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冯志强
高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的研究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冯志强
基于实名制的教育阳光服务平台能有效解决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的网络安全监控问题。平台以ASP为开发语言,稳定性高,并发量大,响应速度快,很好地满足了教育阳光服务要求。
教育阳光服务 高校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服务体制,优化教育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有关要求,许多高校都在着手建设本校网络版的教育阳光服务平台。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存在如何保障系统的维护和监控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对所有访问者开放了意见提交功能的平台。本文探索实名制高校教育阳光服务实现技术和服务模式,为高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的设计实现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系统功能分析。教育阳光服务平台是按照“公开透明、准确及时、便民利民、因地制宜、廉洁高效”的原则,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为广大师生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平台以“客观、公正、高效、务实”为目标,及时收集、处理、反馈广大师生反映的问题,有效增强学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1]。
通过调查、分析本人认为以下几个功能是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必须具备的:
(1)常规栏目信息浏览。对于一些公开的信息所有访问者都可以直接浏览如最新动态、通知公告、规章制度、服务指南等。
(2)阳光服务状态浏览。对于已经受理了的建议、咨询、投诉等信息的处理情况访问者应该都可以直接查看。
(3)实名服务及监管。用户只能进行了实名制的注册后才能进行建议、咨询、投诉等相关操作。
(4)阳光服务信息处理。管理人员在后台能对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处理,对于受理部门选择错误的信息可以进行移交,所有处理状况多可以在前提查询到。
(5)举报信息处理。师生员工都可以对学院、系部或者个人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有不规范的行为都可以实名注册后进行举报。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进行事件的核实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平台反馈给举报者,举报人可登录平台查看处理结果。
2.平台用例分析。本系统的后台管理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总的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是基本最高的用户;还有一类是部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内信息的处理。这两类用户对不同资源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1)部门管理员。部门管理员不但能在后台进行部门信息的处理,而且还能以个人身份在前台进行咨询、建议和监督举报的操作。当有问题投递到该部门时,部门管理员需要对分配过来的问题进行确认和回复等操作。
(2)后台管理员。本系统的后台管理员具有系统的最高管理权限,拥有对角色进行添加、删除,负责举报信息的受理和督办,其他后台管理员根据角色所赋予的权限进行信息发布及更新, 将前台提交的问题进行受理、分拣,处理过程跟踪。
1.平台技术架构设计。目前,基于B/S模式的Web应用已成为系统开发的主流模式,本平台是基于ASP的Web应用,采用ASP+IIS+MYSQL的三层框架结构,使不同层次的框架能够协调工作,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通过 SQL 语句可灵活实现对数据的访问。技术框架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ASP分层结构图
2.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平台集信息公开、服务指南、政策法规、建议咨询、服务投诉、监督举报等多功能于一体,其功能模块设置如图 2所示。
图2 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图
(1)本系统的首页将平台Logo和平台导航放在顶部,这样用户能十分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中间部分主要显示通知公告、服务要闻、阳光服务信息等信息。
(2)内容管理模块是平台的基本信息发布模块,其主要由四大栏目组成,分别是服务指南、通知公告、服务流程和服务要闻。为了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在添加以上栏目里的信息前必须对信息进行审核后才能正式发布。
(3)咨询、投诉和举报信息管理模块咨询、投诉和举报信息管理是平台核心的功能模块。对于建议咨询和服务投诉类问题,用户登录后除了要输入问题内容,还可以输入期望解决时间和期望受理部门,后台管理员可根据问题判断期望受理部门是否为问题对口部门。部门管理员在受理问题及处理结束后可输入处理意见,提交问题的用户可以查看自身提交问题的处理结果及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价。举报信息管理模块只对最高级别后台管理员授权,由最高级别后台管理员组织核查和处理。
3.平台的实现。采用实名制高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育阳光服务网。 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移植性,运行半年来,网站提供的服务和平台运行状态等得到了一致认可与好评。
本平台提出实名制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应用到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育阳光服务网的设计,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较好的服务模式。
[1]文 勇,刘 磊,周庆华,王 键,唐立军.实名制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
[2]颜 星.教育电子身份认证服务体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5BXX010)
ISSN2095-6711/Z01-2015-1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