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西关东街小学 张建欣
通过“开放式习题”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河北省定州市西关东街小学 张建欣
小学数学教学通过“习题设计”和“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的特征有:别出心裁,新奇独特,突破常规或几方面兼而有之。
实验技能 兴趣 物理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中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思想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则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习惯性的、公式化的单一角度常常束缚思维的开拓,造成解题悟性形成桎梏。显然,转换角度尤为重要,角度转换可以翻新出多形态的数学信息,创设多元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释疑思路,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境界中顿悟题解的精髓和实质。因此,笔者习惯设计一些开放式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习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求得合理和正确的答案。这种练习能够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教授冀教板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3、5的倍数的特征》时,笔者不只让学生练习已知的数字是不是2、3、5的倍数,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逆向思维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设计以下开放式练习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这个数能够满足以下要求:
是2的倍数:1□、2□、3□、□4、5□、7□、9□、11□、12□、13□
是3的倍数:1□、2□、3□、□4、5□、7□、9□、11□、12□、13□
是5的倍数:1□、2□、3□、4□、5□、7□、9□、11□、12□、13□
同时是2和5的倍数:1□、2□、3□、4□、5□、7□、9□、11□、1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1□、2□、3□、4□、5□、7□、9□、11□、12□
同时是3和5的倍数:1□、3□、4□、6□、7□、9□、12□、13□、15□
同时是2、3、5的倍数:3□、6□、9□、12□、15□、 18□、24□、27□
这样的习题答案既不唯一,还有很强的选择性。要想填上合适的数字,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再一一淘汰自己设定的不合适的数字,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提升。每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学生就获得一份成就感,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这样,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与发散思维得以高度融合和统一,培养和强化了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两者的良性互动中得以提高。实践证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式的例题或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授冀教板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形》时,笔者先让学生找一两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首先观察它是由几个面组成的,并在每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的字样。然后把盒子拆开,平铺六个相连平面,立体图形马上变形为平面图形,学生再把盒子沿折痕恢复成立体的图形——盒子。这种魔术般的变化,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了巨大冲击,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复操作。学生在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刺激了“脑力”,获得了由平面图形演变成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得到提升。有了以上铺垫,教师可利用一些平面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下图:
这是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在六个面中分别标有1、2、3、4、5、6六个数字。
以上四幅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后想象,再分别说出折成小盒子后,每个正方体中,3组对面上数字分别是()和()
图一相对的面分别是()对()、 ()对()、 ()对();图二相对的面分别是()对()、()对()、()对();
图三相对的面分别是()对()、()对()、()对();图四相对的面分别是()对()、()对()、()对()。
学生通过对反复操作,培养了对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想象能力,提高了空间构图能力,同时培养了的创新意识,为以后学习立体几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思维尽可能向创造性思维转化,因为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源,丰富的基础知识是实现转化的必要条件。常规思维策略的积累可以产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在学生利用常规思维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设计一些开放式习题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萌生创新意识,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之目的。
ISSN2095-6711/Z01-2015-1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