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大学商学院 胡 晓
西部地区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湖南省吉首大学商学院 胡 晓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结合吉首大学商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现有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措施。
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西部地区
物流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学习物流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介绍物流活动(如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活动以及物流管理的政策、行业管理等内容。本课程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以企业物流活动为主线,对企业物流规划、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销售物流管理、包装与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客户服务管理、企业物流的控制等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管理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操作能力、设计和运营能力、经营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鉴于以上“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的教学理念。否则,脱离实践的“物流管理”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到了无兴趣、索然无味,而没有得到直观的抽象物流管理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目前,大多数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管理课程的总课时少,实践机会少,学生普遍感觉理论知识太多,对企业了解很少,不能体会上课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物流管理教学状况不太乐观,学生旷课、迟到时有发生,上课心不在焉、偷偷玩手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上,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弱,学生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得物流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管理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相关物流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掌握企业管理流程、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等手段与方法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一直都是各院校思考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西部地区如何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物流管理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吉首大学是一所位于湘鄂渝黔边区大湘西区域内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地处国家西部开发“10+3”范围民族地区的高校,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高校。吉首大学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物流管理”课程作为吉首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总学时为36课时,理论学时为32课时,实践学时为4课时,理论课时占据绝大部分课时,学生参与实践环节太少,课程设置不合理。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物流管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体系,不仅需要教师讲授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而且迫切需要丰富的实践性教学。但是吉首大学地处西部地区,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大型企业很少或者企业发展比较滞后,而且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无论是规模还是实践,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西部地区高校开设物流管理课程时难以找到可供学生实习的基地。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吉首大学商学院购买了金蝶K/3软件,该软件有很多模块,供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等多个专业学生使用,而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课就是操作其中的一个模块——供应链管理模块,实验主要通过计算机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模拟教学。学生无法到企业中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学习的知识不能得到很好运用。
3.实验教学设备不完善。吉首大学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较完善的教学条件,建有手工会计模拟、电算会计模拟、经济管理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等四大实验室,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会计电算化、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等教学软件20多个。学校没有专门针对物流管理实验的实验室,所有的教学软件都在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有两个机房,一个机房可容纳80人,一个机房可容纳60人,其中至少有10台机子不能使用,如果两个机房同时使用,机房服务器不能负载,最多仅能容纳120人。由于学生人数多,实验室有限,教师安排实验课时往往出现拥挤的问题,不少课程甚至被安排在周末或中午进行,这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教师不仅需要物流管理理论,更需要一定的企业工作实践经验,而这两方面的人才目前比较紧缺。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高校优裕的工作条件以及较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引进人才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物流管理教师大都是其他专业教师通过外校进修或者攻读高学位而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这样的培养方式建立的师资队伍容易造成教师的专业背景薄弱,或者教师唯我独尊,缺乏物流管理教学的研讨环境,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体系的完善。
1.重新设置“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应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多媒体教学。演示实践操作,案例。
第二层次,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通过计算机模拟企业管理流程。
第三层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联系合作企业,带领学生到每个部门,如采购部、生产部、仓管部、销售部、财务部等进行实际学习。
这三个层次的实践课时安排为:第一层次4学时;第二层次6学时;第三层次10学时。
2.加大投入,改善实验环境。新建设的吉首大学实验大楼为框剪结构,地上12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4748.16平方米,工程概算造价约4500万元。2015年资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已正式投入使用,试验大楼中设有大文科实验室,但目前还没有建设,学校可以利用这个实验室建设一个资源共享的实验室,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为原材料区、生产区、成品区、立体仓库储存区、电子标签辅助拣货区、终端销售区六个大区,提供多种库区的仓储配货实训、自动化分拣操作实训、生产加工实训、RFID 设备实训、条码实训、POS 机销售实训等项目实践。原来的实验室可以升级物流实训软件,包括:仓储配送实训系统、集装箱运输实训系统、第三方物流实训系统、货代与报关实训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实训系统等。这些配置不仅可供商学院多个专业使用,信息学院、物电学院等都可使用,既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3.积极促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吉首大学商学院目前有陕西莎能羊乳品有限公司、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正洽谈湘西经济开发区各企业的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深入企业实践提供保障。
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很少,大多数课程实践只停留在参观企业上,并没有进驻企业学习。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校外实训,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确定学生进行实训的科目和内容,根据实训教学内容有方向地选择校企合作方式。其次,学校要解决学生实训的费用问题。再次,学生在企业中参加实训的管理工作,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学生的实训安全,及时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问题的产生。
4.提高教师的“物流管理”实验教学能力,培育一支既物流管理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每年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基地担任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访问学者,适时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参与专业实验培训,切实提升实验教学技能。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学,把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学生。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在学院中学习自己欠缺的理论知识,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物流专业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是一门跨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与工程技术多个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物流管理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紧密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管理类专业更需要在实际中解决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物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开拓更多更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吉首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今后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高智琛,刘江鹏.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冯春梅,陈学云.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 2013
[3]张晓慧.高校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
[4]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
[5]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中国市场,2008
[6]闫洪林.高职院校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0
(此文系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4JSUJGB34,西部地区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以物流管理为例)
图2 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流场分布
综上所述,流体力学课程中引入CFD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对学生学习、工作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CFD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流体力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流体力学的学习。其次,CFD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老师科研工作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学生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流动问题分析手段,为就业拓宽了渠道,为工作增添了技能。
随着各类CFD商业化软件的问世与完善,CFD方法入门变得很简单,物理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流动模型选择、边界条件施加、计算及后处理分析等,只要拿出1~2次课就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简单操作,剩下的学生可以课下练习。对CFD方法的深入学习必然涉及流体力学基本原理,这会促使学生主动看书、咨询老师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谢翠丽,倪玲英.《工程流体力学》本科课程引入CFD教学的探讨[J].力学与实践,2013
[2]杨小林,杨开明,严 敬.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
[3]郑捷庆,邹 峰,张 军.CFD软件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4]王 烨,李亚宁.流体力学课程多视角教学力法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
ISSN2095-6711/Z01-2015-12-0028
胡晓,1981.08,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商学院实验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