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祥
我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知道草药,却不知道膏方为何物。因为大多数人只喝过煎熬的草药汤,没有吃过膏方,所以他们不知道。这也不奇怪。因为在过去,膏方是宫廷里的专用药膳,大户人家也少见,穷人更是吃不起。
中医中的膏方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龟板胶、鳖甲胶等胶性药物来收膏,再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稠状剂型。《说文》解释说:“膏,肥也。”意指浓稠的糊状物,特性凝而不固,常借指物之精华,故蕴含有滋润、缓和、润泽的意思。
膏方的使用早在汉代医圣仲景时代,名医方士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使用膏方来治疗某一病症,膏方制作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后来到了隋唐时期,专事研究草药的方家把膏方研制当做一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一直到宋元时期,膏方研究得到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达官贵人研制膏方都是在滋补思想指导下以延年益寿为目的;明清时期,膏方研制以冬令进补思想为主,还把膏方与命门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膏方理论思路。到了近代,膏方主要作为疾病后期调养的食品在宫廷中流行。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膏方成为现代人滋补身体以及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
膏方好上口,功效不输中成药
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这就是膏方流转于鼎食之家的缘故。
尽管汤药和膏方的制作就在一念之间,但结果却很不一样。古时候人们制作膏方,在开汤药的时候讲究的是各种中药成分搭配在一起,起到1+1>2的效果。膏方里用水煎药,与我们平常开方喝药没有区别,但此时的膏方还没有成型,还需要添加一些调味药、增加可口性的秘料,继续熬制,才能形成膏方。此时的膏方就好似用一个囊(各种膏剂)锁住了需要的药效(水煎药成分),防止药味改变、效果流失,而且由于添加了调味药,改善了膏方的口感,形状也更惹人喜爱,就像一个精美的食物,真正实现了药食同源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因而传统膏方的配药也在不断改变,山楂、虎杖、蒲黄、黄芩、黄连、大黄等药物早已成为膏方的组成部分。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
先通后补,药效才会发挥
说到膏方的滋补作用,我总结自己在临床上用药的规律,确立了季节养生防病治病的基本方向。其中必须说明的,是长夏的定义及时间段。长夏是每个季节的后18天,所以一年里有4个长夏,即春三月(5月)、夏三月(8月)、秋三月(11月)、冬三月(2月)的最后18天。
对应各个季节,春季轻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一年中的四个长夏都该调补。
正因为各个季节有其不同特色,所以我们在服用膏方时,对应不同季节稍微变换一下膏方,就能实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我主张在任何一个方子里都要有“通”法的使用,既不能一味进补滋腻之品,也不能以“通”代替“补”,主要还是配合季节的特性、阴阳的偏重来确立“通”所占的比例。只有气血通顺了,各脏腑的机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只要经络通了,亚健康、慢性病就会渐渐消失。
那如何知道自己在服膏方之前是不是需要先行调理一番呢?我们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来决定。随时可以开始服膏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1、现阶段没有急性起病,如感冒、发烧、急性炎症等。
2、没有确实的依据表明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虽患有这类疾病但已长期良好控制住。
3、虽为过敏体质,但熟知自身过敏源。
4、非怀孕妇女,非素食者。
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需先用汤药调理一番,先“通”后“补”。即先请专业中医师问诊、经辨证之后开具处方,按处方先喝2周至1个月的汤药把内环境先调理一番,再服膏方。
自家制作的膏方更有灵性
膏方由多味草药和辅助食材制成,如何选材,如何制作,人人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我说,自己动手制作的膏方沾有家里人特有的灵气,制作的膏药也像是通灵宝玉,自成气质和灵性。
膏方的三种构成
膏方有三个构成,选用什么样水煎药、成膏药和调味药,是根据你制作的目的来决定的,这就需要你熟悉药材,并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评估得当。冒进和急功近利的人可能会熬错膏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膏方的构成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1.水煎药
水煎药是膏方发挥药效的主体部分,它是根据季节的特性辨证得出的。但西洋参、鹿茸、生晒参、冬虫夏草、灵芝等水煎药,最好不要和众多药物一起煎煮,否则就浪费如此昂贵的药材了。一般可以将它们单煮成一些药汁,在即将成膏之时兑入,或直接研成细粉,在成膏时加入,和制作好的膏药一起存放即可。
2.成膏药
成膏药是让汤药成为膏药的中药材,能提供胶质、补给蛋白,还能补虚疗疾,最常见的有阿胶(补血润燥、养血止血)、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鳖甲胶(补肾、滋阴、退热、散瘀、散结)、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壮骨、止血)。另外,市面上出售的类似于中成药的膏剂,如夏枯草膏、益母草膏、金樱子膏、桑葚膏、秋梨膏、鸡血藤膏、川贝枇杷膏等,也是很好的成膏药。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由于阿胶较为滋腻,故不适合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如去掉阿胶后再无其他成膏药时,须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至2~3小时(故一开始煮药须多放水,以免将药锅煎糊)。
3.调味药
调味药分为三种,一是糖类,用以保证膏药的粘稠度,增加可口度,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最好将调味糖类统一改换为木糖醇;二是食材,如桂圆、枸杞、芝麻、核桃、红枣、薏仁、百合等,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药效,而且也让膏药成为了食品;三是珍贵药材,一般可以单煮或研成细粉兑入成膏。比如羚羊角粉、珍珠粉、琥珀末、肉桂、西洋参、虫草等。虽也是膏方中发挥药效的主体之一,但由于珍贵,若用水煎就等于浪费药材,所以放入了调味药一组。
药物剂量不可随意加减
药物剂量通常是根据药物的质地以及在方子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比如矿物类中药牡蛎、龙骨,或者根茎类植物药生地、熟地等,这些药材的质地重,所以剂量虽大,但实际上看起来也没多少,就像10克棉花与100克铁看起来差不多。
根据药物在方子里所起作用不同,药量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比如一个方子是以温中健脾为主,兼补养肝肾的,那么能温中健脾药物的剂量自然比兼治药物的剂量多一些。
另外,药物的味道也能影响该药物的剂量比重,比如,黄连苦寒,肯定不好吃,既然30克就能达到疗效的话,那就绝对没有必要开到60克。
两个技巧制作事半功倍
做每道膏方需要总体提示的两点是——
第一,通常我们在煮水煎药之前,最好能将水煎药先浸泡30~45分钟,这样可以让药效更容易被煮出来。
第二,通常成膏药的胶剂,即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等,使用前最好都先用黄酒浸泡,这样做不仅因为酒水能融化胶剂,重要的是可以去除异味。如果小儿不能接受黄酒的味道,还可以改成米酒或料酒,并且用量应比成人少一些。
膏方的保存是大学问
膏方在刚制作完成的时候,千万不能沾上水,否则容易发霉坏掉。膏方放凉后,应迅速把它装在洁净、干燥的罐子(搪瓷罐、玻璃瓶、保鲜盒)里,密封,放置冰箱中,以达到保鲜效果。每次从罐子里舀膏方的时候,千万要使用洁净且干燥的汤匙,或者就在膏方里放一个专用的勺子,以防止膏方变质、发霉。
若是膏方存放的时间太久,表面长出一些霉点,我们可以将发霉的部分挖掉,再把剩下的膏滋倒出来,重新上锅里煎熬,待冷却后,装入一个新的罐子中,或将原先的罐子洗净晾干消毒好,再装罐,这样就又可以继续食用了。
给你三道基础方,全家都受益
(小儿)健脾膏
[方药]生黄芪250克、孩儿参200克、麦冬200克、茯苓100克、焦三仙300克、南杏仁150克、白芍100克、冬虫夏草10克、黑桑葚150克、胡桃肉150克、阿胶250克、冰糖100克、米酒或料酒300毫升。
[功效]旨在从补肺养肝入手,调养气血。肺主气,为华盖,为门户,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就是病邪从门户而进所造成的。肝藏血,体阴而用阳,小儿阳气旺盛,很容易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造成抽动、惊风、癫痫、易惊等风症,或者情志疾病,诸如躁狂、自闭等;或肝血不足,肝血无法濡养脏腑、五官七窍等。当然,脾的升清、胃的降浊功能也要兼顾到,所以方子里自然也佐了健脾消食、调理脾胃的成分。
[制作]先将半斤阿胶加入300毫升米酒(料酒)中浸泡1日;隔日,前5味药水煎,煎出500毫升药液后,加入浸泡好的阿胶,以及黑桑葚、胡桃肉,放入蒸锅蒸熟、烊化;放温后,加入冰糖和羚羊角粉,和匀,将其放在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服用]温水兑服,一次2勺(约10毫升/勺),早、晚饭后1.5小时各1次。
[加减]脾虚如吃饭不香、容易拉肚子等,可加山药、莲子、芡实;肾虚如发结如穗、遗尿等,可加熟地、山萸肉、金樱子;心气虚如失眠、容易疲劳,可加远志、枣仁、百合;湿热体质可加藿香、佩兰、砂仁。
(白领)舒神膏
[方药]何首乌150克、八月札150克、决明子100克、当归150克、赤芍150克、生地黄250克、玳玳花150克、生杜仲150克、黄精150克、龙眼肉100克、莲子 100克、阿胶250克、荆花蜜150克、黄酒300毫升。
[功效]疏肝养心,主要解决白蓝领工作者压力过大的问题。通常说压力容易造成亚健康,容易引起情志病,也容易让人身心疲劳、倦怠乏力,从而使得生活质量下降,性生活不协调等等症状的出现。
[制作]先将半斤阿胶加入300毫升黄酒中浸泡1日,隔日,前9味药水煎,煎出500毫升药液,加入浸泡好的阿胶,以及莲子、龙眼肉,放入蒸锅蒸熟、烊化,放温后,加入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服用]温水兑服,一次2勺(约10毫升/勺),早、晚饭后1.5小时各1次。
[加减]心慌胸闷者,可加柏子仁、川芎;女性月经有血块者,可加桃仁、藏红花;男性阳痿遗精者,可加淫羊藿、锁阳、巴戟天;情绪焦躁者,可加玳玳花、绿萼梅;大便秘结者,可加火麻仁、熟军;四肢不温者,可加黑附片、干姜、土白芍;失眠、容易紧张者,可加炒枣仁、茯神、羚羊角粉。
(老人)秘精膏
[方药]天麻250克、生杜仲250克、熟地黄350克、枸杞子100克、玉竹100克、茯苓250克、灵芝(研粉)100克、黄精100克、生首乌250克、黑芝麻100克、燕麦100克、阿胶250克、碎玉米粒200克、枣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
[功效]旨在从益肾健脾入手,调理先后天。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华渐渐流失,人体精气神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速度,而“精”是天、地、人三才(精气神)的基础,或者说是最需要被封存,被巩固住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收敛“气”与“神”,不要轻易被耗散。所以中老年人主要以“秘精”为原则来养生,因此,对体力的过度消耗、对精神的过度耗散都是需要避免的。
[制作]先将半斤阿胶加入300毫升黄酒中浸泡1日,隔日,前8味药水煎,煎出500毫升药液,加入浸泡好的阿胶,以及黄精、碎玉米粒、燕麦等,放入蒸锅蒸熟、烊化,放温后,加入黑芝麻、灵芝粉及枣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服用]温水兑服,一次2勺(约10毫升/勺),早、晚饭后1.5小时各1次。
[加减]高血压患者,可加钩藤、石决明;高血脂、脂肪肝患者,可加丹参、灵芝、五灵脂;糖尿病患者,可加丹皮、西洋参、生地、花粉;风湿病患者,可加松节、莶草、独活;老慢支患者,可加蛤蚧、款冬花、紫菀;胃虚寒痛患者,可加乌药、枳壳;气血不通者,可加丹参、莪术、金银藤。
以上三方都有禁忌,一是感冒、发烧、各种炎症、急性病患者,或服药后上火、长口疮、便秘者,皆暂停服药。二是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不要服用膏方,以防造成气血失调,而且膏方中如果有活血、通络等具有强烈“行走”特性的药物,都不适合孕妇服用。
服用膏方讲究时间和对症
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而每个长夏只有18天,大约为2~3周,在此期间第一周和第二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三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大家要记住用来融化膏药的,一定要是温热的开水。
我没有硬性规定小儿与成人,以及青中年与中老年的服用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膏方本身比较温和,不是用来治疗急性病的,加上我主张药食相合,不要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负担,也不给患者带来治疗疾病的心理压力,所以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服用量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膏方虽好,也不能滥用
人的基本体质有4类:阴、阳、气、血。阳虚的人常伴有寒证,比如面色白,四肢逆冷,脉沉细无力。气虚的人容易疲劳,轻微的劳动也会引起出汗;容易发怒、紧张的人大多是因为气滞;容易口干、皮肤干燥、夜里烦热,这是阴虚甚至有虚火的表现;若是容易头晕、吃得少就乏力、有时微微发热出汗,便是血虚,血虚者,可能伴有恶寒或虚热。
以阳为主导的疾病,我们就不用阴药或少用阴药,比如肾阳虚引起的腰酸疼,我们就不需要过多养阴,重点要温补阳气;如果是肾阴虚造成的盗汗、烦热,就要滋阴清虚热,而不是升阳清实热。再来是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
有一种患者比较难以鉴别,那就是病根与实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致的,比如外在表现是容易怕冷、神疲乏力,但却舌尖红赤、容易心烦急躁,这就是寒包火的现象,治疗就要以治内在虚火为根本了,看是阴虚有火,还是血虚有热,最终还是归类到阴阳气血来辨证。拟定治疗方法后,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阴、阳体质对膏方稍加调整就行了。
在加减用药上,寒甚者可以多用温阳散寒之品;热甚者则不免要加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西北方患者,就该多加些养阴润燥之品;而南方患者则需要添加化湿、利湿、通便之品,让二便的代谢能够带走体内的湿热。
最后强调一点,服用膏方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不要吃萝卜、绿豆等,以免影响药效。
2.不喝浓茶、黑咖啡等会让神经兴奋的饮料,若是真想喝咖啡,不妨试试“白咖啡”,其味道好,对人体产生的负担也少。
3.服药期间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的甜腻食物。
4.膏方中若含有何首乌,则应忌吃鸭血、猪血、羊血,以免影响药效。
5.膏方不宜与牛奶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