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栋 孙 强
(1.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006;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混凝土是由胶凝状材料将砂、石等集料胶结成的复合材料,作为岩土工程活动中重要工程材料,处在工程环境中的混凝土,不可避免的与水、空气和其他材料接触,其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侵蚀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焦点[1-8]。
混凝土效能的耐久性与其自身组分、结构和所处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物理干湿交替、温度和荷载变化引起的膨胀—收缩裂隙;2)化学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的工程性能降低。本文重点针对混凝土的化学侵蚀展开。
在化学侵蚀过程中,水是重要的参与者和促进动力,其作用可总结为四个方面:1)水溶液为侵蚀性离子的侵蚀提供了化学反应场所,并且有利于深部侵蚀的形成;2)水溶液的扩散和流动会将生成物带走,并导致侵蚀性离子持续存在,引起侵蚀逐渐加剧;3)水溶液本身也是侵蚀的参与者;4)水引起了砂岩周围环境pH和Eh 的变化。根据水溶液环境对混凝土侵蚀情况,可以分为酸性侵蚀和碱性侵蚀,其中酸性侵蚀又可以分为强酸、弱酸,有机酸等;按照侵蚀性盐类成分引起的侵蚀可以分为硫酸盐侵蚀、碳酸盐侵蚀等。
酸性侵蚀主要是溶液中H+对混凝土材料中溶酸性材料的腐蚀引起的,如引起以碳酸盐等形式起胶结作用的物质成分(如反应式(1))的酸性溶解。碱性侵蚀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集料中往往存有长石、霞石等碱溶性成分,这与第二章中长石的风化可相联系。在强碱性环境中长石和霞石(NaAlSiO4)会发生分解(见反应式(2),式(3))[8],进而导致混凝土骨架结构的破坏。硫酸盐的侵蚀主要体现为,会与混凝土中Ca2+生成石膏,进而引起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劣化(反应式(4))。同时强碱性环境对石英腐蚀也值得注意:当pH 值小于8 时,其溶解度很小;pH 升至9.5 以上石英溶解度急剧增加;特别是pH 高于11 时,溶解度可高达5 000 ppm(见图1)。碳酸盐侵蚀是由于水溶液中CO2含量增大时,pH 呈弱酸性,此时会导致化学反应式(1)向右进行。
图1 石英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和pH 的关系[9]
当周围环境中存在黄铁矿(FeS2)等硫化矿物时,对混凝土的工程性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黄铁矿在水、游离氧和微生物作用下迅速氧化,形成强酸性水环境(见图2,尤其是第二和第三阶段),并且会有大量SO2-4 生成。黄铁矿初始反应阶段,首先发生表面溶解,然后才发生与溶解氧的氧化反应,且溶解速率一般比氧化速率快,只有当溶解产物明显增加时,氧化反应才变得明显。在生物氧化为主阶段/pH 急降阶段(第二阶段)随着黄铁矿周围环境中pH 值降低,喜酸细菌(如嗜硫杆菌S.thermoulfidooxidans 等)开始增多,造成溶液pH 值急剧降低。随着pH 降低至3 以下(第三阶段),大量的Fe2+存在于溶液中,而此时Fe(OH)3胶体发生溶解,加速了黄铁矿的氧化速率,特别是在pH 值在2.5 附近时释放量急剧增加。
图2 黄铁矿氧化时间过程中曲线[12]
因此,黄铁矿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混凝土的酸性侵蚀加剧,同时会形成具有膨胀性的石膏。1998年西班牙Aznalcllar 尾矿坝事故就是由于坝基岩石中黄铁矿风化造成岩体孔隙增大,结构破碎,同时风化所产生的酸性水导致混凝土强度失效所致[10,11]。此外,在黄铁矿存在时,还可能存在H2S 侵蚀,其侵蚀机理可用化学反应式(5),式(6)表示;反应会导致钙质成分流失,导致混凝土孔隙增加,强度下降。
混凝土的化学侵蚀可归纳为:1)在水的参与下,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对混凝土中的集料或胶结成分产生化学溶蚀作用,导致混凝土孔隙度增大,骨架性结构丧失;2)反应过程中会形成膨胀性物质,如石膏,在膨胀力作用下,混凝土裂隙增加,强度出现亏损,耐久性降低。
工程中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和工程养护时,应注意:1)根据工程环境选择混凝土集料和配比,特别是环境中的pH 值以及侵蚀性离子;2)工程中的混凝土应采取防水和干燥措施,降低化学侵蚀反应速率;3)存在强碱性时,慎用长石、霞石含量多的集料。
[1]陈 强,朱宝龙,胡厚田.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的热力学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3,24(6):57-60.
[2]蒋元驹,韩苏芳.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3]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王 鹰,魏有仪,罗 健.隧道围岩中黄铁矿氧化对隧道混凝土衬砌耐久性的影响[J].矿物岩石,2004,24(1):39-42.
[5]陈 宝,张会新,陈 萍.高碱性溶液对高庙子膨润土溶蚀作用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7):1478-1483.
[6]刘晨霞,陈改新,王秀军,等.碱—硅酸反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2012,10(2):105-111.
[7]刘 峥,吕忆农,韩苏芬,等.碱—碳酸盐反应和pH 值[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0,12(4):12-19.
[8]王玉江,余桂郁,邓 敏,等.含碱矿物碱性环境下分解的热力学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6,34(3):345-352.
[9]解庆林,马东升,刘英俊.硅化作用形成机制的热力学研究——以锡矿山锑矿为例[J].地质找矿论丛,1996,11(3):1-8.
[10]马向贤,郑国东,梁收运,等.黄铁矿风化作用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30(6):1132-1138.
[11]Sassoon M.Los frailes aftermath[J].Mi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8,6(4):8-12.
[12]李锦文,吴慧明,李 晓,等.黄铁矿氧化酸化及含铊重金属的迁移释放[J].环境化学,2010,29(3):4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