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例腹泻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2015-11-18 05:44陈隆辉陈昌宏余兰桂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感染性病原传染病

陈隆辉 陈昌宏 余兰桂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院感科 广东 珠海 519100)

腹泻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及其产物所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1]。感染性腹泻通常的症状有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甚至引起脱水、毒血症,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死亡。它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易引起大流行,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2]。早期识别和控制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了解肠道传染病菌(毒)株的型别、分布、耐药特性及菌(毒)型变迁等情况,掌握肠道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本文按“珠海市重点感染性腹泻病检测方案”要求,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就诊的腹泻病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并讨论,为制定和调整本地区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就诊的腹泻病患者459例,年龄2 个月~91 岁,男295例,女164例,调查对象需满足以下要求:每日排便≥3 次,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治愈后间隔7 d 再次腹泻,定义为发生另1 次腹泻。

1.2 临床症状

1.2.1 就诊时间 就诊前腹泻天数最长达7 d。其中,腹泻1 d 后就诊280例(61.0%);当天就诊64例(14.0%);间隔2 d 后就诊92例(20.0%);其余为腹泻3 d 后就诊23例(5.0%)。

1.2.2 腹泻次数 平均每天腹泻3~5 次345例(75.2%),6~10 次81例(17.6%);10 次及以上33例(7.2%)。

1.2.3 伴随症状 呕吐318例(69.3%);发热23例(5.0%);脱水18例(3.9%)。另外,在采样前1 周使用过抗生素者11例(2.4%)。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发现符合检测病例定义的患者时,对其采集标本,同时填写个案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基本情况,入院情况(发病、就诊日期,症状、大便常规检测结果)、标本采集信息等。

1.4 采样方法 采集性状改变的粪便5 g/5 ml,置于无菌粪便采样杯(不加任何试剂),用3 支无菌棉拭多点采集粪便标本(如有脓血或黏液应挑取脓血、黏液部分,液体粪便应取絮状物,使棉拭表面布满粪便),置于试管内,放置在4~8 ℃冰箱中保存不超过24 h,采样杯内标本采集后30 min 内立即将标本放置在-20 ℃冰箱中。采集标本的时间需覆盖全年各个月。将标本送至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检科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1 份送本院检验科检测肠道致病菌(致泻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

1.5 检测方法 诊断血清来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西门子公司生产,型号:MW-40),试剂采用配套革兰阴性鉴定板(NID2)和革兰阴性鉴定药敏复合板(NC31)。确保试剂验收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测按照国家《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菌株鉴定,并对志贺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测结果 459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03 株,阳性率24.4%。见表1。

表1 病原菌检测情况(n,%)

2.2 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2.2.1 性别分布 各类病原菌男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病原菌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情况(n)

2.3 年龄分布 5~10 岁人群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病原菌在不同年龄中的分布情况(n,%)

2.4 时间分布 夏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季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病原菌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情况(n,%)

3 讨论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据腹泻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腹泻(14 d 以内)、持续性腹泻(14~29 d)及慢性腹泻(30 d 以上)。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传染途径为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或呼吸飞沫传播[4]。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且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459例患者中病原体阳性检出率22.4%,主要是诺如病毒,特点主要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同时也是诱发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病因。由于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且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地方引起集体暴发。腹泻发病人群主要以5~10 岁幼儿及儿童,占33.9%,原因主要是幼儿及未成年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健全,加上喂养方式不合理、卫生意识差,成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感染人群[5]。另外高发季节为夏季(6~8月),占26.6%,可能和温度、湿度较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等原因有关。因此,应该根据该疾病流行特征和病原检测情况,及时制定防控措施开展防治工作,减少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率。

为了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应积极做好预防控制:一是饮食治疗,患者除严重呕吐外,一般不需禁食,坚持少吃多餐原则,进食以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为主,并尽量增加热量摄入。二是补液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应接受口服补液盐治疗。脱水引起休克者的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三是止泻治疗,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吸附剂蒙脱石、果胶、活性炭等,能够起到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四是应用次水杨酸铋抑制肠道分泌,减轻腹泻患者的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另外,应用脑啡肽酶抑制剂减少肠道中水、电解质的过度分泌。

综上所述,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儿童,因为消化及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腹泻防治中,应重点加强这类人群防治,尤其是夏季腹泻的防治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

[1] 刘元,李国华,张秋香,等.感染性腹泻151例病原监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5(16):410-412.

[2] 胥婕,李晓光,魏洁,等.成人感染性腹泻82例细菌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2(7):159-161.

[3] 戎江瑞,陆璐,吴富强,等.2011-2012年宁波市江东区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7(15):1310-1312.

[4] 王艳琴,朱韩武.2013年郴州市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病原监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6):10-11.

[5] 张昕,高永军,冯子健,等.2008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32(22):3370-3375.

猜你喜欢
感染性病原传染病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