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2015-11-18 07:20:12苗延庆冯南平
关键词:几何平均数据表时序

苗延庆,冯南平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

民生问题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科学评价民生工程绩效,是深入推进民生工程高效实施,夯实民生工程建设成果,促进民生工程长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督促和激励各级政府自检自省、持续改进以提高民生工程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许多学者对民生评价问题进行了探索,沙杰等(2008)结合我国民生状况,就教育、就业和收入、医疗、社保、居住及稳定和谐六大领域提出了民生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1];韦勇等(2010)围绕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的阐述,结合目前现有统计指标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国民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安全因素、人居环境6 大指标为主的合肥市民生质量监测指标体系[2];吴浩(2010)以十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为依据,提出了涉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四大领域共25个指标构成的民生指标体系[3];冯南平等(2013)基于扎根理论及信息熵方法构建了包含22个指标的民生指标体系[4]。综上所述,学界尚缺少与民生建设相关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综合采用拉开档次评价法、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和时序几何平均算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2006-2012年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并对各地区的排序变化进行归纳、分析。

一、我国民生工程建设综合评价的动态模型和原理

1.多种方法结合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数据的累积,人们开始拥有大量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平面数据表序列。将这些数据排列,即对n个被评价对象s1,s2…,sn,取定m个评价指标x1,x2,…xm,且按时间顺序t1,t2,…,tN,获得的原始数据{xij(tk)},就构成了时序立体数据表。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综合评价问题,称为动态综合评价问题,一般可表示为yi(tk)=f(w1(tk),w2(tk),…,wm(tk),xi1(tk),xi2(tk),…xim(tk)),i=1,2,…,n;k=1,2,…,N,其中yi(tk)为si在时刻tk处的综合评价值。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自2006-2012年7年间的民生工程建设进行评价,属于典型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

笔者依据所构建的指标[4](表1)结合动态、发展的思维模式,采用拉开档次法、逐层序关系分析法、时序几何平均算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民生工程建设进行评价。

表1 民生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在民生工程建设评价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尤为重要。考虑到拉开档次法虽然能利用比较完善的数学理论客观赋权重,但忽视了决策者的主观信息,而主观信息对经济管理的评价与决策问题尤为重要;而逐层序关系法,虽然反应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但在综合评价结果或排序中可能产生主观的随意性,即受到知识或经验缺乏的影响。因此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会得到主客观信息兼顾的权重值,即最终权重wj为:

其中pj是由拉开档次法确定的第j个指标的客观权重,qj是由逐层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的第j个指标的主观权重,视主客观权重同等重要,即a=b=0.5,评价对象si在时刻tk处的综合评价值为:

2.拉开档次法

拉开档次法是一种能够体现时序立体数据表特征的客观赋权方法。不失一般性,这里假定对原始数据{xij(tk)}进行了指标类型一致化、无量纲化处理,即评价指标x1,x2,…,xm均是极大型的,{xij(tk)}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了的“标准”数据。

确定权重系数pj(j=1,2,…,m)的原则是在时序立体数据表上最大可能的体现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而s1,s2,…,sn在时序立体数据表{xij(tk)}上的这种整体差异,可用yi(tk)的总离差平方和[5]

若限定pTp=1,当取p为矩阵H的最大特征值λmax(H)所对应的(标准)特征向量时,∂2取最大值,且有。

当Hk>0(k=1,2,…,N),必有H>0,且有正(经归一化处理)的权重系数向量p。如果所求的p中的某个分量是负的(习惯上希望p>0),那么,p可由下面的规划问题解出。即选择p,使得以降低s1,s2,…,sn之间的整体差异。

3.逐层序关系分析法

逐层序关系分析法是一种主观权重赋权法,不需要构造判断矩阵,并且有好的一致性和计算量少的特点,逐层序关系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称之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同层次。

(2)确定序关系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假定上层元素C作为准则,则由专家在准则C下的指标集{x1,x2,…,xm}中,依次选出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得到唯一的序关系记为

(5)指标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如果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层次为Z,第二层次为Y=(y1,y2,…,ym),第三层次为X=(x1,x2,…,xm),设已得到Y对Z的权重向量为qz(Y)=(qz(y1),qz(y2),…,qz(ym))T,x对于yi的权重向量,则xj在z中占的权重是:

4.时序几何平均算子

在多指标动态评价中,时序立体数据是由指标、评价对象和时间构成的三维数据组成,为了将评价对象在多时间点上评价集结为一时间点评价,用时序几何平均算子[6]的二次加权评价法集成指标维和时间维的数据。第一次加权综合是突出各项评价指标在不同时刻的重要作用;第二次加权综合是在第一次加权综合的基础上,再突出时间权的作用。

时序几何平均算子评价法算法步骤:首先,给出评价对象si(i=1,2,…,n)在时刻tk(k=1,2,…,N)的评价值yi(tk);其次,时间权重的确定。时间权向量V=(v1,v2,…,vN)T可由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出

其中λ是“时间度”。

利用时序几何平均算子对拉开档次评价法和逐层序关系分析法求得的第一次加权的评价值进行二次加权,最终评价值为

式中hi为系统的最终评价值,V=(v1,v2,…,vp)T为时间权向量,bik是第k时刻所对应的综合评价值yi(tk)(k=1,2,…,N)。

二、民生工程综合评价过程及相关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我国31个省市的统计年鉴。将所得数据进行指标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数据。基于拉开档次法计算各指标在不同时刻的客观权重,使用MATLAB软件分别计算Hk=AkTAk(k=1,2,…,7)和与Hk相对应的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归一化了的)特征向量,即权重系数向量。求得的最大特征值及客观权重向量如表2所示。

表2 客观权重及最大特征值

续表

基于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公式(5)-(8)计算各指标不同时刻的主观权重,向有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进行序关系确定及赋值,回收有效试卷468 份,整理后最终得到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向量q=(0.064,0.054,0.045,0.037,0.031,0.040,0.028,0.034,0.023,0.019,0.016,0.042,0.051,0.076,0.064,0.053,0.073,0.061,0.034,0.029,0.048,0.077)。将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进行加权,最终得到不同时刻的指标权重(如表3)。

表3 指标不同时刻的最终权重系数

续表

此处得到的w1,w2,…,w22分别表示2006-2012年间民生工程建设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利用(2)式分别代入无量纲化了的xij(tk)和wj,计算yi*(tk),为便于分析比较且不失一般性,对yi*(tk)进行平移扩大的技术处理,即取yi(tk)=(yi*(tk)+4)*10,i=1,2,…,32;tk=2006,…,2012,yi(tk)的值和排序情况见表4。

表4 各省市民生工程建设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排序表

由于对历年原始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使得各省市的历年数据处于“信息浓缩”相同状态,这样得到的综合评价值才具有动态可比性和评价过程的透明性。

对表4中的数据采用基于时序几何平均算子的二次加权评价法确定最终评价值。这里取λ=0.1,也就是评价时非常重视近期数据。应用LINGO 软件求解公式(9)中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到时间权向量V=(0.001 7,0.004 8,0.012 8,0.033 7,0.089,0.235 4,0.622 6)T。利用时序几何平均算子进行加权得到31个省市2006-2012年民生工程建设水平综合排序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及排序

由表5数据表明,在2006-2012年期间,尽管各省区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有相当大的变化,但彼此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这一点由各省区的最大序差的变化得到证实。按最大序差r的变化范围,将各省区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作了分类(如表6)。

表6 按最大序差的变化范围归类的省区分类表

从综合评价结果和排序(表4)来看,2006-2012年我国民生工程建设水平排名靠前的有浙江、北京、山东、江苏、广东、上海,其中浙江始终排名第1位(除2012年以外),北京、上海、广州也名列前茅;排名靠后的省份有青海、贵州、宁夏、甘肃、海南、西藏,其中海南和西藏一直位居最后两名。从2006-2012年间各省市民生工程建设水平的总体综合评价值可见,我国的东部地区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则处于劣势。从局部来看,北京的民生发展从2008年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奥运会的举办,促使国家重视北京民生工程建设,致使北京到2012年跃居第一位。反观东北三省,排名处于中游,并且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衰退,民生工程建设排名也出现了缓慢持续下滑的态势。从最大序差的变化范围来看,可以将我国各省区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分为稳步发展、亚稳步发展、跳跃式发展三个阶段。由表6可以看出,在2006-2012年期间,有7个省区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是处于“跳跃”(“前跳”或“后跳”)式发展(即r≥7);属于稳步发展(即r≤2)的省区有5个(浙江、山东、湖北、海南、西藏);有19个省区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是处于亚稳步发展,其中安徽、福建是明显的“前跳”型。天津、黑龙江是“后跳”型。稳步发展应结合具体排名分析,如海南和西藏很稳定,却一直处于排名末位,而同时浙江稳步发展并名列前茅。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自十七大以来,民生工程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于2012年赶超各省排名第一。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结论:首先,民生工程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工程系统,它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密切相关,根据表4和表5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保持一致。究其原因在于民生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多、时间跨度大,因此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政府财政收入较为充足,为加强民生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收入不足,导致民生建设发展滞后。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建设民生工程。其次,民生工程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当地群众对高层次生活水平的理解,以及风俗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到政府在民生工程上的决策。东部发达地区较早地接触了外来文化,思想较为开放,群众视野开阔,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有强烈的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因此看重“民生”建设。西部地区较为闭塞,接触外来文化较少,在经济不发达时,更关注基本生活保障。此外,西部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也给当地发展民生工程带来了现实的考验。因此,民生工程建设是一个全面持久的过程,需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克服地理条件的限制。

三、结论

本文基于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各省市在2006-2012年期间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的综合评价。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各省市民生工程建设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保持一致,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第二,在各省市之间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差距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全国平均水平排名提升主要归因于领先省市的民生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因此,在实际考察中,不能过于关注全国平均水平,应该考虑具体省市的民生建设水平,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落后省市的民生工程建设。

[1]沙 杰,杨志刚.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浅见[J].中国统计,2008,(7):56-57.

[2]韦 勇,范海兰.合肥市民生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测算[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184-185.

[3]吴 浩,李 萍.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生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3):4-6.

[4]冯南平,唐运舒,彭张林.基于扎根理论-统计方法-信息熵的民生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预测,2013,(6):66-72.

[5]郭亚军,潘建民,曹仲秋.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464-467.

[6]郭亚军,姚远,易平涛.一种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0):154-158.

猜你喜欢
几何平均数据表时序
对数平均不等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基于时序Sentinel-2数据的马铃薯遥感识别研究
基于Sentinel-2时序NDVI的麦冬识别研究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表
党员生活(2020年2期)2020-04-17 09:56:30
基于列控工程数据表建立线路拓扑关系的研究
基于几何平均亚式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基于几何平均亚式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一种毫米波放大器时序直流电源的设计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08
基于离散几何平均的亚式期权定价研究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