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珍珍
摘 要 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既不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也不利于英语教师的教学。
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学生“失语”的现象。因此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农村小学英语沉默现象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尝试提出减少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沉默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94-02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无论教师提问,有些学生总是保持沉默,教师的各种引导都打不破学生的沉默。这成为笔者在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引起了我对课堂中学生沉默的关注。
一、农村小学沉默现象原因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交往场域,其主要的支撑工具是课堂话语。没有沟通的语言学科的教学是不存在的。英语的教学更是如此。英语学习应该是共同享受英语对话的乐趣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哑巴英语”。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将英语沉默现象分为环境因素、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
“沉默是金”,我国的传统不仅从思想上认同“沉默”,在情感上更为含蓄。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有学生认为在课堂不说话、不言语、保持沉默是遵守纪律,是好学生的表现。传统观念的好学生就是在学校听教师的话,努力学习,学科成绩优秀。学生必须保持安静,遵纪守法。在课堂上,在教师允许学生交流之外的交流,都属于课堂违纪。而家长对教师盲目的信任,劝诫孩子在学校认真听教师的话,这样使学生的质疑精神缺少有力的外部条件支持。同时,还要求孩子在学校努力学习,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少参与或者不参与,有事情就找教师,减少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因素
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农村小学,由于地域限制,所招教师普遍为专科学历,有的教师迫于无奈而选择接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由于缺乏专业技巧,他们习惯于旧的教学模式,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多以学生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学生的标准。在英语课堂上只是重复的读和写。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消散,从而造成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越来越严重。
3.学生因素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于三年级,相对于语文和数学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对于新学科,三年级的小学生兴致勃勃,因此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中,大多数学生还是积极发言的。然而到了四、五、六年级,沉默现象越发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基础学习中没有打好根基,从而导致上课时教师提问无法听懂。而有的学生问题听懂了,明明知道答案,但却无法用英语说出,英语水平远低于知识水平,只能在课堂上沉默。大多数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都没有涉及到英语音标这一块重要内容。农村小学生经常把汉语拼音的读法带入到英语的发音中。而由于缺乏英语基础知识,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自信,因而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度不高。
还有大部分学生沉默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答案与教师预期的不同,会被教师责备,给教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自信心不强、怕被嘲笑。还有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会从众选择沉默应对。大部分人都这么做时,剩下的一小部分很容易跟着做。而往往跟大部分人不一样就意味着出风头,容易遭到排斥和攻击。因此,在班上大部分同学沉默时,其他人即使能够回答也会选择沉默,这就造成了英语课堂中的集体沉默现象的出现。
二、解决农村小学沉默现象对策
在学生课堂沉默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无论是环境方面的原因,还是学生方面的原因,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应对学生课堂沉默,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会更加明显有效。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气氛,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心理障碍,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弱化课堂中消极沉默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完善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比如,校园内可以设置“学生英语作品展览板”,每天课外活动放一点经典的英文歌。教室内可以设置“黑板报英语一角”“每日英语朗诵、写作明星评选展示”等等。
2.教师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要想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首先必须要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才能更好的分析出课堂沉默背后的原因:是学生性格的内向导致的沉默?除去性格因素,是学习吃力,知识理解度不高造成的沉默?还是其他外在因素,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一旦找出原因,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打破学生的消极沉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也就是说师生交往身份是平等的。教学过程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复制教师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除此之外,教师还有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