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语言能力

2015-11-17 17:08全洲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饼干经验交流

全洲芳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87-02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提升呢?

一、在经验与材料的准备中积累语言

由于科学教学目标功能的变化,教学活动的前期经验的积累,信息资料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情景,充分展开过程,及时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经验,为交流做准备。新《纲要》强调给幼儿的知识应体现“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动态知识,注重行动性知识,注重构建知识。如在组织“中秋月圆”的主题活动前,我设计了月亮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连续20个晚上观察夜空中的月亮。并将当天的天气情况和观察到的月亮情况用图画记录下来。20天后,当幼儿拿着各自的记录表在一起交流汇总时,语言非常丰富。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晚上看不见月亮,星星也看不见。”“月亮是会变的,从弯弯的慢慢变胖变圆,然后又慢慢一天天变得不圆。”幼儿在前期经验积累的同时也逐渐获得了语言,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愿说,有话可说,使语言更生动和丰富。同时促进幼儿观察、记录、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在发现和提问中借助想象生成语言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奥妙。因此,科学活动首先应对事物现象提出问题。而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幼儿经过观察、梳理获取的信息,组织运用语言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语言的发展建立在为幼儿提供说话的内容,创设一个有话可说的环境基础之上。如在中班科学活动《轮子的作用》中,幼儿通过玩由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积木构成轮子的汽车后,就会问:“方轮子为什么滚不动”、“为什么圆的轮子跑得那么快”等问题。幼儿提出的问题与他们的经验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起点。幼儿观察大自然后,就会问:“秋天为什么有的树叶是黄的,有的是绿的?”“为什么有的树干是粗糙的,有的是光滑的”“下雨天太阳怎么看不见,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的眼睛晚上看不清楚,猫的眼睛会那么亮呢?”等等。幼儿提出的问题中,语言的运用清晰而有条理。这些问题正是幼儿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好奇和热情的体现,也是幼儿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语言表达的结果。

三、在探究过程中伴随着语言

科学活动为幼儿的语言交往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可以边说话边进行操作,用语言指导思维过程、自由表达思维结果。因为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言语,依赖于思维的手段和儿童的社会文化经验。如在开展“灯”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灯的类别很感兴趣。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调查,自己搜集有关各种各样的灯的信息。幼儿通过观察、访问父母、询问亲友等多种渠道,收集许多有关灯的信息资料,并运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调查表。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别人交流,“你好,请问……”,“你好,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请问,老师傅在吗”,“谢谢”等等,大胆地与周围的人接触,和他们进行多项语言交流。

四、在揭示探究结果中完善语言

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交流、讨论、质疑,促进幼儿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尝试,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以后,都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潜力、倾向和欲望。通过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维的梳理和适当的方式表达逐步向正确的认知靠近。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因此,交流讨论可以提升科学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又可以渐渐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完善幼儿的语言。

幼儿将自己的探究结果用绘画、简单图表、语言等方式,进行探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如在科学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设计“房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房子”。在作品展示会上,幼儿会用较详细的语言介绍自己“房子的优点”(如绿色环保、智能化、节能化、可搬移等),在交流中,发展了幼儿语言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五、在延伸和迁移活动中丰富语言

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延续的过程,仅用30分钟的教学时间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往往以上一个活动的结束作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始,以问题、情景、条件加以引导,使幼儿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使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发展螺旋上升。如中班主题活动“豆制品”,教师预设——认识常见的豆制品(豆浆、豆腐、千张、素几)等。活动结束后,幼儿又对怎样加工豆制品感兴趣,教师就生成第二个活动——参观豆制品加工厂。幼儿参观后又想知道“豆”是哪里来的,教师又生成第三个活动——豆从哪里来?幼儿通过参观农田里成熟的黄豆,和农民一起采摘、剥豆,知道了豆的来源。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用语言进行提问、对话、交流、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创设活动,让科学活动提供语言学习的内容,而语言发展又促进科学活动的深入。

知识和经验的迁移往往伴随着思维和语言。幼儿的语言是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他们会迁移、运用和创造。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饼干”主题活动后,幼儿不但知道饼干的来历、种类、作用、加工制作的过程,还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娃娃家”的游戏中,就生成游戏“卖饼干”,幼儿自己做饼干,卖饼干,还会将饼干分类摆放,玩起来逼真、投入,提高了游戏水平。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操作、验证等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了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一个载体,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而语言与思维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保证。这是一个互相促进与发展的有机整体。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饼干经验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饼干喂鸟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