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分析

2015-11-17 09:33石爱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厌学对策

石爱民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同时,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所遗留的一些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辍学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三个典型的农村学生厌学的案例出发,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因素找到突破口,为农村学生厌学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个案分析 农村 学生 厌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05-03

现如今,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在农村学生中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师资力量、采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尽管如此,农村学生厌学现象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农村学校屡屡出现学生“进得来、留不住”的现象,这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我出生于农村,在农村的亲戚、朋友中,不乏因缺失教育而造成悲剧的例子。为了能从本质上解决农村学生厌学的情况,我选取了身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希望能从中找到厌学的原因,并分析对策。

一、个案分析

(一)个案现象一:我老家同村好友的孩子王某是一个典型农村学生厌学的案例。王某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有一个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王某早年成绩优秀,在乡镇中小学的成绩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后受到了一些不良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没什么用,再加上成绩一般,不被老师重视,所以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成绩一落千丈。高三上学期不堪忍受学校巨大的学习压力,遂辍学跟随父亲外出打工。

从以上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王某厌学辍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身因素。王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受到社会不良文化观念影响时意念不够坚定,没能抵制住诱惑。高中以前王某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被视为家里的希望,升入高中后,成绩上的落差使其对待学习的态度摇摆不定,最终选择了放弃。

2.家庭因素。王某母亲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终日为繁重的农活操劳着,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由于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其关注较少,在得知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后,未能分析其原因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使其厌学。

3.学校因素。王某在高中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时,学校和老师没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采取必要的心理沟通和疏导,而是采取机械落后的“请家长”方式,造成了王某的反感。

4.社会因素。一些青少年外出打工,沾染了不少不良的社会习气回乡。他们到处宣扬“知识无用论”的观点,花钱大手大脚,一切以金钱为标准,而这些行为举止在涉世未深的学生眼中被视为另类和酷。王某受到这些不良影响的误导,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案现象二:石某,女,是我的远方亲戚,生于忠厚老实的农民家庭,父母均在家务农,收入靠种地卖粮食,家境略为贫困,有一个大两岁的哥哥。石某从小很懂事,学习很认真,但在上学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一方面,由于老师的教育方法落后和学习方法不得当,石某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得不到成绩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家境的贫困让石某不得不过早的挑起家庭的重担。在双重压力下,石某产生了厌学情绪,升入高中后选择了辍学在家。辍学后性格发生了改变,少言寡语。现已出嫁到邻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从石某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影响石某辍学的因素如下:

1.家庭因素。石某的父母因自身年轻时缺失受教育机会,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一般不会对石某进行打骂或者主观上施加压力,但其在日常生活中对石某的叹息、责备、甚至抱怨都极易伤害到石某。在这一过程中,性格内向淳朴的石某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在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烦躁,筋疲力尽。

2.学校因素。石某所在的学校教学水平落后,部分教师还采用“一书一粉笔”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步伐。在石某面临学习和生活压力时,学校和老师没有与其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另外,石某所在学校的老师过于喜欢和关注成绩良好的“优等生”,而对于“普通学生”和“差等生”通常不闻不问。

3.社会因素。由于农村长期存在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因此女孩子读书上学没有什么必要。石某的同龄女生中大多数都辍学在家,石某在这种压力下最终也选择了辍学。

(三)个案现象三:张某,男,普通农民家庭,以种苹果为主要收入来源。家中有两个姐姐,对张某疼爱有加,现均已出嫁。张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由于其学习成绩优异,平日受父母和姐姐的疼爱较多。高中时接触到了网络游戏,经常在学校周边的网吧上网,成绩也直线下滑。张某在沉迷网游的过程中滋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一度产生了放弃高考的念头。在了解到张某的情况后,张某的老师及时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通过老师与家长的双方面努力,成功解决了张某的厌学问题。张某也不负众望,在2011年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

造成张某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身因素。张某在面临网络的诱惑时没有抵制,而是很长一段时间沉迷其中,自制力不强造成了其厌学情绪的产生。

2.家庭因素。张某父母和姐姐对张某的溺爱,导致其行为的放纵。此类问题多出现于男孩之中,在农村长期的重男轻女环境下滋生。由于张某的父母长期务农,文化水平不高,对此类问题不重视。再加上对孩子的溺爱,不加以干涉,从而对张某的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

3.社会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以前只会在城市出现的娱乐场所现在也逐渐开始在农村及其周边地区流行,如网吧等。张某由于长期处在比较封闭的农村环境中,当面临这些诱惑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造成长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好在张某最后能迷途知返,终于考上了大学。

从这个个案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农村学生面临厌学问题时,只要及时疏导和沟通,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在张某的厌学情况得到改善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1.家庭方面。张某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待张某的学习尤为重视,从小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为张某的学习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在了解到张某的厌学情况后,他们并没有采取机械的打骂方式,也没有对张某失望,而是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与张某谈心。

2.学校方面。学校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张某的厌学问题并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张某的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张某成绩下降的原因后经常与张某谈心,了解到张某沉迷网络是因为“压力太大”。李老师鼓励张某要勇敢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这让张某很感动,决心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努力读书。

3.自身方面。张某虽然曾经沉迷网络游戏,但在悬崖勒马后专心读书。虽然由于自己的过错落下了许多课程,但他意志坚定,坚信自己能成功。张某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终取得了高考的成功。这些都与张某自身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张某正是在低谷时期勇于克服困难,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二、对策探讨

通过以上三个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性较强、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关于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我们必须从源头出发,对造成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种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从学生自身因素来讲,学生应该相信自己学习的能力。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不缺乏条件艰苦但克服困难完成理想的例子,农村的中学生更应该看清困难的现实条件,告诫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贫困并不是学习不好的借口,反而是努力奋斗的动力。案例三中的张某,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俞敏洪也是出身农村,在个人奋斗中达到了现在的成就。当今中国的成功人士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像俞敏洪一样,他们有着卑微的过去,却通过不断地努力达到了人生的高峰。

(二)从家庭方面来讲,家长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重视对孩子学习的培养。由于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学历都不高,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打骂孩子、期望过高、溺爱、消极教育等等。案例一中王某的父亲在得知王某厌学情况后采取了粗暴的打骂方式,造成了王某的反感。案例二中石某父母日常的“唉声叹气”对石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鉴于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家长会、进行家访等形式,尽可能地排除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同时,教育部门应尽可能地对孩子家长进行教育知识培训,为家长介绍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

(三)从学校方面讲,应该从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来应对学生厌学。

1.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应该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清农村教育难的现状,在困难中勇于上进,积极摸索,提出一些专门应用于农村中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学校应该积极宣扬一些农村贫困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要启发诱导学生明白: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迫使人们需要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甘肃省著名的“高考状元县”会宁县,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学生如果不想“面朝黄土背朝天”,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读书。会宁县虽然教学硬件条件差,但学校内学习氛围及其浓厚,学校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孩子能更好地学习。另外,关于农村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方面心理问题的情况,学校应第一时间发现,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以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尽可能地排除影响孩子学习的家庭因素。学校与家庭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监督和共同促进孩子学习的联系机制。学校也可以设立一些心理治疗机构,多举行励志演讲讲座,为心理出现问题的中学生及时排忧解难。

2.教师教学方法改进方面。农村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不高,是农村整体教育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虽然农村中学地理位置偏远、教学设备落后,薪酬待遇较低,但这并不是农村中学老师就可以随便教书的理由。相反,他们更应认清自己肩上的使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努力做到:不但身入学生,而且要心入学生。不断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不搞歧视,要一视同仁。在案例三中,正是由于班主任李老师对班里同学的一视同仁、对张某孜孜不倦的教诲、在张某处于低谷时没有放弃张某,才造就了张某成功摆脱厌学情绪。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农村教师可以改变一个农村孩子的一生。

(四)从社会因素讲,农村学生厌学是关乎于农村家庭幸福的问题,更是关乎于整个社会稳定安康的问题。从整个社会方面,应该倡导科学进步,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知识理论,摈弃落后的、不科学的“重男轻女”“知识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风气的引导下,我们应该重视教育,重塑正确的教育观念。北宋著名学者汪洙在《神童诗》中写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对读书教育事业的高度赞赏。同时,社会必须给予农村中学教师足够的尊重,他们投身于最艰苦的环境,为出生贫苦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姑且不论教学质量的好坏,他们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另一方面,学校和学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学生中存在的社会不良风气主要有:沉迷网络游戏、打群架、酒吧KTV娱乐文化、攀比行为、拜金主义、重男轻女等等。在案例一中,王某就是受到同村打工归来的青年的影响,产生了“知识无用论”和“金钱主义”的思想,从而滋生了厌学的念头;在案例二中,女生石某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迫害;而在案例三中,张某的厌学情绪又直接来源于网络游戏的影响。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伴随多多少少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残害了学生,就是残害了祖国的未来,残害了祖国的下一代。因此,社会民众应该自发起来,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告诉处于迷茫中的学生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指引方向。

三、结语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农村学生绝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团体,而是关系到中国7亿农民家庭幸福问题的大团体。农村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运用心理学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加以研究和分析。

造成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正视农村学校存在的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用百倍的爱心、耐心、细心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总之,解决农村学生厌学问题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积极探索,学生的厌学现象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扼止。

参考文献:

[1]曹长见.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时代报告,2011,(3).

[2]陈静,张珊云.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其转化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1,(8).

[3]曹茂启.浅谈形成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之家庭因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厌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