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颖 张维官 周晟宇
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皖电东送工程)是世界首个商业化运行的1 000k V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特高压交流电网大规模建设的示范工程,是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工程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经安徽皖南变电站、浙江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变电容量2 100k VA,线路全长2×648.7km,途径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先后跨越淮河和长江。
2014年10月16~17日,2014年度创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活动成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在北邮科技酒店顺利召开。依据“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申报与审定实施办法”,秉承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审定原则,经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及行业专家的多级审定考核,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项目荣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特等奖,该奖项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的唯一焊接奖项。自1986年国家批准设立以来,皖电东送工程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项目缘何能够获此殊荣,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长刘景凤,由她为我们的广大读者一一揭开面纱。
2014年度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共评选出17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9项,优秀奖118项。针对设定的三个奖项,每个奖项都有相应的评定标准。对于特等奖的评定标准,刘景凤秘书长强调必须要满足:整个工程顶层设计完善、目标明确,工程实施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对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等条件。
为何说皖电东送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首先用一组数据来说明:皖电东送工程全线同塔双回路架设,全部采用钢管塔,共1421基(大跨越12基),平均塔高108 m,塔重185t;钢管塔总用量达26万t,是工程启动初期国内3年钢管塔用量的总和;锻造带颈法兰30万只,一级焊缝长度约为325km,联板及其相关焊缝达1406km;参加钢管塔制造的厂家有15家,所在地区分散。
刘景凤秘书长告诉记者,除了巨大的工作量以外,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项目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首先,国内塔厂焊接技术力量总体薄弱,保障焊接质量的人员、技术、设备和经验严重缺乏,多数塔厂无法达到工程所需要的技术标准,因此面对该工程中15个焊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钢管塔供应商,质量管控的难度是很大的。此外,为满足钢管塔对接焊缝的质量标准,对钢管的外形尺寸(管端倾斜、圆度、直线度、外径偏差)、钢管和法兰拼装精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同时,为保证钢管部件在野外复杂现场一次性组装成功,如何将焊接变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障部件装配尺寸的准确性存在很大难度。
为了保障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的加工质量,实现建设精品工程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建立了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刘景凤秘书长告诉记者,顶层设计是特等奖评选标准中很看中的一点,而该工程的顶层设计从标准体系先行,由业主牵头,产学研用结合,统一了钢管塔及原材料、工装设备的要求、钢管塔加工工艺和关键环节检测技术标准;实施了“驻厂监造、关键点见证、第三方检验、延伸监造、专家巡检”五结合的质量监督措施;强化了钢管塔加工关键技术的专家咨询和技术帮扶。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将这一工程做成了一个管理完善的系统工程。据刘景凤秘书长介绍,该工程成功解决了我国钢管塔产能严重不足、焊接技术水平总体薄弱、工程焊接工作量大、加工及拼装精度要求高、焊接变形控制难、质量管控难度大等问题,保质按时完成交货,全面实现了该焊接工程创优计划所列目标。通过该工程实践,我国铁塔生产企业从人才素质、装备技术水平、原材料质量控制、工艺规范化、环境安全以及检测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我国钢管塔加工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刘景凤秘书长谈到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最初设立创优活动的初衷,是服务于工程建设领域的焊接技术,通过全面的过程质量控制保障焊接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评优到创优是一个过程,通过评优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与技术的创新,为未来的创优打下坚实的基础。皖电东送特高压钢管塔项目的成功经验已经在浙北至福州特高压交流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正在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工程中应用。听到这些,我们能够感觉到未来的一个个优秀工程正在产生。
201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其中包括“四交四直”8个特高压工程项目,标志着特高压电网从技术创新、工程示范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皖电东送工程的成功经验,必将在后续的特高压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