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2015-11-16 04:58汤勇华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德育课活动课体验式

■汤勇华

对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汤勇华

通过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具体化,把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心理游戏体验活动融入中职德育课,以弥补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亲自体验、去做、去互动、去感受、去共同分享活动带来的收获,以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本文对以心理游戏为载体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课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有助于愿意尝试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同行们。

中职德育课 心理游戏 体验

产生将心理游戏引入德育课的想法,是源于笔者在2005年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时,所接触到的一种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经过进一步的探讨发现,这种学习方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教学思想基础。

以心理游戏为载体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课(以下简称游戏体验课),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学校德育课内容,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一般意义“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吸收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精髓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课程形式。笔者从2006年开始此类尝试,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形成了几点认识。

一、实施游戏体验课的意义

将心理游戏引入中职德育课,是指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植入适当的心理游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进而获得效果持久的经验,是一种摆脱传统德育教学观念的双向学习方式,即所谓体验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10%,听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20%,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80%。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第一种,如果我们不经常复习所学的文化课知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忘记;第二种,当我们学会游泳、骑自行车之后,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第二种即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要求参加者去“做”去“感受”,更注重向内学习,强调知行合一。我们通常将传统学习方式比喻成“观摩游泳”,将体验式学习方式比喻成“自己游泳”。传统学习通过教师和书本讲解正确姿势,但是,不论讲解观摩如何细致,学生若不亲身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而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你亲自下水,在摸索中与教练不断沟通,发现自己的盲点,总结姿势技巧,学习的主体是自己,而池边的教练如同一面镜子,为你的表现不断做出回馈及鼓励。因此,德育课的一些内容,通过体验来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最基本与自然的学习方式。其过程既不昂贵,也无需大量技术软硬件的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有单独或同其他人一起反思和思考的机会。

通过实践发现,以心理游戏为载体的体验式德育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弥补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传统德育课教学的“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而在以心理游戏为载体德育学习中,学生通过在心理游戏设定的具体情景中的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将心理游戏引入德育课这样一个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是旨在通过提供心理游戏的方式,为学生创造适合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其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促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游戏体验活动,改变学生的态度和道德观念,进而开启学生的潜能,并让他们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的目的。

二、游戏体验课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体验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的道德水准。而不是矫正学生行为,也非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课程特别强调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游戏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同时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学生整体道德水平都得到提升。

(二)游戏体验课是以学生为本位的课程。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维护及发展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基于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特点,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心理游戏活动,如何促进学生道德观生成,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进行。在游戏体验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体验、以及道德观的生成和发展,都是教师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作用只能是组织、帮助和激发。

(三)游戏体验课是关注学生体验的课程。学生在体验中反省建构,同时体验又是学生进一步拓展与成长的基础。心理游戏活动是学生产生体验的载体,学生游戏活动的充分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体验是否真切以及体验的程度。所以,设计、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心理游戏活动,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充分地参与到心理游戏活动中去,是保证课程实效性的前提。

(四)游戏体验课是将学生间的差异视为重要学习资源的课程。游戏体验课所设计的“心理游戏活动”,一般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友谊竞赛,以小组合作为主线,来调动学生参与心理游戏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在互助与互动中成长,进而使每个学生的道德观念都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游戏体验课是注重发展性评价的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关注学生课堂行为和班级生活行为的过程评价,着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六)游戏体验课是需要和其他课程整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课程。游戏体验课需要与体验式班会活动课以及其他学科课程之间需要有机整合,互为补充,这样才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完善与发展。

三、实施游戏体验课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体验过程,不注重认知

游戏体验课不是专门的德育观念讲授课,它以让学生获得充分体验、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而非认知过程。

(二)注重启发,不注重说教

在游戏体验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在的启发,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不是政治理论课,过多的灌输和说教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它只会使学生隐藏真实的想法,失去自我体验和发展的机会,使课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注重聆听,不注重讲授

教师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心声,在课堂上教师的倾听比讲述更重要,学生在陈述自己的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有助于消除自身情绪的困扰。

(四)注重口头交流,不注重课堂板书

在游戏体验课堂上,学生是通过人际间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而有效的交流来自于活跃的课堂氛围,过多的课堂板书会影响或妨碍学生的自我体验。

(五)注重真话,不注重对错

信任使人感到安全,安全才能使学生真正敞开心扉。课堂上学生难免会说错话,教师对此应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自我向善的意识。

(六)注重临场应变,不注重完成预设

教师面对的是变化莫测的动态课堂,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的奇思妙想出现。如果过于重视课前预设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性,会让学生有挫折感,非常不利于推动心理游戏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学会临场应变,要尽可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做、听、说、交流和感悟。

上述的归纳与总结是否涵盖了游戏体验课的全部特征与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全部要求,目前尚不能得出结论,但这些毕竟是几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此呈现给大家,希望有助于愿意尝试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的同行们。任何教育教学理论都会随着教学实践不断的发展而发展,希望对于游戏体验课的尝试,能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拓展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德育课活动课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活动课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