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颋
《菜籽花开》:道德重建的难度和可能性
■刘颋
第一次在剧场看淮剧,还是新编现代戏,对于我这样一个戏曲外行来说,论起唱腔身段和台步,还真是看热闹的成分多,只觉得唱腔好听,婉转中不乏清亮和高亢,抒情中氤氲着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可能因为淮剧方言本就舌尖音多的缘故,竟自有一种穿花拂叶曲径通幽的妙处暗蕴其中。
《菜籽花开》时代感很强。道德模范的评选是近些年来的“新鲜事物”,敢于以这样时代感很强的题材入戏,不得不佩服编剧和剧团的勇敢。近些年来的道德楷模的评选,多少有点媒体生存的意味,而关于道德及其当代建设,更是很多聪明的创作者小心绕过的题材,因为道德很难写,很难把握,更因为时下一些人的泛道德论吓得不少聪明人绕“道德”而行。剧本围绕主人公顾双成认不认“私生女”的过程,生动刻画了一个从纸上道德到生活中的道德的建设轨迹。顾双成一出场就获评市里的道德模范,已经站在一个行为规范的高地上,但这仍是一个观念和概念层面的存在,如何让这个观念和概念中的模范活起来,走进普通百姓及观众的心里,是对编剧和演员的一大考验。虽然全剧走的依然是从矛盾冲突到内心挣扎再到精神升华的传统路径,但顾双成面对荣誉的挣扎、面对情感的纠结,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起来。面对更大荣誉的诱惑,面对亲人和乡里不理解甚至鄙弃的压力,面对珍藏于内心的情感再次撕裂的隐痛,顾双成陷入了纠结、犹豫中,从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中跌入冷眼与鄙弃的顾双成也走下了神坛,成为东湖村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刻写出道德模范普通人的一面,剧作就有了成功的基础。然而还不够,把一个人拉下神坛很容易,让一个走下神坛的人如何再走上他的高地并坚守住他的高地,剧作才能真正地成功。从这个层面来说,《菜籽花开》无疑是成功的。顾双成不仅没有丢失他的高地,在认菜花找菜花的过程中,他带领东湖村的众人一起完成了道德重建的重任。
细节决定成败。《菜籽花开》很注意人物性格和细部的刻画,尤其村委会议这场戏最为精彩。任何时候都要讲高度的田妈,正直宽容的顾爸和稀泥的村支书,会放大拔高抓典型的陈记者,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都非常鲜明生动。编剧在台词上显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将现代生活的细节、乡村俚俗的生动幽默和朴素的乡村伦理很好地融入了他们的对白里,轻喜剧的风格里既有对人物的善意的调侃,也有对忠厚传家的乡村伦理的由衷肯定。一场充满喜感的村委会议,也是一场娱乐性很强的戏,既是人物性格的大爆发,也是乡村伦理道德的博弈场,将道德的辨析放置在喜剧性的场景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设计,编剧无疑是非常聪明的。这场戏的另一个妙处在于对全剧节奏和色彩的调和。《菜籽花开》总体上来说是一部正剧,题材和结构都很正,如何让严肃庄严的主题变得生动有趣?娱乐性元素的加入如何才能烘托主题而不至于轻飘油滑?关键就在村委会议这场戏。它让全剧正的色彩里多了一抹跳跃和灵动,以略带讽刺和幽默的夸张调和严肃的叙事,给严整的节奏增加了一个气眼,于是,全剧生动了起来。
道德重建是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以一部戏来演绎这样一个命题,《菜籽花开》的确是一部有担当的戏。顾双成认菜花并保守她的身世,是一种道德担当;田妈顾爸等主动去西湾村道歉,是另一种道德担当,村人集体去寻找菜花,又是一种道德担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既凸显了时代道德建设的新质,又彰显了千百年来维系中国乡村的伦理道德善和美的力量,当传统的力量注入了时代的新质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属于这个时代的道德建设,虽有难度却终将成功。
《菜籽花开》剧场演出效果是非常成功的,同场观看的观众中,不少人被感动得落泪,几无中间离场者。一部新编现代地方戏能获得这样的演出效果,可喜可贺。现代戏,当然就要有它的现代意识,以及与时代精神吻合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蕴含。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中,其中一条就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可见道德建设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三四十年以前,也许一个非婚生孩子尤其是被奸生的孩子,从出生起注定就会遭受白眼,注定就会背上一副沉重的道德枷锁。年轻情侣之间,女性因为被强奸觉得自己不再纯洁而离开男友的也偶有发生,甚至到了今天,中国偏远的乡村里,这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依然左右着人们的判断。所以,小香子才会自惭形秽地离开自己深爱的顾双成,顾双成才会宁愿被人误解也要保守菜花身世的秘密,这样的情感设置从剧场效果来说应该是已被观众认可和接受的。不过,如果从更高远的目标和要求来说,从文艺作品对受众精神的引领来说,新时代的道德重建,应该包含对落后道德认知和价值标准的改写。拘囿于男性话语权力之下暗含性别歧视之意的旧有道德和价值认知,决定了女性被奸污后的悲惨命运。如果剧作在表现小香子和菜花的悲剧时,对这些今天可能依然影响着部分人的道德价值认知有更为清醒的批判,该剧将获得更深广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新道德的建设也会更加彻底。
无论如何,道德建设从来都是个难题,《菜籽花开》为今天这个时代提供了道德重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