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园,段慧丹,陆 烨
(1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上海200083;2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上海200083)
提及“政治技能”,大多数人会自然地联想到“权术”、“办公室政治”、“拍马屁”等负面词汇,的确,中国的政治文化特征似乎从不缺席人们私下认可并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行为约束即“潜规则”。但实质上,类似“潜规则”的组织政治行为和“政治技能”存在着本质区别,政治行为的直接动机和结果以“自利”为核心,个人政治行为的一般表现有控制信息源(如截留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树立良好个人形象、强调互利互惠寻求支持、谴责和打压他人、与更有权势的人联盟等;而政治技能作为个体社会技能的一种,不仅服务于政治行为,而且具有其他积极与正面的功效,例如相关研究发现政治技能有助于降低员工的角色冲突、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绩效以及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Ferris et al.2005;刘军等,2008;Liu et al.2007;Perrewe et al.2004)。[1]
政治技能的概念由Pfeffer于1981年提出,他认为个体的政治技能直接关系到组织中有限资源的获取与有效运用,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要素之一。[2]而Ferris等(2005)总结了前人有关政治技能的研究,将政治技能定义为:在工作中有效地理解他人,并利用基于理解而获得的知识去影响他人,使他们以一种可以提高个人或组织目标的方式行动的能力,[3]包括: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性及外显真诚。作为自变量的政治技能水平越高越能激发他人的信任,并且能够向公众传递有益于良好形象的信号,因而会获得较高的声望的评价。作为调节变量的政治技能高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和感知的角色冲突感削弱压力源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时,政治技能除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外,还可以通过调节一些变量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而间接影响工作绩效。政治技能作为一种以理解模式为基础的社会能力,体现了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的综合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重要指导性文献昭示了中国政治社会形态转型的必然性,无论是“五位一体”的时代发展要求还是价值多元需求多样的网络生态与信息流变,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和成效都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也对年轻的团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共青团工作主干力量的团干部,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共青团干部的工作特征囊括了时代性、全局性、社会性、广泛性、青年性等复杂属性,综合型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型的能力素质是应对没有明确的专业特点的必然要求,其工作特性决定了团干部必须学习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知识、人际关系、个人魅力等个人权力,以弥补法定权力的不足,学习更多使用领导影响范式而不要依赖管理控制范式去影响激励和凝聚工作对象和合作者;在领导力的培养上要注意学习建设团队的技术和参与型领导方式。[4]而从绩效管理的理论来看,个体的绩效是组织绩效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每一个共青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有效地促进共青团组织的绩效的提升。因而,共青团干部政治技能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自身成长与发展,更是团队绩效和团队愿景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本研究旨在对共青团干部的政治技能、工作绩效等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干部的政治技能和工作绩效的现状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共青团干部政治技能的开发和共青团干部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研究的数据采集自318名共青团干部,出于研究便利性考虑,通过抽取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上海团校2013年1-8月间来自全国各地团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数据资料,并充分考虑并选取了不同区域、不同行政层级、不同工作性质等异质性的培训班次。研究者问卷回答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21份,回收321份,回收率100%,删除填写有残缺或未按要求填写的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99.06%。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N=318)。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结构
通过对该样本基本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共青团干部的特质明显。样本显示,年龄构成与团干部年轻化、流动性快的特质相符(21-30岁的团干部约占七成),政治面貌与团干部政治思想素质高的特质相符(中共党员的比例占七成以上),受教育程度也体现了团干部在青年群体中的先进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九成)。
2.性别比例、婚姻状况分配均匀,基本成五五分,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考察政治技能在团干部中实际状况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3.样本结构中,兼职团干部居多(66.8%),工作年限短的团干部居多(5年以下工作经历占73%),行政职级低的团干部居多(一般职员占57.1%),这样的样本结构有利于描绘出团干部政治技能欠缺因素与模块。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非介入性研究采用的政策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方法和文献分析法等,主要通过SPSS20.0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本次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应用国内外使用频次与有效性较高的量表,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研究对象的特性与研究目标进行修改与调整。团干部政治技能的测量主要借鉴和参考了Ferris(2005)等开发的包括18个测项的政治技能量表,包括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性及外显真诚。网络能力指个体发展和利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网的能力。高网络能力的个体易于发展友谊并建立强而有力的联盟,善于协商处理问题。人际影响指能够把握对方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对周围的人施加强烈影响的人际交往模式,尤其是能够根据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影响对方。社会机敏性指一种理解周围环境所发生之事并能精确的观察他人的能力,能够很好地理解人际交往活动并能够精确识别社会情境以及解释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外显真诚则是指个体容易使周围的人对其产生信任,相信个体是真诚和直率的,对个体的行为抱有积极的解释,而非带有操纵或强迫的目的。该自评式量表精确而多维,具有高信度和效度,有效性显著。量表采用了李克特5点表示法,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另外,考虑共青团干部的工作特质和素质要求,另外增加了创造性、开放精神、组织忠诚度等测评项。
基于Ferris政治技能的四维结构: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和外显真诚,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四维结构的现实性水平。共青团干部政治技能各维度的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共青团干部政治技能各维度平均值及标准差
从网络能力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的情况来看,按百分制计算,共青团干部的网络能力得分刚刚超过70分,得分情况并不乐观,这说明接受调查的共青团干部的人际网络能力并不是非常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共青团工作的特性决定了交往对象繁多,交往频率低,建立长久牢靠的人际网络的基础不足;另一方面从事共青团工作的人员多是年纪轻(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共青团干部占所有团干部的73.3%)、工作经验少(将近一半的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年限少于两年)的新手,团干部个人社会网络未建立完善及工作经验不足是造成网络能力不甚乐观的重要原因。
从人际互动影响的平均值及分布情况来看,按照百分制计算,共青团干部的人际互动影响能力得分达到80分,这说明共青团干部在这方面得分情况比较好,人际交往与互动比较擅长。共青团干部的人际互动能力强也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共青团工作的特殊性,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主体实践,组织活动成为团干部常态性工作,动员青年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往往具有人多、面广、影响力强等特点,而在组织活动的日常工作中团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工作热情得到提高。团干部借助共青团的组织平台,个人及团队的人际互动能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从社会机敏性的平均值及分布情况来看,按照百分制计算,共青团干部的社会机敏性得分为72分,共青团干部在这方面的得分也不高,社会观察力及情绪敏感性不够强。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首先,共青团干部年轻化趋势导致人生阅历浅,工作经验不足;其次,共青团宽松活泼的工作氛围使得团干部较少注意隐形情绪及洞察力的重要性。
从外显真诚的平均值及分布情况来看,按照百分制计算,共青团干部的外显真诚得分为84分,在政治技能四维结构中得分最高,这说明共青团干部在外显真诚方面做得非常好。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共青团干部大部分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进来的,通过公务员选拔体系的筛选,团干部整体素质比较高,上岗前的培训比较到位,他们基本都能做到服务性政府所要求的公务员标准,能够真诚地与同事、群众及外界环境相交往。
表3 政治技能对团干部和团组织重要性的频率
整体而言,共青团干部政治技能绩效各维度平均分为3.84,百分制计算大约为77分,得分情况并不是很高。不过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政治技能对自身的重要性”、“政治技能对团组织的重要性”的认可程度都非常高,认为非常重要的分别为48.1%和55.3%,认为比较重要的为49.4%和42.5%,两者相加之和几乎接近100%。可见绝大部分的团干部认识到了政治技能对自身及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个人、群体、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等种种主客观原因,共青团干部的政治技能还不够扎实,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公务员干部结构的调整,共青团干部群体的结构趋于合理化,不论从性别、年龄还是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来说,各层次各类型的团干部分布趋于合理化,为了解不同背景下团干部政治技能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分别以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等作为控制变量,将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的平均值作为观测变量,应用spss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数据如下。
1.共青团干部性别与政治技能的T检验
表4是团干部性别差异对政治技能影响的检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社会机敏性概率值0.039和外显真诚概率值0.003小于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这两项指标因性别差异而呈现差异性。
表4 共青团干部性别对政治技能影响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共青团干部是否专职与政治技能的T检验
共青团干部队伍专职化比率低是目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专职与兼职干部不仅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其投入工作的时间、精力以及专业化程度都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团干部是否专职与其政治技能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是否专职对团干部的政治技能中的人际网络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社会机敏三个指标没有影响,而对外显真诚指标却存在差异性(外显真诚概率值为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专职团干部外显真诚技能优于兼职团干部,这与共青团工作多直接与青年面对面有关,专职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处理直接到个人的工作,而兼职团干部则相对缺乏更加细致的工作内容。
表5 共青团干部是否专职的基本描述统计
表6 共青团干部是否专职对政治技能影响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共青团干部的受教育程度与政治技能的方差分析
从统计量描述中可以看出受访团干部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团干部政治技能水平是否受其不同教育层级影响,笔者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可以看出,前三项指标均值差异性检验的P值大于0.05,惟有外显真诚一项的均值差异性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05,且差异显著,它说明不同教育水平的团干部其外显真诚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表7 共青团干部受教育程度对政治技能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政治技能是一种个体特质。Ferris等提出的政治技能的四维结构:网络能力、人际互动影响、社会机敏和外显真诚,政治技能强的人具有广阔的人际网络,灵活的人际互动,高度的机敏性和自然流露的真诚,它们能够调节主体的行为表现,并能有效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反应。若将政治技能聚焦到共青团组织工作情景中,政治技能高的人倾向于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并建立人际网络,具有灵敏的洞察力,善于观察组织成员及组织环境的微妙变化,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认为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本文选取“和谐相处能力”作为政治技能的代表项,选择“领导对我的工作业绩满意”、“和同事相比我有更好的工作业绩”、“同事对我的工作业绩评价高”、“我的工作业绩经常受到表扬”四个题目作为工作绩效的代表项。对于该研究假设本文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计算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线性相关性的强弱。
由表8可知,“和谐相处能力”与“领导对我的工作业绩满意度”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321,与“同事对我的工作业绩评价高”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354,与“与同事相比我有更好的工作业绩”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263,与“我的工作业绩经常受到表扬”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287,它们的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都近似为0。因此,当显著性水平α为0.01时,应该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零假设,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总之,“和谐相处能力”与“工作业绩满意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因此可以推导得出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之间也就有正向相关性。
表8 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政治技能研究是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议题,其作用及影响之重大也备受学者们的关注。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对组织政治及政治技能的概念、政治技能的维度、政治技能与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以及其它变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为我们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国内学者对政治技能的研究还相当匮乏,仅有的几篇文献也大都集中在对企业雇员的政治技能状况进行的相关研究,尤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政治技能对团干部的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还属于空白,特别是在中国强调政治因素这种文化环境下,那么,研究团干部的政治技能和工作绩效的实证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见下图。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团干部对政治技能的认知明显、学习意愿强烈,但政治技能行为水平有待提高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团结、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的重要职责,团干部更是青年思想的引领者、青年行动的组织者、青年利益的代表者和青年权益的维护者,他们的人格魅力是一种综合影响力,他们是党的干部的骨干力量,而共青团工作所具的独特工作性质也对团干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有学者将共青团干部的工作特性归纳为六个维度,即法定权力贫乏的职位特性、以活动为工作载体、活动领导主体的多元性、“四高一低”的工作特征、团队工作形式和参与型决策方式。[5]工作特性的情境变量使团干部对政治技能的认知非常显著,在问及“政治技能对自身的重要性”,选择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团干部达到了97.5%,问及“政治技能对团组织的重要性”时,选择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团干部达到了97.8%。与此同时,团干部对待政治技能的学习态度和意愿非常强烈,在问及“您认为最主要获得政治技能的途径是什么”一题中,49.5%的团干部认为是“观察学习”,36.2%的团干部认为是“专业培训”,其后才是“他人指导”(8.2%)、“天生敏感”(4.4%)和“家庭环境”(1.7%)。
本研究基于Ferris政治技能的四维结构: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和外显真诚,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四维结构的现实性水平。结论为:团干部的政治技能思维结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影响、外显真诚、社会机敏和网络能力,按照百分制计算,社会机敏和网络能力均在70左右,这样的结果无疑并不理想。团干部是党的干部的后备骨干力量,能否适应组织环境、团结和引领好青年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是团干部政治技能的发展成熟度。低成熟度的个人必然由于无法适应或郁郁不得志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2.政治技能的多维结构成分对团干部的政治技能水平有显著影响
当前关于政治技能的研究多以Ferris(2005)提出的包括人际影响、外显真诚、社会机敏和网络能力四个维度的政治技能结构为主,也有的学者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构建了包括处世圆通、关系经营、人际敏锐、表现真诚、面子和谐五个维度的政治技能结构。[6]该结构虽有中国情境的独特性,但其内在结构与Ferris等人的研究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路燕利(2009)以中国企业员工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现中国企业雇员的政治技能结构与西方国家具有较强的相似性,[7]冯希艳(2010)以苏州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也得出政治技能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且在中国情境下仍可以有效应用的结论。[8]
本研究则在Ferris政治技能量表基础上,采用Likert5分值量表法来测量,从“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5”,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得出,政治技能的四维结构中网络能力和人际互动影响对政治技能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除此之外外界的评价也是提高共青团干部政治技能的一个重要因子。
3.团干部的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
已有的国内外政治技能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技能对个人而言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绩效方面,国外学者发现政治技能整体结构或单独要素对工作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实证研究表明,政治技能能正向促进团队绩效、个体绩效、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9]在比较了自我控制、情绪智力和领导效能对管理工作绩效的影响后,发现政治技能是工作绩效最有力的预测因子。[10]
具备较高水平政治技能的个体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会关注自己,还会关注他人的行为和意愿,工作绩效水平会更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一个描述性分析,共青团干部的政治技能如何,哪项结构维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更大,试图理解影响团干部工作绩效的因素,以为探寻如何培养政治技能并利用其积极价值提供有效路径。选取“和谐相处能力”作为政治技能的代表项,选择“领导对我的工作业绩满意”、“和同事相比我有更好的工作业绩”、“同事对我的工作业绩评价高”、“我的工作业绩经常受到表扬”四个题目作为工作绩效的代表项。对于该研究假设本文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计算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线性相关性的强弱。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都近似为0。而当显著性水平α为0.01时,应该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零假设,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和谐相处能力”与“工作业绩满意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因此可以推导得出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之间也就有正向相关性。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研究的样本量还不够,论证不同岗位层级、不同工作年限等个人变量对政治技能的影响还未深入,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也受到影响,同时,还须加强对团干部质性研究的调查,以更客观准确地反映真实状况;其次,横断面的研究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易导致偏差,如果研究的是整个组织群体层面的变量,就有必要兼顾各评价源的纵向综合评定;再次,政治技能的开发与培训效果的研究还有待后续跟进,这一部分将会是一个新的、十分有前景的研究领域。
[1]刘军,吴隆增,许浚.政治技能的前因与后果:一项追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1).
[2]Pfeffer,J.Power in organizations.Boston:Pitman,1981.
[3]Ferris,G.R.,Treadway,D.C.,Kolodinsky,R.W.,Hochwarter,W.A.,Kacmar,C.J.,Douglas,C.,Frink,D.D.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1):126 -152.
[4][5]徐莉.对共青团工作特性的质性研究——对湖南24名共青团干部的深度访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2).
[6]柳恒超,金盛华,赵开强.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及问卷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8,14(3).
[7]路燕利.企业员工的政治技能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9.
[8]冯希艳.苏州市公务员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
[9]Liu,D.,Liu,J,Kwan,M.What Can I Gain as a Mentor?The Effect of Mentoring on the Job Performance and Social Status of Mentors in China.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9,82(4).
[10]Semadar,A.,Robin,G.,Ferris,G.R.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Social Effectiveness Constructs in the Prediction of Managerial Performance.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200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