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平
摘 要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公德水平对整个社会的公德建设都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是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一条捷径。因此,课题组深入调查和了解 “90后”大学生公德现状,对加强“90后”大学生的公德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公德水平 文明素养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91
The Report on the Social Ethic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Post-90's
GAO Yuping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very important places where th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constructed. The social ethics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set the examples and exert a wide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social ethics and also is the short cut to improve the whole society civilization if the ethic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group has made the careful survey and got to know the realities of the social ethic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born after 1900s. The research that we have mad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ethics education on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nhance the whole social civilization attainment as well.
Key words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thics level; civilization attainment; survey
1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中国的硬实力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但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公民的整体公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却提升缓慢,甚至出现滑坡的趋势。媒体上关于中国公民在境内外种种不文明行为的报道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的公德水平与公民的文明素养习习相关,公民的公德意识越强,公德水平越高,表现出的文明素养就越高,反这亦然。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公德水平对整个社会的公德建设都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是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一条捷径。因此,调查了解 当代大学生——“90后”大学生公德现状,对加强“90后”大学生的公德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课题组随机选取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等九所高等学校展开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在校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制作,委托相关高校任课教师在课堂发放并当场回收。调查的时间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课题组先后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答卷967份,回收率为96.7%。在回收的答卷中,经遴选,有效答卷947份,有效率为97.93%。有效校本情况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试题均为封闭性试题(即被调查者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答案),共计27道题目,涉及五个大的方面,即“90后”大学生对公德内涵的理解、“90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公德现状、“90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德现状、“90后”大学生对自我和群体公德水平的评价、“90后”大学生对自身公德问题原因的分析及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90后”大学生对社会公德内涵的认知情况
14.5%的学生认为社会公德就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10.45%的学生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人们心理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继而用行动支持等”,74.66%的学生认为社会公德应该是“以上两者兼而有之”。这表明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内涵不僅有所了解,而且认知是比较全面和正确的。
3.2 “90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公德现状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公德水准体现最全面的地方。课题组一共设计了八道题目,分别从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不同的场境来探寻“90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活动。
(1)你对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占座现象怎么看?
13.53%的学生认为“很正常,方便自己”,52.33%的学生认为“要视情况而定”,27.7%的学生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是自私的表现”,6.45%的学生觉得“无所谓,不关我的事”。回答情况说明大部分学生是认可占座现象的,或者自己也有过占座经历,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占座行为是不对的。
(2)你对情侣在校园公共场合举止过分亲昵的看法是怎样的?
9.95%的学生认为“这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20.3%的学生认为“这是他人自由,无需干涉”,56.93%的学生认为“凡事有度,应适可而止”,12.8%的学生觉得这种行为“忽略他人感受,有损大学生文明形象”。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对情侣在校园内举止过分亲昵的做法是不赞赏甚至是反感的,但也有近三成的大学生对此持肯定的态度。
(3)在上课、开会或自习时,你会主动将手机关机或调到静音状态吗?
78.99%的学生回答“当然会,这是必须的”,11.83%的学生回答“有时会这么做”,8.55%的学生回答“要看情况,如果有要求就这么做“,另有0.63%的学生表示“从不这么做”。手机铃声闹堂是现代文明之病,是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但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遵守公共秩序、管控好手机的,只有少数人在这方面自律意识比较差。
(4)你怎样看待有人在教室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的行为?
67.9%的人表示“很反感,看着不爽”,10.7%的人表示“无所谓,自己也做过”,7.63%的人表示“喜闻乐见”,13.77%的人对此“视而不见”。由此看出,尽管有近七成的大学生对课桌文化说不,但也有三成多的大学生对课桌文化抱有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大学要消灭课桌文化有相当的难度。
(5)在借用的公共图书中,你是否有过随手折叠、乱写乱画或撕页行为?
回答“从来没有”的学生占83.3%,承认“偶尔有过”的学生占13.4%,回答“经常这么做”的学生占2.75%。这表明多数大学生是爱护公共图书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这方面的品行比较差。
(6)在宿舍生活中,你会关注公共卫生吗?
73.81%的学生表示“会的,看见地脏了会主动打扫”,21.86%的学生表示“关注,但不是自己值日时不会打扫”,4.12%的学生表示“从不关心,只在乎个人领域内的卫生”。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重要场所,大部分学生还是关心宿舍的集体卫生的,完全不关心的人只是少数。
(7)在宿舍生活中,发现多数人在睡觉,你会尽量保持安静吗?
85.22%的学生回答“会的”,12.14%的学生回答“有时会”,2.64%的学生坦承“不会,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互体谅是建立和谐室友关系的基础。从以上回答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比较任性,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8)如果你在学校或其他场所看到水龙头没关,你会主动上前关掉吗?
67.23%的学生回答“经常这么做”,28.12%的学生回答“有时会这么做”,3.91%的学生回答“一般不会”,另有0.74%的学生表示“不关我的事,对此视而不见”。关好水龙头可以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这种举手之劳就能完成的善事,九成大学生会做到,但仍有少数学生不愿或不屑于去做。
3.3 “90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德现状
考察“90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德现状,是课题组此次调研的重要内容。因为校园生活毕竟是熟人生活圈,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有老师和同学关注与监督;而社会生活则主要是陌生人的领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基本靠自律。那么“90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德现状是怎样的呢?课题组一共设计了十道题目进行考察。
(1)你是否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服务或其它社会公益活动?
27.56%的人表示“非常乐意,很有意义”,49.63%的人表示“比较乐意,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事”,19.85%的表示“偶尔乐意,要看心情”,另有2.96%的人表示“不乐意,占据个人自由时间”。从以上回答的情况看,多数“90后”大学生是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公益活动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对此持拒绝态度。
(2)在公交车上,你会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吗?
66.53%的学生会“主动让座”,29.14%的学生要“看情况再让”,3.27%的学生“如果被要求就会让”,1.06%的学生表示“抢个座位不容易,不会让座”。数据显示的情况与我们平时在公交车上看到的比较吻合:在公交车上能主动让座的,多是学生模样的青年,但也有个别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斯文”的青年占据座位,甚至是标注有“老弱病残孕专座”而拒不给需要的乘客让座的,他们应该就是那1.06%不让座的大学生代表。
(3)你会因赶时间或随大流而闯红灯吗?
48.99%的学生回答“不会,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46.88%的学生回答“在某些情况下会”,另有3.39%的学生回答“经常闯红灯,已形成习惯”。这表明,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大学生不到五成,而有五成多的大学生有闯红灯的经历,甚至有少数人闯红灯已成习惯,完全漠视交通规则的存在。
(4)当你捡到他人财物时,通常的做法是怎样的?
79.83%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失主”,11.21%的学生“有用就留着,没用就是归还失主”,8.0%的学生“有用就留着,没用就随手扔掉”,0.96%的学生“不声张,据为己有”。由此看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能做到拾金不昧,但也有二成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将捡到的财物归还失主。
(5)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或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时,你会怎么做?
26.11%的學生选择“上前劝阻”,63.85%的学生虽然“心里反感,但不会制止”,8.6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司空见惯”,还有1.37%的学生“跟风,见样学样”。面对这种明显违背社会公德的错误行为,只有少数学生敢于站出来劝阻,而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明哲保身的中庸之举,更有个别学生是非不分,盲目跟风。
(6)面对乞讨人群,你通常是怎么做的?
17.07%的人“同情并给予帮助”,64.69%的人“视对象的情况而定”,11.35%的人“鄙视,觉得肯定是骗子”,6.89%的人“漠视,离得远远的”。现在社会上乞讨的人群成份复杂,“90后”大学生多数人能区别对待,不盲目行动,这体现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应该给予肯定。
(7)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跌倒老人,你会上前搀扶吗?
20.89%的学生表示“会搀扶,因为帮助他人是美德”,66.07%的学生表示“会搀扶,但要设法保护自己不被讹诈”,8.7%的学生表示“不扶,但会打电话报警”,另有4.35%的学生选择“走得远远的,免得惹麻烦”。由于媒体多次报道有被搀扶老人讹诈好心帮助他(她)的人,導致社会大众在是否要搀扶跌倒的老人问题上心存畏惧,十分纠结。但从此次调查结果看,仍有二成多的大学生选择帮助跌倒老人,有六成多的大学生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帮助跌倒老人,完全置之不理的只有极少数学生。
(8)需要排队时,你会插队吗?
25.13%的人承认“有熟人就会插队”,37.96%的人承认“偶尔会插队”,4.98%的人承认“经常插队”,31.92%的人“从不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爱插队夹塞是中国公民的通病,并因此而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批评。“90后”大学生中也只有三成多的人从不插队,其他近七成的人都有过插队的经历,还有人坦承经常插队。可见,要彻底改变这一陋习,我们的社会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9)你怎么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
70.9%的人对此“内心厌恶,但不愿或不敢制止”,17.86%的人认为“能够接受”,5.07%的人认为“没什么,我自己也经常这么做”,只有6.13%的人敢于“上前劝阻”。公共场所禁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部分烟民的文明素质太低,另一方面广大非烟民的懦弱也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从调查情况看,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此是反感的,但真正能站出来劝阻的人还不到一成,还有一些大学生自己也在公共场所吸烟。
(10)当陌生人向你求助时,你通常是怎么做的?
42.8%的人选择“热情帮助”,12.08%的人“看心情而定”,38.98%的人“看对象而定”,只有6.14%的人是“冷淡拒绝”。
3.4 “90后”大学生对自身和所在群体公德水平的评价
以上是对“90后”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行为举止和态度的考察,那么“90后”大学生对自身和所在群体的公德水平是怎样看待的?
(1)你认为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强烈与否?
29.8%的学生表示“很强烈,总想为社会做点什么”,50.58%的学生自我评价“有时强烈,兴趣来了就想为社会做点什么”,8.78%的学生承认“不强烈,奉行个人至上原则”,还有10.79%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以上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中能主动自觉地为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不到三成,大部分人要看兴趣而定,还有部分人明确表示奉行个人至上原则,不愿为社会和他人奉献。
(2)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公德水平怎样?
10.15%的学生认为“非常好”,36.79%的学生认为“比较好”,48.2%的学生认为“一般”,4.86%的学生认为“很差”。从这里看出,半数以上的“90后”大学生对所在群体公德水平评价不高,只有一成的学生认为所在群体公德非常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5 “90后”大学生对公德缺失的反思和公德建设的建议
“90后”大学生对引起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原因,以及大学生公德教育的路径与方法有什么样的看法?课题组也设计了若干问题进行了解。
(1)你认为是什么使一些人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此为多选题)
“90后”大学生认为首先是“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占 76.3%),其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农意识”( 占75.82%),再次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占71.7%)和“公民个人道德素质不高”(占66.63%),最后是“社会公德教育缺失”(占 65.47%)。
(2)你认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是一项迫切任务吗?
认为“非常迫切,形势严峻”的大学生占37.6%,认为“比较迫切,形势有些严峻”的大学生占39.15%,认为“只需要正常推进”的大学生占21.9%,只有1.27%的大学生觉得“不迫切,没必要”。可见,近八成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水平。
(3)你认为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对你的未来有作用吗?(此为多选题)
85.96%的大学生认为“有作用,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81.41%的大学生认为“有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29.4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10.45%的大学生认为“没有作用,这个社会能力比品德更重要”。答案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承认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只有少数人持否定态度。
(4)你认为应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此为多选题)
被调查者认为,提高大学生公德水平的措施,第一是要“大力加强公德教育”(78.56%),第二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弘扬传统美德”(70.2%),第三是“大力整顿、净化社会风气”(67.37%),第四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61.35%),第五是“对违反公德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55.12%)。
(5)你怎样看待媒体上宣传的道德楷模?
69.25%的学生表示“赞赏,向他们学习“,20.25%的学生表示“半信半疑”,8.59%的学生说“不关我的事,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另有1.91%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很傻”。这表明道德楷模对多数大学生是有教育意义的,能起到榜样的引导作用。
4 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总结出“90后”大学生的公德现状有如下特点:第一,“90后”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公德水平较高,具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并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社会奉献精神;第二,“90后”大学生对自身公德水平的评价与对所在群体公德水平的评价反差较大,多数人对自身公德水平评价较高,而对所在群体公德水平评价较低;第三,多数“90后”大学生有比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帮助他人时比较谨慎,注意避免给自身带来伤害;第四,“90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比较任性,是否要从事公益活动或帮助他人,常常要看心情或兴趣而定,心情好或有兴趣时就做,否则就不做;第五,“90后”大学生中多数人具有较浓的明哲保身思想,对一些明显违反公德的人和事,即使内心反感也不愿出面劝阻和制止;第六,“90后”大学生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公德水平的原因很多,既有大学生个人素质和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影响和学校公德教育缺失的问题;第七,多数“90后”大学生认为当下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肯定提高公德水平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第八,“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提高大学生公德水平应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包括加强公德教育、整顿和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违背公德行为的处罚力度等等。
总之,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水平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这样做,既有利于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有利于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和会。
此为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教育路径与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