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成
【摘 要】晚唐时期绝句在杜牧的笔下得以发展成熟,运用绝句议论,寓理于景,其中宋诗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杜甫为绝句所做的改变,放大了绝句可写题材的范围,让绝句的创作方式更加多变,对古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杜牧;绝句;变化
早在唐朝,绝句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是一种汉语诗歌体裁,也是近体诗形式其中的一种,上至天子,下至平民,对绝句都极为喜爱。绝句一词最早的时候就在南朝的齐、梁时代曾经出现过。对于绝句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绝句由律诗发展而来;有时候在中间两联中截取;有时候在后两联中截取都不是一定的:所以绝句在某些时候又称截句。
在初盛唐时期,绝句逐渐兴起,杜牧的绝句扩大了盛唐绝句的题材范围,发展了“变体”,本文认为杜甫的绝句在主观上主动的与当时的乐府相区别,在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内容上,从主观情感的抒发到客观事物的写作,从抒发与大众容易共鸣的普遍情感到表达独成一派的个人意趣;写法上,从大笔写意到工笔细描;风格上,从浑然流畅到似断实连。大家都知道,正是由于杜牧特点的存在,才向世人占时了杜牧的绝佳功底,而杜牧的这种创新对绝句又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杜牧在绝句写作方法上的变化
都知道杜牧的七絕创作是极好的,他的七绝的特点就是善于议论。在杜牧的笔下,将议论与抒情得到了完美的完美结合,而且杜牧擅长于站在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角度,说史实讲当时,将深刻的道理压缩于笔下,凝结成诗的形象。所以学者赵冀也说道,杜牧的诗不甘于平淡,用词奇特,立意也极好。历史的结果已经客观存在了,但诗人却通过另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假设法,这看似荒谬,其实正是体现了诗人胸中的理想与抱负,如《题商山四皓庙》提到了吕氏与商山四皓。在很大一部分的文人笔下都是持肯定的态度去叙述这一件事情。但是杜牧写诗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虽然刘盈过于柔弱,让吕氏将朝廷大权轻易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造成了朝堂混乱,国无宁日,给刘家河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其实四皓反而是帮了刘氏的倒忙,所以杜牧在评价四皓的历史时对于他们的功过评价是有别于传统评价的,而且是对当时立嫡长子而不是根据个人才能能者居之传统立嗣观念的质疑。例如《赤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他还善于站在站现实的高度,利用史实来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春申君》则又是这类伦理诗中的代表作。
二、杜牧写诗创作题材上的变化
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发展与古代诗歌的发展的步调是基本一致的,在《诗经》中就有多篇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咏史诗就是从此时开始流行起来,例如《离骚》、《天问》这一类,都是对当时的英雄人物进行描述,赞扬他们的英勇事迹。将历史故事与当时的某些现象结合在一起创作,而不仅仅是为了写咏史诗而咏史,着重抒发诗人个人本身的理想与情感。绝句虽短,但其精炼,表达能力出色,杜牧尤其擅长于将情景结合起来,寓情于景,融情于景中,将心中所思所想表现在诗中,给读者以感受。
这里必须要提的是杜牧的七绝咏史诗,杜牧的咏史诗不仅仅是在当时,而且在后代的文人墨客口中都得到不俗的评价.他的咏史诗既与班固的叙述历史的“正体”不同,而是以诗写史。与左思只表达自己心意的“变体”也不相同。而是一种自己所创新的既有述史又有自己思想“新体”。杜牧的咏史诗选取的对象一般都是较为人知的例子,杜牧以自己的眼光对史诗进行抽丝剥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同时,运用自己超强创作与感染力来写诗。杜牧的议论已经不仅仅是传统中讽刺比喻的道德评价,而是通过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自己的分析.立足于史学家和军事家的角度看待整件事情再做出自己的判断。杜牧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能直达事件的本质,推敲出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三、结束语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杜牧绝句变体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外,还与当时唐宋文化生活的大背景有关,是背景决定了诗人们创作的方向。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继承传统、革故鼎新.如何在现有的已成熟基础上建立新的艺术规范,推动诗歌再次发展就成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晚唐时期绝句在杜牧的笔下得以发展成熟,通过绝句议论思辨的大量运用,改变了传统绝句多为写景抒情的状况,运用绝句议论,寓理于景,其中宋诗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杜甫为绝句所做的改变,放大了绝句可写题材的范围,杜牧绝句的变体丰富了绝句创作的写作手法,对宋诗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周唯一.“诗礼相成”的历史表现及诗学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刘运好,王友群.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