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蓝方
【摘 要】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就要求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占重要位置。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诸如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成长。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维护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常见的心理不适应
由于自身职业特点的原因,教师个人的要求与社会满足之间会产生一些不协调、问题和矛盾,产生心理冲突,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教师的心理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紧张感、焦虑感、受挫感。
(二)心理异常现象
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是指教师在性格方面出现的某些缺陷。它是由各种不良刺激使心理活动出现的轻度创伤,如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敌对、嫉妒、暴躁、孤僻等。心理异常现象是偶发性的不是经常性的,它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状态。但性格缺陷与性格障碍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察觉、及时调整,某些性格缺陷也会发展为性格障碍,即病态人格。因此,教师要预防各种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调整。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这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面对着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再扛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
(1)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模仿的良好榜样。
(4)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正常的、健康的发展。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占重要位置。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诸如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成长。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事实表明,学生的害怕,说慌、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其原因之一,与某些教师心理不健康,师生关系不佳有关。研究表明,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人格特征有以下几项:①精神振作还是沮丧;②兴趣广泛还是狭窄;③性格暴躁还是稳定、和蔼;④意志坚强还是懦弱,果断还是犹豫不决;⑤生活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学生的社会经历有限,需要具体可感的样板,以便在参照模仿中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需要有样板,学生最容易从模仿教师的行为开始。当然家长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榜样但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集中了其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学习,社会为他们提供了专门的榜样──教师。再加上学生本身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盛、可塑性大的心理特点。这样,教师便过随时随地为其展示社会行为的修养范例、心理健康的样板,潜移默化地促进其发展,起到理论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
(一)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1)心理失常乃至心理疾病并不可耻产生心理失常、心理疾病是不幸的,但并不可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某种方式和某种程度的挫折和打击,谁也无法保证一帆风顺,也无法预料自己是否能遇到挫折和打击。因此,人人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失常。但心理失常并不可怕,只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就能逐渐地恢复。
(2)心理失常可以慢慢恢复正常。心理失常、心理疾病并不神秘可怕,它是可以通过不断调适和治疗而恢复正常的调适和治疗的途径很多,最主要的是靠每个人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培养信心与毅力,以逐渐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必要者可接受专门的心理治疗,与医生充分合作,做最大的改善。
(3)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可以预防。在当今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有着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它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而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可由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着手。一般来说,造成心理失常的最大原因是挫折和冲突所形成的长期焦虑。因此,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应该是尽量减少冲突和挫折,减少各种心理压力的存在。
(二)学会进行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
(1)尽量改善、改变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保持乐观心态。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合理休息,注意用脑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对因繁忙而产生的疲劳心理和不良情绪,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初上讲台,到新的学校工作和对因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产生的紧张情绪,应该提醒自己,树立自信,想念自己不比别人差,建立心理优势,争取成功。充分的准备,是树立信心的最好方式。面对工作不顺、家庭不和、人际关系所引起的紧张和疲劳,要学会用微笑对待,以真诚等待,想念一切会重新好起来而保持乐观心态。
(2)悦纳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就是教师在工作暂不顺心、效果不佳时,也能坦然和接受。不应欺骗自己,更不要鄙视自己。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顺境,工作中更是如此。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没有做好可以重新开始,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一个人对自己应有客观分析,不要让缺点和弱点掩盖了自己的优点、长处。抹杀了自己的优势,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就无从发挥。
(3)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当情绪消极时,适当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散步、运动、旅游、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等,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此把情緒调整到平稳积极的状态。当心理失衡时,为了冲淡内心的不安,自己找理由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心理产生更大的苦恼,减轻情绪上的压力,使情绪暂时得到缓解,平静下来。通过训练,我们还可以用自我调整法主动控制情绪,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渐趋平复。
(4)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心境,特别是不良的心境,如过度紧张,忧郁不安、气愤发怒等,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处理不好,不但身体是一种伤害,对工作也是一种不小的阻力。
教师通过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这些生活的经历,教师能够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转变成为一个有能力对别人施加影响和进行调节的人。
(5)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一个人不论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多大满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例如音乐、绘画等。通过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使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得到排遣,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新的活动、新的知识,有助于教学上的成功。
(6)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它是一种延续的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要求个体适应当前的生活,而且促使个体不断地追求未来。
此外,教师个人加强个性修养,恰当而有效地采用一些心理调适方法等,也有助于角色心理的适应与角色冲突的化解与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