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语言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语言帮助儿童逐步地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自己的认识,促进其社会化的正常进行。语言发育迟缓不仅影响儿童与社会之间的交往,阻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语言发育迟缓在儿童中存在一定的比例,语言训练,关系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最终是否融入主流社会,与同龄儿童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引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较多,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当前针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手段也较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研究现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语言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语言帮助儿童逐步地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自己的认识,促进其社会化的正常进行。语言发育迟缓不仅影响儿童与社会之间的交往,阻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
一、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
关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当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语言障碍的一种主要类型(黄昭鸣,2008),是指比正常发展的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进步相对缓慢;在恰当地运用语言方面,相比同龄儿童显著低落,不能理解或者说出与同龄儿童相同水平的语言。从临床操作角度讲,当儿童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所应达到的标准时,就是“语言发育迟缓”(郗春艳、赵亚茄等,1995)。一个儿童是否有语言发育迟缓,需要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以及年龄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语言治疗学》(2008)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是:“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这不包括由听力障碍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及构音障碍等其他语言障碍类型”。这一定义为判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提供了参考依据,从心理学以及病理学的角度出发,描述具体、详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研究以此定义为标准。
语言发育迟缓从广义上来说,是语言障碍的一种。
二、语言发育迟缓的具体表现
语言发育迟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1)说话晚或者很晚,过了说话的年龄仍然不会说话,常见的是2岁半以后开口或者仍然不开口说话,部分甚至要到四岁或者更晚。
(2)开始说话以后,比正常孩子发展慢或者出现停滞现象。
(3)只会用单字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或者稍大后句子的长度仍然很短。
(4)虽然会说话,但是语言交流的技能较低,不能与人流畅地对话,常常表现出与人视线不合、活动过多或不和小朋友玩等行为问题。
(5)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的应用水平都低于同龄儿童,语言内涵贫乏,语法知识缺乏。
(6)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语言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个体如果因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在语言某一个领域技能欠缺或是掌握不佳,都有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三、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
在当代心理语言学和发展心理语言学领域,言语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出现了三种理论范畴的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假说:①先天决定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②后天环境论的“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③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的“认知说”、“社会交往说。”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各自的视野或角度的不同,对于语言发育迟缓成因的阐述也不相同。
近年来,语言发展的新理论,一致强调内部经验与环境输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言语发生发展的理论,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总体上来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1.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发音器官的生理结构问题,如口、唇、舌、软腭、牙齿咬合等言语器官的生理结构具有先天缺陷,导致無法正确地发出所有或部分标准语音。
(2)大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异常导致无法有效加工语言信息。
(3)听力障碍导致无法获得清晰的语言信息。
(4)智力障碍导致无法有效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5)围生期因素或特殊病史以及用药史。
(6)遗传因素。
(7)性别差异,男孩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概率比女孩大。
牛津大学及伦敦儿童健康中心发现了一个与人类语言发育迟缓有关的基因:FOXP2。研究对象来自英国某家族一家三代。这个家族的24名成员中,约有一半人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的协调,在组织词汇、运用语法等方面出现困难。研究人员在这些人的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发现相同的FOXP2 突变基因。由此,研究者推断,FOXP2的突变使得该基因调控其他基因的功能失调,进而造成语言表达的障碍。
听力障碍直接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河南安阳妇幼保健院统计在该院儿保科就诊的8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其中有3例存在听力障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语言发育迟缓患儿139例,男112例,女27例,男∶女为4.1∶1。年龄1岁6个月~ 5岁11个月,平均2岁7个月。表现为表达和理解、词汇、语句落后于相应年龄,部分患儿同时伴有运动发育落后或对单一声音和物体敏感。其中6例患儿经神经科评定为孤独症,3例智力筛查低于正常,1例脑积水。伴有运动发育落后(坐、站、独立走)20例;早产低体重儿3例;生后有特殊病史及用药史12例(窒息7例,新生儿黄疸4例,1例服用抗癫痫药)。母孕期有患病史48例:孕早期先兆流产10例,上感史33例;孕后期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贫血1例。剖宫产60例,其中因宫内窘迫宫产8例。语言环境差(由祖父母或保姆照看)17例,其中5例患儿伴有运动发育落后。有语言发育迟缓家族史者37例。这说明,家族遗传、母亲孕史及药物、因大脑功能引起的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生理因素都可能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2.环境因素
后天环境因素主要是: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诸多因素,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居住环境;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家庭成员与孩子语言交流的频率、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会话过程的情绪状态;家庭中双语或多语环境;照料者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
(2)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儿童与社会的交往。这里所说的社会是指除了家庭环境以外从社会交往说的语言理论来看,语言获得“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职能”,“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儿童与成人语言交往的实践,并认为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环境( home environment) 对儿童语言发展存在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儿童家庭环境和儿童语言发展的能力相关。这些研究关注建立家庭环境参数和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性,包括家庭生活质量( 活动的多样性,社会性沟通和互动,在儿童活动中成人的介入程度);家庭的素材条件(家庭的书本数量和玩具数量及多样性,为儿童参加文化活动的频数);儿童家庭的多样化统计形态 这些参数将会帮助人们了解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家庭中父母的语言输入特点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语言发展。周兢教授在对汉语儿童语用发展的研究中发现,由于高教育背景的家庭和低教育背景家庭父母的语言输入方式不同, 导致在相似的母子互动情境中,儿童在言语倾向、言语行动和言语变通语用发展的三种水平的一般评价指标上均存在发展差异。
多样化的研究已经讨论多样化的家庭语境包括活动路线、游戏、日常活动会话、和儿童一起读书和看电视节目———发展儿童听力技能的相关活动,促进他们使用语言转换、叙事、解释、联结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除此之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沟通策略、与儿童会话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2009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对家庭因素的26个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常居住地为城区、带养人的家庭身份、带养方式、是否经常听带养人讲故事、是否经常听带养人读书、带养人性别、家庭使用方言的种类数。
四、语言发育迟缓的干预
学前语言发育迟缓,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学习其他知识的障碍。研究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最大程度的提升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跟上同龄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儿童而言,语言更是其与世界进行交流,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正常的儿童在学龄前可以获得适当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于很多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其先天的各种缺陷或者不足,可能导致其无法获得与年龄段相应的言语能力。学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教育干预是指在学前儿童早期的语言活动与学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育干预手段,从而使其语言习得更为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一些有必要的、适当的干预手段,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近年来,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尤其是学前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已经日渐成为了儿科的热点问题,并且引发了儿科医师以及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除此之外,学校以及家庭对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认知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当前也有一部分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不同程度的语言和教育干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前儿童由于其在不久的未来即将接受学校教育,如果存在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则必然成为其接受正常教育的阻碍。因此,其语言发育迟缓的教育干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都非常高。从目前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学者开始关注学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教育干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医疗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主要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1.手势符号的训练
手势符号是利用手势表达意义的符号,通过自己的手势符号表达意愿,与他人进行交流。手势符号是语言训练的初级阶段,对于中、重度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或者是还没有掌握言语符号的儿童、表达很困难的儿童,都很使用。从手势符号的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简单的口语表达。如当孩子不会说“我要”“我不要”的时候,教孩子用点头和摇头的动作表达。
2.文字训练
一般儿童的文字学习是在全面掌握了言语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学习。但对于语发育迟缓的儿童言语学习困难时,如果将文字符号作为语言行为形成的媒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作为言语的代作手段。因此文字学习的导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病例进行。文字训练适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发育均迟缓的儿童;言语理解好而表达困难的儿童;既有以上原因有伴有构音障碍、说话清晰度低下的儿童。文字訓练的顺序为:文字形的辨别→文字符号与意义的结合→文字符号与音声的结合→文字符号与意义、音声的构造性对应的结合。
3.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阶段 1的训练:此阶段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阶段2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进行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要求和事物的名称,阶段3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概念形成阶段(图片、实物等的辨别、识认)。训练顺序为:概念形成→言语理解→言语表达。阶段4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扩大词汇量,学习内容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量词、时间词、介词等;并把已学过的词组成词句,从不完整句到主谓句、谓宾句、主谓宾句、简单修饰句、词序(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等形式进行训练。
4.交流训练
交流训练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训练方式,也不需要特殊的教材,交流训练要求训练者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训练。可利用符号与指示内容关系各个阶段的训练内容,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交流训练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场合进行,除了语言训练室以外,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这样可以引导儿童在现实生活的不同场合去与主动地与人交流,增强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促进其语言交流的能力,对其语言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综合干预训练
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训练,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训练的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增强儿童大脑各个区域的连接功能;精细动作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发育;认知能力训练,通过提升认知水平来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训练,通过语言强化,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山西晋中市预防保中心曾对在该中心语言训练门诊就诊年龄在24-47个月的95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综合干预,主要训练内容为大滑板、平衡木、大龙球、万象组合等,串珠,拼图、涂画训练、配对游戏、分类游戏、角色扮演、发音训练、语言刺激及词汇扩大训练等。结果表明,综合干预的方式比单纯进行语言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和智能发育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6.家庭环境调整
家庭环境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因素与语言发育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如果只靠机构老师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语言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运用的,语言训练的内容必须在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泛化,因此,对家庭养育环境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语言训练中儿童学会如何向他人借物品,如何向客人打招呼,如何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等等,那么在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就要抓入一切机会,充分利用时间和所有人来让语言表达泛化、强化。这需要家庭成员的全面参与,并鼓励儿童参与到社会中,多与同龄儿童一起交流。
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在2008年对20名2-3岁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采用家庭干预和医疗指导相结合的干预模式,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儿童发育诊断量表的语言发育商(DQ)显著提高(P?0.01),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发育商(DQ)也有显著提高(P?0.05)。
7.游戏训练
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与的一种“玩”的活动,儿童对游戏充满兴趣,这种“玩”的活动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对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比食物还重要,它是愉快的、自由的、假想的,是一种重过程的活动。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无压力的、轻松愉快的而又充满语言实践机会的环境,使幼儿在不同类型的语言游戏环境中,与游戏伙伴相互交流、表白,对语言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高。游戏,可以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减少焦虑和防卫,通过游戏将儿童内心活动投射出来,情绪得到宣泄,同时在游戏活动中训练了儿童的体能、技能、感觉、想象、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并且在游戏活动中儿童自然学会了沟通、休息、自信、同情和友爱等。针对于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的语言训练,游戏这种方式能更容易开展。
日本在教育语言障碍儿童时,便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即通过在游戏室里自由地游戏,来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并由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发地发音,发起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成忠、马艳平等探讨游戏疗法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训练中的疗效,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训练方法和临床依据。他们选择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针对其语言发育状况进行评定;对3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游戏疗法,包括交流训练和理解力训练、表达训练、操作性课题训练、家庭训练,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每次2-3个课题,每周 5-6天,12 周为一疗程,6 个月后评定疗效。评定方法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版 s-s法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结果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经游戏形式的语言训练后,理解、表达及操作性课题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将训练以游戏形式进行,很容易被患儿接受。游戏疗法能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功能。
1994年,美国丹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托尼·林德(Toni Linder)在《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年鉴》中撰写“在早期特殊教育中游戏的作用”,跨学科的游戏评价与干预法收到了专业同行的广泛认可。2008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研讨会上,林德教授向中国幼教工作者介绍了跨学科游戏评估方法和干预方法。Le-Blanc和Ritchie(1999)对游戏治疗进行的后设分析表明:无论儿童的问题是什么,游戏治疗都是有效的。
当前,针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训练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发达国家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训练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这些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理论资源。国内是在近十几年才开始广泛关注,在当前的康复教育领域和学前教育领域,都已经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十分重视,语言的康复教育工作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孝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词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方丰娟.不容忽视的儿童言语障碍[J].家庭教育.2005(9):32-33
[3]劉世琳,姜苏敏,张莉.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6(03):180
[4]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53-55
[5]贺利中.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2
[6]周兢.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89
[7]刘晓,金星明,沈晓明.语言迟缓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7):776
[8]卫冬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语言治疗[J].现代康复.2001(15):25
[9]张雪琼.综合干预对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发育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06):695-696
[10]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84-485
[11]梁周全,尚玉芳.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172
作者简介:
黄锐芳(1983.2~),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