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红喜
【摘 要】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的心里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他的价值、志向、态度、情绪利他主义和道德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来说,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
【关键词】师生和谐;把握意图;体验情感;直抒胸臆
中学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地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赏识信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情绪变化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同时逆反心理也会增强,极其容易与师长产生隔阂。而此时,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敏感的心理特点及时与其交流沟通,对于其在课堂上、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优点给予鼓励与赞赏,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动力。
如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公务员之死》一文,班上一个平时比较调皮,也不喜欢发言的同学,自告奋勇,要饰演小公务员一角,我欣然同意了,并鼓励他好好表现。在朗读中他将切尔维亚科夫的谨慎、懦弱、恐惧、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大大出乎了我和其他学生的意料。我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经过这次朗读活动,我驚奇地发现,这位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不仅喜欢思考和回答问题,而且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平等也是一种爱,只要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真诚地给予他们信任与帮助,对于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反复及情绪波动给予理解,并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掌握知识、学生就会从内心要求自己搞好学习,来回报老师。这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力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失意的低谷,攀向理想的高峰。
二、妙用意境,把握作者创作意图
在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的渲染,可以使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学生导入艺术境界,受到感染和熏陶。教材中有不少以景寄情,情景交融的精美篇章。我们要在钻研教材时,努力发扬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引领学生正确把握作者创作的感情。
《驿路梨花》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深情的笔墨采用以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热情讴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本质。在教学中我从文中景物描写入手,创设情境,把学生导入意境中去,使学生受到感染。小说开头,作者以重彩浓墨描写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群山起伏、茫茫苍色的雄伟画卷。我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接着,我指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美景的精彩片断。其中一段写道:“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着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飘落在我们身上。”在这段文字中我抓住关键性词语,充分渲染了梨花林诗一般的意境,从视觉,触觉,感觉多方面地去引发学生美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以抒情的语调朗读这段文字,这样学生就如置身于幽深恬静的梨花树林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披文入情,加深文本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文字优美,内容丰富,情感洋溢的好文章。每篇作品都蕴含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的热爱;对先进模范人物的赞美;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对恶势力的批判等。
如《孔乙己》一文就是一篇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的战斗檄文。作者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态度也十分鲜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篇作品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民众思想麻木不仁的现实。教学时,我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着重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认识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根源,对文章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情感因素,便可激发学生憎恨黑暗社会、热爱新社会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直抒胸臆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面对问题,教师不易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应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再由同学们讨论,教师同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多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这样十分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
教学中我没有遏制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是要他们大胆发言,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树立好道德情操。同时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谈感想谈体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熏陶,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和蓬勃的活力。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多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并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俊立.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J].教育研究,2001.
[2]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