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11 16:02宁朝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高职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导致的专业设置不合理现状,结合我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我院专业设置的特点,探索了改善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以推进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并通过优化整合专业教学资源体系,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职;装备制造;专业布局;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高速增长的教育需求驱使下,职业院校更多地注重专业规模扩张,而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关注不够,专业设置的趋同性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提高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决定学院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关键。近年来,我院在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行业背景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跟据省统计局统计结果,到2015年省内工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随着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等国家战略项目的实施,大批优势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及工业园区正在快速形成。数据显示今后五年内,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涵盖: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高档数控装备、大型冶金矿山设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等。

二、我院专业结构布局与现状

近年来,学院明确了“植根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办学定位,紧跟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主动对接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和汽车及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学院专业涵盖交通运输、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8个专业大类。初步建立了与学院办学定位相适应、对接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于湖南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3大优势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尽管如此,专业建设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专业间发展还不平衡。由于专业开设的时间差异,专业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教师梯队还不够合理,教师专业素质也存在差异,少数专业特色提炼不够,服务产业的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由于实施院系二级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系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学院在资源配置方面欠统筹等。

三、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四大战略发展区”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需求,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力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四、专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与保障

1.构建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机制

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采取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专业群相关产业领域内拥有最前沿技术、最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共管毕业生就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构建特色专业群,提高专业竞争力

继续巩固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面向零部件制造、主机制造及服务组成的工程机械产业链打造工程机械制造专业群;面向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销售及服务组成的汽车制造产业链打造汽车制造与服务专业群;面向自动化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装置等自动化装备产业领域打造自动化装备制造专业群;面向软件、电子信息产品、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領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群;面向财务、物流、商务及工业设计等装备制造产业服务领域打造装备制造服务群。

3.构建能引领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学生,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工学交替”,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参与评价的多元质量评价模式。实施以作品(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实习实训。加强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范围扩大与岗位变换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4.建设支撑有力的共享资源体系

以专业群所对接的产业链的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旨,按照专业群的内在要求整合形成“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体系。加强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范围扩大与岗位变换的要求。打破传统的以专业为核心的条块分割、缺乏系统性和低利用率的实训条件建设模式,建设以“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条件。按照专业群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构建实训资源体系。在校内建立由专业群所在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实训室、职业领域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专门化方向实训室组成的综合化实训基地。按照专业群的要求统筹规划和开发实训项目,以实训室设备特点和功能设定为基点设置小型化的实训项目。

5.组织与制度保障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发展规划处、教务处、对外交流合作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学院专业结构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建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和各系负责人为组员的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规划和协调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通过新专业设置管理、专业评估、招生计划、资金投入等手段,加强对专业设置和布局的宏观调控管理与评审,对拟开发的与学院重点发展领域相符的专业予以政策扶持。鼓励各系加强专业的交叉渗透,通过相关专业的资源优化配置,联合开发一些高水平的复合型专业。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并把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系考核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一批办学优势和特色明显、具有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按照专业群的总体性要求进行师资、设备、场地配置,将各专业零散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于列入“取消专业”的资源,设备和师资按照对口原则转入其它专业群。对于不能适应新专业教学岗位的教师,实施转岗培训或进行分流,以保障平稳完成专业体系的整体重构。

作者简介:

宁朝阳(1973~),男,湖南衡阳人,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高职教学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高职现代制造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证研究,XJK014BZY006)。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