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如何报道2015年中国两会
——关注的焦点议题与报道手法创新
□ 文/刘 滢
提要:2015年两会,外媒报道焦点除长期关注的经济增速、国防费用等问题外,还包括“四个全面”、环保、反腐、就业等热议话题,在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不乏创新之处。
关键词:2015年两会 外媒 报道核心 创新
综合来看,今年两会外媒关注的核心议题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解读“四个全面”背后的执政思路
“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媒体均给予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展开解读报道。
随着外媒逐渐进入中国,外国记者越来越多地选择采访中国的专家学者来分析中国问题。纽约时报中文网3月5日题为《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报道采访四位国内知名学者,请他们分析“四个全面”推出的时机、背后的执政思路以及创新之处。这四位学者分别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近代史专家章立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鸣,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他们的分析各有侧重,呈现出相对平衡的观点。
2.分析中国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的原因和影响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外媒普遍关注,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BBC、《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卫报》等媒体均发表长篇报道,从多个侧面分析中国调低经济增速的影响,深度解读中国“新常态”。主要报道视角包括:
(1)中国“新常态”是“慢一些”,而不是“慢”。《华尔街日报》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了五个要点,包括新常态、小微企业、政府放权、环境污染、中国长期发展等问题。报道认为,尽管7%的增长目标是中国近十年来最低的增速,但对于一个大型经济体而言仍然很快。《华尔街日报》表示乐于看到中国经济在长期令人兴奋的高速增长后增速逐渐放缓。
(2)中国调低增长目标是为了解决“深层次”的经济问题。BBC中文网和《卫报》大量引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内容,突出强调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超过上年,需要解决“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减少对煤炭等污染能源的依赖。法新社和《纽约时报》报道认为,调低增长目标传递了中共决心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信号。
(3)中国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更多产业。美联社更关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问题,在推特账号发表题为《中国调低增长目标,承诺开放产业》的报道,强调中国承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更多产业,以使缓慢增长的、国家主导的经济更加高效。
(4)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就业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性。《彭博商业周刊》推特账号发文称,以前确保GDP增长在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的口号是“保八”;如今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确保充分就业与收入增长。BBC中文网推特账号也发文认为,尽管中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但是每年创造1000万工作的目标维持不变,这个数字比GDP更重要。
3.关注中国国防投入的增加幅度及用途
国防预算是每年两会外媒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3月4日,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在记者会上透露,中国今年的国防预算将比2014年增加10%左右。记者会后的两三天里,外媒纷纷就此消息采访军事专家,展开分析报道。相关子议题除军费透明度、军费的用途,以及对军队竞赛的担忧等常规访题外,外媒也将目光聚焦在了军队内部反腐。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称,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努力铲除影响战备的腐败,中国政府放慢了国防开支增长速度。香港岭南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张宝辉(音)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反腐工作,所以这或许意味着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4.聚焦中国解决污染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回答提问强调“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环保部长陈吉宁在两会上表示,要确保环保法“钢牙利齿”,不能让环保法成为纸老虎。环保议题受到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进行大篇幅报道。
美联社3月15日报道称,关于治理污染,李克强说:“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撒手锏。”他誓言让污染企业对违法违规排放承担责任,同时敦促中国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对环境的治理中。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6日报道援引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称,作为打击污染“阴影”的斗争之一,中国将掀起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这让人们对北京治理环境的决心再次感到乐观。法新社3月15日报道称,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与全球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外媒对中国两会的报道也没有停留在传统媒体形态上,而是充分运用了多种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路透的两会专题精华报告和谷歌的“新闻机器人”,前者汇聚了路透两会报道的重点内容,集中推送给目标受众,传播效果较好;后者自动抓取中国媒体的报道并向全球受众大量推送,值得关注。此外,FT中文网的两会专题选题涵盖面广,观点犀利,力推智库的研究成果,表现可圈可点。
1.路透推出37页两会专题精华报告
今年,路透社加大了对中国两会的报道力度,在网站和微信、微博、QQ空间等平台上进行了多渠道传播。路透中文网开设了“聚焦2015中国两会”专题,包括最新报道、深度分析、原音视频、中国财经、财经视点、专栏等栏目。两会刚结束,路透迅速整理汇编成一份37页的精华报告,在微信公众号“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发布。
这份精华报告的内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及央行行长答记者问的内容要点摘录,两会相关的中国经济新闻及分析,对货币政策委员的专访等,专业性强,深入浅出。具体的稿件如《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是上限还是下限?》《两会释出楼市放松信号,但倾向托底而非刺激》《专访:应顺应市场供求让人民币走贬,但资本管制不可急于放弃》等,针对读者关心的重点话题,进行深度访谈和解读。
2.谷歌用“新闻机器人”报道两会
谷歌新闻网站中国频道在推特上开设了“新闻机器人”@GoogleNewsBot帐号,两会期间用中文向全球受众推送大量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
推特账号“新闻机器人”号称“自动更新新闻的机器人,以发布IT新闻、评论、科技、科学类新闻为主”,该账号发推文频率较高,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该账号平均每个小时推送新闻数量为10条左右,以“焦点报道”和“科技新闻”为主。“焦点报道”主要聚焦中国两会新闻,以及其他突发新闻。
以3月8日为例,“新闻机器人”推送的两会相关报道有:“70年前日本输掉战争,70年后不应再输掉良知”“七大税改吹响税改攻坚‘集结号’”“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见面会”“习近平谈代表吃饭盘子见底:肚子油水少了”“探月副总指挥:嫦娥五号、长征五号年内将在海南合练”“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今日审议系15年来首次修改”等,内容涵盖面广,新闻性强,趣味性突出。
“新闻机器人”的主要新闻来源既包括谷歌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商业网站,也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环球网等中国主流媒体网站,甚至包括地方媒体如云南网、金羊网、大众网、西部网等,全面抓取国内外媒体的重要新闻报道,在推特平台上进行不间断地推送。
3.FT中文网力推智库研究成果
FT中文网长期关注报道中国新闻,两会期间更不例外。今年,FT中文网的两会专题在延续去年风格的同时,在内容策划上突出观点性,在议题选择上敢于碰触敏感话题,在报道形态上增加了短视频,令人耳目一新。更值得一提的是,FT中文网在推介智库研究成果方面加大了力度。
两会刚开幕,网站就发表了来自中国内地一家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的独立智库——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的研究文章《官员懒政——中国经济隐忧》,并注明“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两会结束第二天,又发表了来自同一智库的研究文章《从李克强记者会看今年经济政策》。此外,还增加了对研究机构领袖、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的约稿,以强化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新媒体策略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4CXW022;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博士生,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