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湘钰 张桂春
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
《石壕吏》教学设计
纪湘钰 张桂春
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
【教材分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一篇。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却把抒情和议论巧妙地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根据本诗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引导阅读,达到理解古诗的目的。并通过说写练习,达到深化理解,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效果。
【教学思想】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关键,因此根据本诗的特点和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阅读古诗的经验)设置读写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诵读、析读、赏读等形式使学生在阅读中知诗意、悟诗情;通过补白对话练习,使读的深度增加。这种读写结合,既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古诗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达到了读写相长、互相补充、促进效果,结合“读写一体化”实验,做了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概括诗文内容。
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3.通过补白的写作练习,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概括诗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补白的写作练习,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通过补白的写作练习,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1.同学们熟悉杜甫吗?
2.那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杜甫?(介绍作者作品,略)
3.背诵杜甫作品——《春望》《望岳》《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导入《石壕吏》,品味、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战争中的命运
1.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出易错的字音和字形。
2.诗文内容理解。
(1)默读这首五言叙事诗,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2)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内容——官吏半夜捉人服役,老妇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后,还是去河阳服役。
(3)从诗中找到一句概括主要事件。(有吏夜捉人)
(4)吏捉了什么人?(老妇)杜甫用了一个字来概括了老妇悲惨的遭遇,你能找出来吗?(苦)
(一)听妇之苦
1.老妇 “苦”在哪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用下面格式说话:老妇苦在________,表现在________(诗句)。说明理由
小组内合作探究,板书展示,班级汇报:①老年丧子(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家境贫寒(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③被迫服役(老妪力虽衰,请求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朗读感受老妇的凄苦,指导语调、语速。重点导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且”“偷生”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且”“偷生”感受老妇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活一天算一天,看淡了一切,充满了无奈。老妇加重如此贫穷,你想怎么读?
2.诗中的老妇是一个怎样的人?(悲惨、不幸、无奈、凄苦等。)
3.把老妇苦的致词背给同学听。
(二)析吏之怒
吏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诗中哪里读出来的?小组内合作探究——①手段狡猾(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②残暴(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③凶横(吏呼一何怒)④无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找出写“吏”和“妇”的尖锐矛盾的句子并分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抓住“一何”多么,加重了感情色彩,“吏呼一何怒”更渲染出了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妇啼一何苦”也表现出了老妇悲惨遭遇的内心感受。
1.吏不抓老妇行不行?为什么?(幻灯片插入背景)。
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率兵20万围攻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唐军由于指挥失当,加上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这时杜甫由洛阳赶往华州,历经新安、石壕、潼关,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2.《石壕吏》表达的主题——通过叙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在写作时,更多的笔墨都是用在了老妇的回答上,回答是一口气说出来的吗?吏到底问了什么,老妇才有了这些回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1)请你把现代版的语言,用像杜甫这样的诗句的形式,写出来,放在适当的位置。如——吏:汝家有丁否?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本来这么多的内容,可诗人却没写,为什么不写?
作者安排材料时,详略得当,突出了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烘托出差吏的凶横残暴。
留白: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也用了留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有感情朗读古诗,概括诗文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3、通过补白的写作练习,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杜甫的诗篇非常多,阅读《潼关吏》《新安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情感。
教师结语
今天大家表现的很精彩,这要感谢杜甫,感谢他那“视国家为生命,视民生为己任”的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佳作。相信只要大家也去用情用心去写文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编号1404078、承德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编号130306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