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楠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数学教学方式显然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知识性教学为主,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并不高,也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动手时间,严重地阻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对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教育实现全面性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自主学习;引导
数学是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了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更改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一、重视教学导入环节的创新
导入环节是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创新,以便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课堂竞赛的目标,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事先安排好竞赛的内容,并在课前告知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竞争欲望会得到提升,在课堂中也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导入环节中设置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将学生置身于悬念中,容易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接近生活。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回归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主动探索问题的内涵。对此,教师应以学生的乐趣和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为学生创设出有意思的情境。例如,在课堂中利用图形和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图形的创意,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好奇而产生兴趣,并主动地进行练习,从而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为学生营造出公平、民主的课堂气氛,将主体权利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则是教育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对教学进行科学的组织。首先,根据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以此来促进学生资助学习活动的提升和完善。此外,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地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主导者,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并非带路人。依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等,教师可以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一定要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需要。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是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而形成的,而不是教师教导出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教育,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不同的环境,有效地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心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像一位学者一样积极地研究和创造,在自身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学生的创新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实践所带来的意义,进而提升学习的自主性。
五、积极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所得到的知识远远胜过于教师讲解的理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转化为实践,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直观性强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操作起来也比较轻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感
受到数学中的乐趣,从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自信,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爱上数学,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对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数学教学的方法,总结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慧婷.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0,2(16):47-48.
[2]孟辉.培育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课堂教学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