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平
荆州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丁 平
目的 了解荆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4年5岁以下死亡儿童2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溺水、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异常,占死亡原因的前五位。结论 降低围产儿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儿童;5岁以下;死亡率;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总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在2011年颁布的新的《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提出将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2],在此新背景下。为探索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了解我市是否完成了新纲要的发展目标,制定主要死因的干预措施,现将我市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因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1 资料来源 2014年荆州市5岁以下儿童检测上报的死亡卡、活产婴儿数、死亡儿童数相关报告,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县区妇幼保健站进行收集、复核、统计,原始材料后上报市妇幼保健院。
1.2 统计对象和内容 以本地户口或外籍户口2014年1月到12月所有活产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为统计对象。统计内容为2014年的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数、死亡数、死亡地点。
5岁以下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采用《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所用的死因诊断和分类方法,即国际疾病。
1.3 方法实行逐级报告制 由妇幼保健人员负责对每例死亡儿童入户核实后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报告妇幼保健院专人负责数据核实、资料整理和分析,年底按照《荆州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质量控制方案》对全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控制,层层查漏、补漏,以保证质量。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表1)2014年全市活产数为5905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268例,其中婴儿死亡数为173例,新生儿死亡数为12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54‰,婴儿死亡率为2.93‰,新生儿死亡率为2.15‰。2004-2014年期间我市5岁以下儿童、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下降率分别为33.33%、35.46%和43.72%。
表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析
在268例死亡儿童中,男童死亡数为165例,女童为103例,性别比为 1.60∶1。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组构成(表2)从死亡年龄分布来看,1岁以内的婴儿占了64.55%,其中又以新生儿居多,占5岁以下儿童的47.39%。
表2 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分布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顺位及变化趋势(表3)2014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主要死因分别为溺水、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异常,其中溺水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4.55%、早产低出生体重占12.31%,,出生窒息占11.57%,先天性心脏病占8.96%,其他先天异常占8.96%(表3)
表3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分析
2.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卫生服务条件
2.4.1 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表4)从死亡地点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于医院者占63.06%,而死于医院外者占36.94%。
表4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分析
2.4.2 死前治疗(表5)由表7可知,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前接受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未就医者各占69.78%,5.22%和25.0%。
2.4.3 诊断级别(表6)在诊断级别中,5岁以下儿童死前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者占71.27%,未诊断者占16.79%。
2.4.4 未就诊原因 从未就诊原因来分析,主要原因为不能及时送医院,占80.0%。(表7)
表5 5岁以下儿童死前治疗分析
表6 5岁以下儿童死前诊断级别分析
表7 5岁以下儿童死前未就医原因分析
2011 年国务院正式实施了新的《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新纲要明确提出2011-2020年我国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将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和10‰以下。2004年至2014年这十一年来,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已达到新纲要的要求。从纵向比较来看,2004-2014年期间我市5岁以下儿童、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下降率分别为33.33%、35.46%和43.72%,下降幅度十分明显。从横向比较来看,同期我市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状况并不十分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高度重视,监测经费投入不断加大。2、由于围产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的普及应用、新生儿与儿科逐级转运系统的完善,使得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抢救存活率不断提高。3、存在着死亡漏报现象:造成漏报的原因主要有妇幼卫生三级网不健全,基层妇幼人员待遇较低,更换频繁;部分县市卫生部门对监测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核查;部分基层妇幼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现象。
2014 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表明,导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五位主要死因中,无感染性疾病,表明感染性疾病这一类原来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近几年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如何进一步降低溺水、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儿童死亡,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新生儿疾病:从年龄分布看,新生儿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近一半(47.39%),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等。主要对策:重视围产期保健[3],提高基层妇幼人员识别各种高危因素的能力。加强产前检查,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求孕妇产前检查次数达到8次,一般地区至少达到5次,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提高住院分娩率,农村地区要求产妇住院分娩,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尽快转往县(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普及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举办各种形式的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班,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产科和儿科医生的培训[4]。建立新生儿疾病转诊网络,以省、市级NICU为中心,建立逐级转诊网络[5]。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异常:在2014年死亡的268例5岁以下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先天异常各有24例,可见各种先天性疾病已成为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对策:做好婚前检查,婚前医学检查是婚前保健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孕早期避免病毒感染、酗酒、吸烟、辐射及药物等危险因素。开展遗传咨询,对于有遗传病或遗传病家庭史的待婚青年,遗传咨询是阻断遗传病在人群中延续的有效措施。加强产前检查,开展产前诊断,采用彩色B超、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可有效降低先天性疾病的发生。溺水:由于我市8个县市区均毗邻长江,且湖泊众多,溺水一直是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14年死亡的268例5岁以下儿童中,溺水死亡的共有39例,占14.55%,跃居5岁以下儿童死因首位,十分令人痛心,究其原因,可能与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增加,而对这一特殊人群存在着忽视有关。主要对策: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管理。加强对溺水等意外的急救技能培训[6]。
儿童死前医疗保健服务是儿童生存状况优劣的综合因素之一[7,8]。从资料来看,在我市2014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中,有近1/6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时根本就未就医,有超过1/3的儿童死于途中或家中,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受到经济、文化、交通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5岁以下儿童死亡时基本上未接受相应的卫生服务,提醒我们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9]。
[1]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S].北京:国务院制定发布,2011.
[3]林尧.海口市2000-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1):1462-1464.
[4]秦吉秀.2000-2010年桂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检测结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1,(04):427-430.
[5]张燕萍.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4599-4600.
[6]马晓伟.深化医改贯彻两纲全面发展全面促进妇女儿健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5-17.
[7]王丽.上虞市1993-2006年婴儿死亡动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120-121.
[8]张蕾丝,姚郎.1991-201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及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710-3711.
[9]张国慧.万秋萍.权力.上海市闸北区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死亡率预测[J].上海预防医学,2014,26(3):151-152.
作者单位:434000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R7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