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2015-11-07 06:27马战胜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

马战胜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马战胜

目的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者的hs-CRP浓度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hs-CRP水平(5.1±2.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5)mg/L,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P<0.05。结论 hs-CRP水平变化情况能够将冠心病发生、发展程度准确反映出来,对患者及时检测,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早治疗。

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

C反应蛋白(CRP)为体内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为急性期比较常见的反应蛋白。临床研究指出[1],可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因子,根据hs-CRP水平变化情况,能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为研究hs-CRP水平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本次研究将我院92例冠心病患者与9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对比,旨在为临床冠心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54例,女38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6.5±3.2)岁,疾病类型:32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排除伴有周围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全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46.8±3.4)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于清晨空腹下采集3mL静脉血,低温环境下放置半小时后进行离心处理,然后收集上清液,备检。本组研究应用的超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应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其中,hs-CRP正常范围值在0-3.0mg/L之间。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s-CRP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值见表1:

2.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 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依次升高,随着患者病变程度不断加重,患者的hs-CRP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hs-CRP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hs-CRP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hs-CRP水平(mg/L)研究组 92 5.1±2.5对照组 90 1.0±0.5 P - <0.05

表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s,mg/L)

表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s,mg/L)

稳定型心绞痛 32 2.0±0.6类型 例数 hs-CRP水平(mg/L)不稳定型心绞痛 30 4.0±1.3 t - 2.2201 P - <0.05稳定型心绞痛 32 1.9±0.6急性心肌梗死 30 9.5±3.3 t - 3.8752 P -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 30 3.8±1.1急性心肌梗死 30 9.4±3.4 t - 3.5024 P - <0.05

3 讨论

C-反应蛋白为1930年在肺炎患者血清内发现的一种反应素,能够沉淀肺炎球菌。另外,其作为一种炎症与组织损伤标记物,也被当作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由干细胞合成,由5个类似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一般情况下,在血清内,hs-CRP主要以微量形式存在,半衰期约19h,如发生炎症后,则会在24-48h内明显升高,因此,可将其作为微炎症的一个敏感指标,灵敏度较高。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涉及到炎症、损伤、变性、渗出以及血栓形成等方面,大多数研究指出[2],粥样斑块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能够提高冠心病发病率。

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出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导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机制,具体分析如下:(1)通过对局部板块的细胞生物学与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破裂板块内炎症细胞主要为T细胞与巨噬细胞,和稳定斑块进行对比,破裂板块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功能较活跃;(2)通过对炎症标志物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炎症标志物表达较SA组与对照组高,和ACS炎症反应紧密相关的重要炎症标志物为CRP[3]。

作者单位:475200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有报道研究指出[4],在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早期,会沉积大量C反应蛋白,中膜增厚最为显著,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染色阳性。hs-CRP作为一种补体激动剂,和膜攻击复合物,能够共同存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给组织因子产生刺激;尤其是对于单核细胞,能够发挥著有效的聚集效果,并激活补体,启动凝血功能。慢性炎性因子激活补体会使血管壁脂质沉积,经过聚集、浸润等方式,给血管带来不同程度损伤,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斑块一旦破裂,且受到其他不稳定因素影响后,会导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和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视其为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5]。

本组研究中,选择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hs-CRP水平(5.1±2.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5)mg/L,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潜在性炎症反应或者感染;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患者病变程度的不断加重,患者hs-CRP水平值也在不断提高,表明,hs-CRP较敏感,能够将冠状动脉炎症、组织损伤敏感的进行反应,且还会加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综上所述,hs-CRP水平变化情况能够将冠心病发生、发展程度准确反映出来,对患者及时检测,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早治疗。

[1]李康妮,韩明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1):24-27.

[2]丁焕,戴雯,谢圣高,等.血清MFG-E8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抗炎作用及诊断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2):274-277.

[3]赖天寿,丘仲柳,谭柏松,等.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49-51.

[4]程昌霞,周建华,曹武.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39-41.

[5]詹禧奎,李宝花,叶永红.血清D-D、hsCRP及LP(a)含量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6):644-647.

R541.4

A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