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胺过敏引起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一例

2015-11-07 09:09王苏姚煦刘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染发剂假性性皮炎

王苏 姚煦 刘军

对苯二胺过敏引起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一例

王苏 姚煦 刘军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生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和结节7年,近3年泛发全身而就诊。7年间,患者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被诊断为湿疹,口服多种抗过敏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均无明显效果。3年前,皮损数量渐增多,并逐步发展到背部、臀部。患者否认其他皮肤病史,否认有相关疾病家族史。

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上肢、腹部、背部、臀部和双下肢见散在浸润性斑块和结节,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淡红色,边界不清(图1)。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RPR、免疫指标、胸部X线片、腹部B超等检测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中层宽带状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形,胶原间见类似细胞穿插(图2)。免疫组化检查:CD3(+++)、CD30 (-)、CD4 (++)、CD45RO(++)、CD5(+++)、CD79a(-)、CD8(++)、LCA(+++)、CD20(++)。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假性淋巴瘤。

治疗经过:给予口服曲安西龙16 mg每日1次,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3次,10 d后皮损开始消退,小结节和斑块消退、大的结节和斑块平伏,皮损颜色变淡,无新发皮疹。曲安西龙逐渐减量至停药。2个月后,病情复发,追问病史得知,患者长年有染发习惯,每次染发后,头皮均会出现发红和瘙痒,此次发病前1周患者有染发史,故考虑患者可能与长期接触致敏染发剂有关。进行曲泰斯斑贴试验检测,72 h后显示对苯二胺阳性。结合其病史、临床、病理、免疫学检查及斑贴结果,进一步诊断为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再次予曲安西龙(16 mg/d)治疗,并告诫患者避免接触含对苯二胺的物质,例如,染发剂、毛皮染料等。3周后,皮损迅速消退,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 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是长期接触性抗原暴露导致的假性淋巴瘤的一种,大多数过敏诱导的假性淋巴瘤通常有类似于MF的真皮层致密的T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B细胞浸润为主的假性淋巴瘤。Khamaysi等[1]认为接触性超敏反应与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发病有关。对苯二胺常见于染发剂,在中国超过70%的染发剂含有此种物质。对苯二胺同时也和许多衣服的染料相关,同时也被应用在黑色橡胶制品做助剂,比如靴子、轮胎及潜水衣。本病应注意与皮肤淋巴瘤鉴别,由于组织学与皮肤淋巴瘤相类似,两者不易鉴别,后者表现皮肤棘细胞水肿,更为显著的亲表皮现象,严重的单克隆淋巴细胞浸润。另外基因重排的单克隆和皮肤附属器的损伤也有助于鉴别[2]。本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斑贴试验结果均支持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诊断,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后,随访无复发。

图1 患者右上肢(1A)、背部(1B)散在浸润性斑块和结节,大小不一,淡红色,边界不清

图2 皮损组织病理 表皮基本正常,真皮中层宽带状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2A:HE×100),部分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形,胶原间见类似细胞穿插(2B:HE×200)

[1]Khamaysi Z,Weltfriend S,Khamaysi K,et al.Contact hyper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J].Int J Dermatol,2011,50(4):423-427.

[2]Valladares Narganes LM,Sanchez Sambucety P,Ruiz Gonzalez I,et al.Lymphomatoid dermatitis caused by contact with textile dyes[J].Contact Dermatitis,2013,68(1):62-64.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1.022

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过敏与风湿免疫科(王苏、姚煦);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皮肤科(刘军)

姚煦,Email:dryao_xu@126.com

2014-02-27)

(本文编辑:吴晓初)

猜你喜欢
染发剂假性性皮炎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染发添靓丽扮美要谨慎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自行染发 先做皮试
染发的健康风险须警惕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扮靓自己没有错经常染发的风险请你注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引起假性低血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