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林 曹春育 帅茂圣
泛发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例
赵建林 曹春育 帅茂圣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当患者在某一部位先发生带状疱疹后全身出现水痘样皮疹的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则相对少见。现将我科近3年诊治的3例报告如下。
3例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0岁、46岁、70岁。3例患者中除46岁的患者发病前,因护理其患水痘儿子后发病,另2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皮疹分布部位分别为臂丛、腰、尾骶各1例(图1,2);皮疹出疹顺序为先在其一周围神经受侵部位皮肤表面出现带状疱疹样损害,1~3 d后全身其他部位相继出现散在泛发水痘样皮疹。
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8×109/L、5.6×109/L、7.5× 109/L,血细胞沉降率分别为10 mm/1 h、13 mm/1 h、15 mm/1 h(参考值0~20 mm/1 h),C反应蛋白分别为15 mg/L、17 mg/L、18 mg/L(0~5 mg/L),丙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0 U/L、27 U/L、35 U/L(5~4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5 U/L、24 U/L、30 U/L(13~35 U/L),尿素氮分别为30 mmol/L、47 mmol/L、55 mmol/L(2.5~6.4 mmol/L),HIV抗体、梅毒抗体、丙肝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胸部X线片,腹部B超肝胆胰脾均未见异常。T淋巴细胞(CD3+)比例分别为64.77%、68.32%、72.45%(59.4~84.6%),B淋巴细胞(CD19+)比例分别为9.67%、11.54%、17.18%(6.4~22.6%),T辅助、诱导细胞(CD3+CD4+)比例分别为31.77%、40.63%、55.32%(28.5~60.5%),T抑制、杀伤细胞(CD3+CD8+)比例分别为19.87%、22.64%、32.14%(11.1%~38.3%),NK细胞(CD16+CD56+)比例分别为8.31%、17.09%、21.03%(5.6%~30.9%),T辅助/T杀伤(CD4/CD8)分别为0.99、1.24、2.11(0.9~3.6)。诊断: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图1 发生于臂丛的泛发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图2 发生于尾骶的泛发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伐昔洛韦0.3 g每天2次口服,更昔洛韦500 mg加入0.9%生理氯化钠液250 ml中每天静脉滴注1次,共7 d,外搽炉甘石洗剂,5~8 d后疱疹干涸结痂痊愈。70岁患者皮疹消退后局部仍有疼痛感,给予甲钴胺胶囊0.5 mg每天3次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 mg每天3次口服,并行针灸、远红外线照射治疗,20 d后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另2例患者皮疹消退后无明显疼痛。
人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经过对症治疗治愈或自愈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入人体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的病毒者,在某一感染、外伤、劳累、肿瘤和免疫力低下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繁殖、复制,病毒沿受累的周围神经纤维移行至受累皮肤,在皮肤表面出现群集、节段性丘疹、丘疱疹,临床上称为带状疱疹。而少数患者除局部出现带状疱疹皮损外,1~3 d后,身体其他部位还出现散发水痘样皮疹,国内皮肤科学者大多称之播散性带状疱疹[1-3],而张斌等[4]报道1例艾滋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症状,继而全身出现水痘样皮疹,则命名为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我们认为这类患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发病,带状疱疹症状发病在前,水痘样皮疹发生在后,临床上既具有带状疱疹皮损特征,又具有水痘皮损特征,我们认为称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更贴切。我们的3例患者,除1例中年患者发病前护理其患水痘儿子为发病诱因,而该患者T淋巴细胞检测为正常值;另2例发病前无明显诱发因素。3例患者都是先出现周围神经受累区皮肤疼痛不适2~3 d后,在受累区皮肤表面出现群集、节段性丘疹、丘疱疹,再经1~3 d后其他部位出现散在豆大丘疹、丘疱疹。带状疱疹至水痘样皮疹出现后有一短暂的间歇期,提示患者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吸收入血,发生全身播散性水痘样皮疹[5],这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在某些特殊人群的病程连续经过,而非自身或医源性因素刺激、用药不当等因素造成带状疱疹后的播散与水痘样皮疹。
带状疱疹的治疗,一般不主张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因为激素可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增加病毒播散的危险,也有学者认为,带状疱疹初期,在足量抗病毒药物治疗时,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局部周围神经炎性水肿疼痛,缩短病程。我们在治疗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应用伐昔洛韦口服,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外用炉甘石洗剂,1周左右3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疱疹均干涸结痂而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收到了满意疗效。
[1]高清云,梅光宇,施伟民,等.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48.
[2]刘蔚,胡白,赵政龙,等.播散性带状疱疹76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1):38-41.
[3]尹光文.大疱性、出血性、播散性带状疱疹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1):744.
[4]张斌,赵江心,伦文辉,等.泛发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0):595-597.
[5]Thami GP,Kaur S.Varicella,herpes zoster and dissemination[J]. Pediatr Infect Dis J,2003,22(3):295-296.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9.021
225300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曹春育,Email:cycao1983@126.com
2014-12-11)
(本文编辑:吴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