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江中国机会宣讲者

2015-11-07 04:46王晶晶编辑赵涵漠摄影李英武
人物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金山机会

文|王晶晶 编辑|赵涵漠 摄影|李英武

张宏江中国机会宣讲者

文|王晶晶 编辑|赵涵漠 摄影|李英武

10年前,去美国西海岸招聘IT技术人才,需要介绍全聚德烤鸭、良子按摩以及满大街的卡拉OK—回忆起当年自己为那场招聘会所做的宣讲PPT,55岁的张宏江先生依然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将这些称之为一种感性的艺术,而在那份PPT之外更具有说服力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以及对中国机会的宣讲。

“我不是为一家公司招人,说得高尚点,是一种使命感。中国的机会太好了,我要召唤那些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的人到中国来。”被称作软件行业资深老战士的张宏江,如今坐在北京五环外的办公室里,穿着时髦的淡紫色衬衫接受《人物》记者的采访。他现在是金山软件CEO兼金山云CEO,正在准备去西雅图和斯坦福大学宣讲的PPT,时隔10年,他再次前往美国,这次是为金山云招聘海外人才。

出发前,张宏江把他的演讲PPT又改了好几遍。9月23日,他要先代表金山软件参加在硅谷由微软主办的中美互联网论坛。他曾经在微软公司工作了12年,为微软亚洲工程院从美国引进了数百名高端技术人才,因此被业界称为“招人狂魔”。而这一次他代表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去西雅图和斯坦福大学,与那里的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转型创业故事,PPT里那些感性的元素变成了每年售出的几亿部智能手机和阅兵蓝,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蕴含的机会比10年前更多了,这让他充满底气。

张宏江是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的科学家,1994年他提出的“目录式搜索”解决了视频搜索的难题,成为计算机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这位“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本是学遥感出身,后来才转向计算机研究。1998年,比尔·盖茨在中国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那时张宏江正在惠普的实验室担任研究经理,全家都在美国,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他总觉得,中国IT行业正在飞速发展,继续留在美国反而会失去一些东西。那年夏天他接到微软的邀请,很快就决定回国创业去。

当时微软在中国的第一个研究院建在到处都是工地的北京中关村知春路上,最初的员工只有6个,他们不得不四处寻找人才,但当时国内依然缺少编写大型程序、大型软件系统的软件工程人才。担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的张宏江决定去美国微软总部以及硅谷寻找华人研究员。2004年,他第一次去美国招聘,像个传道者一样站在台上不停地说,回中国有干大事的机会。“在美国,你的团队才十几、二十几个人,我们的团队未来将有1000人!”“美国一个小组的组长带三五个人,到中国一开始也是三五个人,但这三五个人很快变成30个人甚至300个人,只要你有这个能力。”“我们在创造历史!有些事情在美国我可能做不到。”

张宏江自己的经历也是宣讲中国机会的重要一部分。在美国一家专业网站的学术论文统计中,他的论文影响因子是108,排名前30,这些论文绝大多数是他在回国后的5年里完成的。“一篇文章被别人引用的次数多,无非两个原因,要么你的文章做得很牛,要么就是你的文章选题选得很好。像我这样的二流科学家到中国来,我不是谦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排到前30名,显然是因为中国的机会,我们这些人还算勤奋,又有一些海外的经验,知道怎么选题。”

张宏江的演讲颇具感染力,但一些人当时仍然抱着观望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去中国意味着薪水要削减一半,失败的成本太高。招聘会结束后,一个名叫萧圣璇的年轻人给张宏江写了封邮件,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微软美国总部工作,已经11年,当时他三十出头,正是希望干大事的年纪,可他是台湾人,在香港长大,在美国读大学,从来没有在大陆生活过。萧圣璇在邮件里希望与张宏江聊一聊,张宏江建议他直接到北京来看看,告诉他这里很有创业氛围,周末还有很多人加班。萧圣璇买了一张机票飞到北京,星期六的时候悄悄地溜进位于中关村希格玛大厦三楼的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办公室,结果真的发现有一半人在那里。他随后决定来大陆,没有再回去。一年前他加入金山公司,担任WPS办公软件的CTO。

当年从美国来中国的年轻人,很多依然活跃在一线,比如小米手机的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当时在美国的招聘会后,黄江吉曾经有过犹豫,认为国内做软件工程的水平还比较差,特别是做服务器。张宏江说:“如果我是你,我回中国就不做服务器,而是去做手机,中国现在的市场,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但大部分都是功能机,智能机凤毛麟角,这个替代市场是如此之大,而你在美国做智能机不可能做到这么多的用户。”黄江吉很认同他的说法,坐上了去往中国的飞机。

张宏江深知对于这些人来说,中国的吸引力要大于一家公司的吸引力。他甚至颇为大度地说,无论在微软待几年,至少我把你带回到中国了,微软可能只是你在中国的第一站。第二年他再去美国招聘时,已经可以很明确地告诉那些年轻人,回国基本上就是one way ticket(单程票),他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事实也证明,没有什么人是往回走的。

“中国和美国创新的驱动力不太一样,硅谷还是传统的技术的创新,中国创新的推动在于,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而且是迅速地增长起来;中国传统的一些服务,包括银行,服务的质量也好,市场的渗透率也好,都远远不如美国。人们依然有很多服务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用餐服务,比如看电影,所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们更加急迫地寻求用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来弥补服务上的差距,所以你看,中国的O2O就比美国来得快,在美国你跟他说O2O,就觉得好像早就做了,他觉得无非就是多一个网上的出口而已,但是中国的O2O是一个统一的平台。”张宏江分析说。

4年前,张宏江离开微软,加入了金山软件。这在当时令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在张宏江看来,这个决定的背后是他一贯的“不安分感”,当年从遥感转向计算机,然后从科研转向企业管理,“当一件事情让我很满足的时候或者我不觉得有太多可以学的东西的时候,我实际上会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他说。当时他发现中国的本土企业做得很精彩,但自己和它没什么关系,觉得很遗憾。恰好雷军找到了他,他觉得自己又到了“归零”的时候,于是开始第二次创业。没过多久,他在微软亚洲工程院时从美国招回来的萧圣璇等人也加入了金山。

这次,张宏江第一次代表金山去美国招聘,“以前你回中国,你的平台是在微软,是跨国企业;10年以后,你的平台是在民企,民企的发展速度比跨国企业发展更快,而且民企的机会比那些跨国企业要多很多,民企需要的人才种类也更多。”他给记者列举,“那时候我给微软招人,微软就这么多位置,就是开发、测试、项目管理这三块,今天我以金山软件CEO兼金山云CEO身份去的话,我要招的人,包括研发架构师、设计产品经理、销售等全方位的人才。而且就算你以后不想在金山干了,过了城铁就是联想,没有一家公司不在招人。”他说着大笑起来。

他相信即使没有微软的光环,他的宣讲同样具有号召力,因为中国的机会依然在那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10年前我们讲回中国来创业,那时候我们是在微软,今天我们说回国来创业,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但是又比刚刚开始创业的公司要规模大很多,已经过了最初的最艰苦的阶段。”

除此之外,中国的行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张宏江最初回到中国时也没有预料到的,“10年前很少有公司正儿八经地做研发,就是很好的互联网公司也基本上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走。今天你完全有空间、有能力、也有资源来创造、来创新、来独领风骚,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张宏江依然把这次赴美宣讲赋予了某种使命色彩,“如果说我这次的目的就是去招五六个人,或者招十个八个人,我可能就不用去了。我是觉得我有点去布道的意思,我是去那儿告诉大家,中国就是有这么多机会,中国就是这么这么好,大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我就是希望告诉他们,中国的机会比10年前还要好。”

微软和金山的职业经历在张宏江身上也留下了痕迹,他的手机是小米的,新买的苹果电脑里安装的是Windows系统。尽管在招聘宣讲时喜欢讲自己的故事,但在采访过程中,张宏江一再说,不要太强调自己,也不谈具体的业务。“因为个人的成功,个人的机会,或者个人的信誉不一定有说服力,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能重复的,一定是中国的大机会才有说服能力。”他笑着说。

猜你喜欢
金山机会
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211246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