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5-11-05 00:40周成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新课程

周成飞

【内容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把握教学时机、诱发问题意识、创设教学高潮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新课程 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中,教师迷从于“填鸭式”教学,大搞疲劳战术,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缺少思考与想象的空间,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自己,往往会被老师认为“异见”。学生越来越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能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由表达见解。随着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愈来愈得到教师的关注,并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抑制学生个性的落后模式,转化自身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最佳的教学时机

1.创设教学时机。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预测和创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1)利用化学史创设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史创设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金刚石、石墨和C60》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碳单质的三种形态,日本化学家对C60H60的预言,俄罗斯科学家预言碳多面体的存在,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以及团队合作精神。(2)以提问创设时机。教师要以提问制造悬念,让学生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如在《分子和原子》教学中,教者将一瓶打开的香水带进教室,提出问题:“大家为什么会闻到香味?糖放到水里为什么不见了?衣柜中的樟脑片哪里去了?”(3)以生产实践创设时机。教师要加强生产社会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将化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捕捉教学时机。教师既要精心预设教学问题,也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捕捉闪光之处,迅速做出决策,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学活动不断推向高潮。如在《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中,教者在学生了解H2O的意义后,提出问题:“你能说出CO2的意义吗?”一学生抢答道:“表示二氧化碳”。另一学生补充道:“表示二氧化碳由C、O两种元素组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构成。”教者为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丰富内涵,追问:“大家知道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二、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社会热点、科学发展、工农业生产等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使他们在挑疑、质疑中明确目的,提高探究意识。如在《水的净化》教学中,教者设疑:“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与经过不同程度处理过的水,看看有何不同?沉淀、过滤主要去除什么样的物质?”接着教者向学生呈现活性炭净水器,让学生了解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组装简易水过滤器,感受到化学的应用价值。

2.积极参与探究。教师要留有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想象的时间,让他们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索、讨论交流对假设进行验证。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中,学生在探究时,教师让学生观察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密度、熔点等性质,关注蜡烛燃烧的火焰,分析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试着用火柴点燃产生的白烟,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推断生成物是什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表达交流。教师要将课堂的重心由“教”转为“学”,不急于将结论“交”给学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表达见解,并参与小组的交流讨论,在概括、分析、综合中纠错补漏,完善认知结构。

三、创设教学高潮

1.巧用师生情感共鸣,引发高潮。教师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要以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内驱的目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教学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在《爱护水资源》教学中,教者以一系列的图表、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水资源的匮乏,产生关心社会,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意识。

2.借助于形象手段,创造高潮。教师要通过电脑、电视、实物投影、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枯燥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亲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教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原子结构的模型,并播放原子内部的运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认识原子结构,感受到微观世界的神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无穷想象。

3.捕捉智慧火花,引向高潮。教师要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质疑、争辩中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教师面对学生有价值的回答时,要因势利导,通过巧妙的追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分析、辩论、实验中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能抓住规律,掌握内涵。

总之,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化学教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有效教学”的追求中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