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

2015-11-05 06:31李敬煊何光
江汉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改革开放

李敬煊 何光

摘要: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历经三个阶段,二者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改革开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正确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是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探索和回答“四大问题”、以循环和接力的方式、在党的主导下进行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A8;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3-0050-05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多年。30多年来,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接力探索,使这一伟大事业得以不断推进。我们认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78-1989年:改革开放的初步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这一阶段,我们先以农村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着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对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1985年,党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979年中央决定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经济特区,1984年决定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二)1989-2002年: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这一阶段,我们在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们积极推进了国企、财税、金融、外贸、住房、社保、科技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同时,我们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并于2001年12月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三)2002-2014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这一阶段,我们积极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重要部署。我们积极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我们积极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此外,我们还对社会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推进改革开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使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前推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90多年来,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标志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其标志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78-198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79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他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邓小平还多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在后来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等重要论断。总的来说,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二)1989-200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公有制为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2000年,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要思想。总的来说,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2002-2014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将之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起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并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把加强纯洁性建设列入党的建设的主线,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总的来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归结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奠基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最新成果。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呈现出鲜明的互动关系。

(一)改革开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巨大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在当代中国,只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推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归根到底在于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根本实践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具体来看,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重要素材。我们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生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比如,通过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就形成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源于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单靠搬用“老祖宗”的现成观点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比如,改革开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科学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三,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评判标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如果被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就要继续坚持:如果被证明是不够科学的,就要加以完善;如果被证明是错误的,就要坚决抛弃。

第四,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改革的实质是进行体制创新,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党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对外开放强调的是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来为我所用,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开放思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打开了国际视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仅总结了本国经验,而且借鉴了国际经验。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对国际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既来源于改革开放,又反作用于改革开放,它正确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改革开放具有重的要指导作用,这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正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才有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启和发展。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指明了中心任务,使改革开放得到人们的赞成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使改革开放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之所以遇到各种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了改革开放。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只有符合中国国情,才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决了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问题,使改革开放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第五,科学发展观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促进改革开放的科学进行提供了理论指南。比如,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有利于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主张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统筹兼顾,有利于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有利于实现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四、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的基本规律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有其规律可循,我们认为,其基本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进行互动。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同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曾经照搬苏联模式,走了一段弯路,也曾长期封闭僵化,这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深刻认识到以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上回答和论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互动。改革开放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实践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二)围绕探索和回答“四大问题”进行互动。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紧围绕上述四大问题展开。只有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才能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地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只有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才能在改革开放中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才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找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重要结合点。在探索和回答“四大问题”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互动。

(三)以循环和接力的方式进行互动。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改革开放——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的基本形式。正是在不断的循环互动中,改革开放实现了新突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新境界。同时,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是在几代人的接力探索中实现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推动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轮互动,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推动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轮互动,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轮互动,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创立了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轮互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了改革开放,提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等战略思想。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也永无止境,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接力探索。

(四)在党的主导下进行互动。实现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键在党。2008年胡锦涛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来,“我们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既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倡导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一方面,党带领人民进行实践探索,进行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党带领人民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使得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得益彰。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潮头,引领二者的互动。

作者简介:李敬煊,男,1965年生,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9;何光,男,1968年生,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