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39例临床分析

2015-11-04 07:18陈伟周旋光薛林云吴腊英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下层鳞癌穿孔

陈伟 周旋光 薛林云 吴腊英

作者单位:351100 福建莆田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临床经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39例临床分析

陈伟周旋光薛林云吴腊英

作者单位:351100福建莆田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ESD对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病变范围、浸润深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其中鳞癌38例,腺癌1例;病变范围平均为1.6 cm×1.2 cm,手术切除范围平均为2.3 cm×1.9 cm;16例病变限于黏膜上皮层,22例病变浸润黏膜肌层但未累及黏膜下层,1例累及黏膜下层且切缘见癌细胞浸润,后转外科手术;1例术中并发食管小穿孔,1例并发术中出血,2例术后3个月并发食管狭窄,均在内镜下成功处理。结论 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食管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食管癌;疗效;并发症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中国是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其病死率在十大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1]。中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占90%以上,IIA~III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20.6%~34.0%[2],食管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5%~10%,而早期食管鳞癌和早期食管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92.6%和83.4%[3],故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新的消化内镜技术,它不受病灶大小限制而将病灶整块切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早期食管癌的微创治疗方法。我院自2009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采用ESD对39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均来自2009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莆田市第一医院消化内镜室经电子胃镜、电子超声内镜及病理确诊并行ESD治疗的住院患者,男25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48±7)岁。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0例,中段27例,下段2例。

1.2器械

Olympus-260SL主机,Olympus GIF XQ-260电子胃镜,Olympus EU-M 2000型超声主机,ERBE公司VIO200D+APC2型高频电发生器,Hook刀、IT刀等。

1.3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全套、血生化全套、ECG和胸部CT检查,长期吸烟及高龄者行肺功能检查。若有口服阿斯匹林等抗凝药者,应停药2周。评估麻醉与治疗的风险程度,告知可能获得的益处和风险,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方法

⑴术前常规:术前禁食8~10 h,建立静脉通道,口服利多卡因胶浆,患者术时取左侧卧位,放置并固定牙垫,常规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先静注芬太尼50mg(1μg/kg),再静注2%利多卡因2m l,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2mg/kg,待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予气管插管后即可行ESD。⑵Lugol液染色(图1-A):电子胃镜进镜发现病灶后,通过喷洒管喷洒生理盐水冲洗病灶及周围管壁,再用1.2%Lugol液5~10ml从上而下喷洒,喷洒范围要覆盖病灶并扩至外缘2 cm,约10 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壁,吸尽食管腔及胃内碘液,观察食管,此时可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染成棕褐色,病灶呈不染区及淡染区。⑶标记(图1-B):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于病灶外缘0.5 cm处电凝点灼标记,每个标记点间隔约0.5 cm。⑷黏膜下注射(图1-C):电子胃镜前端装好配套透明帽,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通过注射针多点行黏膜下注射(注射液配方为美兰0.2 ml+肾上腺素2 mg+生理盐水100 ml),每次注射约2ml,至病灶明显隆起(抬举征阳性)。⑸边缘切开(图1-D):用Hook刀沿病灶的肛侧端-两侧-口侧端顺序的标记点切开病灶。⑹剥离(图1-E):用IT刀由口侧端向肛侧端剥离,若视野暴露不充分,应反复多次黏膜下注射,让病灶充分隆起后再剥离。⑺创面处理:对创面上可见的血管用热治疗钳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⑻标本回收(图1-F):小的标本直接吸到透明帽内后取出,较大的标本用网篮取出。取出后平铺观察病灶是否切除完整,并用大头针固定,后送病理检查。⑼术后处理:根据创面大小,禁食1~3 d,再流质饮食2~4 d,后改为半流质饮食或普食;术后常规静滴生理盐水100 ml+奥美拉唑T 40 mg,每天2次,共5~7 d;创面大者术后可应用抗生素1~2 d预防感染;以后按食管溃疡治疗方案在门诊口服药物6~8周。

图1 ESD基本操作步骤

1.5观察项目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术中、术后头颈部有无皮下气肿。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病变范围最大3.0 cm× 2.0 cm,最小1.0 cm×0.8 cm,平均1.6 cm×1.2 cm;手术切除范围最大3.5 cm×2.6 cm,平均2.3 cm×1.9 cm;其中1例术中发生食管小穿孔,予钛夹夹闭穿孔处,术后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出血较多,经钛夹等处理后止血成功;2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予探条扩张后缓解;36例术中创面均有少量渗血,用热治疗钳电凝等处理后均成功止血。6例术后第1~7天感到较明显胸痛,经胸片或CT等检查排除穿孔,考虑与术后创面过大及胃食管反流刺激有关,经药物治疗后缓解。

2.2术后病理检查

39例中高分化鳞癌28例(图2),中分化鳞癌9例,低分化鳞癌1例,中分化管状腺癌1例;16例病变限于黏膜上皮层,22例病变浸润黏膜肌层但未累及黏膜下层,1例低分化鳞癌累及黏膜下层且切缘见癌细胞浸润(5 d后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

图2 高分化鳞癌(HE×100)

2.3术后随访与复查

39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行常规电子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此后每年复查电子胃镜,随访时间平均19.5个月。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创面愈合率为97.4%(38/39例),原病灶处可见白色瘢痕形成并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Lugol液染色未见淡染及不染区,38例(1例转外科手术除外)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均未见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鳞癌、腺癌。

3 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以往对早期食管癌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对患者创伤大,易发生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明显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999年日本内镜专家小野裕之使用IT刀对直径超过2 cm的早期胃癌进行ESD治疗,结果一次性完整切除肿瘤,随后该技术被扩展到治疗其他消化道早期肿瘤,包括早期食管癌。该项技术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且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内镜下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标准方法。在我国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5%[4]。

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未破坏基底膜的为m1期;病变浸润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的为m2期;病变浸润黏膜肌层的为m3期;病变浸润黏膜下层的为sm期,其中上1/3层、中1/3层和深1/3层,相应分期为sm1、sm2和sm3[5]。周平红等[6]提出ESD适应证为高或中分化的早期食管癌,无血管和淋巴管浸润,并满足以下条件:浸润深度为m1~sm1;对病变大小、侵犯周径情况和病变数无明确限制。日本学者研究显示当癌浸润局限于m1和m2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佳的治疗方案为ESD;当癌浸润达sm2和sm3时淋巴结转移率达40%,唯有外科手术方能切除;当癌浸润为m3和sm1时,则需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评估外科手术的得失来决定治疗方案[7]。日本大阪医学院一项大样本量(n=402)有关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经内镜下切除后5年的累计转移率分别为m1、m2期为0.4%,m3期为8.7%,sm1期为7.7%,sm2期为36.2%;故肿瘤侵犯深度是其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8]。目前评价肿瘤侵犯深度主要靠超声内镜检查,它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的层次结构,准确判断病变的起源、大小、浸润深度、内部回声及均匀性、有无向浆膜外浸润、周围淋巴结肿大和邻近脏器情况,对提示病变良恶性有重要意义[9]。所以采用ESD治疗早期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的结果提示极为重要。然而不容乐观的是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癌T1sm期汇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85%,而对早期食管癌N期汇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1%和78%[10]。本文所选的病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浸润仅局限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及浆膜层完整;术后病理结果也显示38例标本切缘及基底部均未见癌细胞,但有1例术前电子超声内镜检查病灶浸润黏膜肌层但未累及黏膜下层,术后病理显示累及黏膜下层且切缘见癌细胞浸润,术前病理诊断为中分化鳞癌,术后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分析原因:⑴术前电子胃镜所取标本较少,无法代表整个病灶的病理状况;⑵超声内镜检查术者的判断有偏差。因而ESD不仅是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诊断手段,若病理提示存在黏膜下浸润则应行手术切除。本文38例(除转外科手术1例)随访中均未见有癌灶局部残留、复发,考虑与这些病例选择时癌灶均局限于黏膜层有关。

ESD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食管狭窄和病灶底部或边缘癌细胞残留等,本文1例(2.6%)患者出现小动脉搏动性出血、1例(2.6%)患者出现食管小穿孔、2例(5.1%)患者出现术后食管狭窄,这些并发症均采用内镜方法处理,未出现严重后果。1例(2.6%)术后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癌细胞累及黏膜下层且切缘见癌细胞浸润,术后第5天转外科手术治疗。这与国内徐芳媛等[11]报道的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出血发生率1.1%、穿孔发生率1.7%、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8.5%、切缘癌细胞残留发生率7.5%相似。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时发生的出血多为少量渗血,用热治疗钳电凝等方法较易处理,但若为较大量出血,控制不好则无法保持清晰视野,不仅延长ESD的治疗时间,还容易增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热治疗钳、钛夹等适当方法确切止血;发生食管穿孔一般较小,应用钛夹多可夹闭穿孔,较大的穿孔经内镜处理和内科保守治疗后无效,应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笔者认为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⑴严格掌握ESD的适应证,术前超声内镜检查非常重要,只有准确显示癌灶的浸润深度,才能明确能否行ESD;若超声内镜显示癌灶已累及黏膜下层,特别是sm2、sm3期,行ESD易出现剥离后癌细胞底部残留,并出现淋巴结转移,不宜行ESD治疗;⑵充分应用Lugol液染色,使病灶范围显示更清楚,便于准确标记和完整切除,有利于减少病灶边缘残留;⑶黏膜下注射时剂量要充足,使病灶和固有肌层能充分分离,加大黏膜下层厚度,减少穿孔等并发症;⑷剥离过程发生出血时,应及时用Hook刀电凝止血或用热治疗钳电凝确切止血;⑸病灶剥离后需做好标本固定,以便病理医生能准确地评估切缘及底部的病理情况,有利于判定是否需要追加手术。

综上所述,在确定病变性质、范围,严格掌握适应证后,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是一种疗效肯定、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赫捷,邵康.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7):501-504.

[2] 尤静,朱广迎.食管癌放化疗相关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4,6(4):327-331.

[3] Wang GQ,Jiao GG,Chang FB,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operation for 420 patientswith early squamous cell esophageal cancinoma discovered by screening[J].Ann Thorac Surg,2004,77(5):1740-1744.

[4] 王贵齐,张月明,贺舜.中国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肿瘤,2009,18(9):690-694.

[5]周平红,蔡明琰,姚庆礼,等.消化道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专家共识意见[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531-535.

[6] 周平红,张轶群.胃肠道早期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1):6627-6629.

[7]张齐联.消化内镜诊治的近况与展望[M].//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41.

[8]Yamashina T,Ishihara R,Nagai K,et al.Long-term outcome and metastatatic risk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Am JGastroenterol,2013,108(4):544-551.

[9] 裴莉英,邹晓平,张晓琦.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浅表癌浸润深度的判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73-1874,1906.

[10]周思思,严苏,陈卫昌,等.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术前分析准确性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7):988-999.

[11]徐芳媛,尹成龙,袁志萍,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评价[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3,3(5):227-232.

[2015-07-21收稿][2015-08-25修回][编辑江德吉]

R735.1

A

1674-5671(2015)05-04

10.3969/j.issn.1674-5671.2015.05.11

猜你喜欢
下层鳞癌穿孔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折叠积雪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积雪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Aurora-A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和研究意义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