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嘉娴
【摘要】在废名的小说中表现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他用田园牧歌般的幻美情调为读者构筑了一个绚烂多姿、丰富生动的世界。废名小说给读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在他的笔下,有自然风景的美,有人物形象、心灵的美,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有朴素的风俗、传说之美。小说中虽有哀愁,但仍然呈现出一派古朴、清新、和谐的美。废名采取别的作家并不常用的手法,用少女天真的童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用少女童稚的眼睛去记录这个世界,这些女性成了废名小说精神实质的代言人。“似乎尤其是著者所心爱,那样慈爱地写出来,仍然充满人情,却几乎有点神光了。”可以说,对自然美、人物美、社会和谐美的理想追求,构成了废名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废名小说的一大主题。
【关键词】人物形象;桃子;阿毛;王老大
一、人物形象与情感基调
在《桃园》中,阿毛刚刚进入读者的视野时是天真无邪的模样,她心性爽直,朴实大方,文中写到“城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他的桃子吃”,“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这就让人看出阿毛善良的本性,她不在乎别人摘她桃园的桃子,她忙着种好看的牵牛花于城墙上,并独自陶醉于日落景象。在这个天真的女童眼中,并不理解偷盗的定义,让大人无比烦恼的事情都与她没有多大的关系。在之后,作品就不露声色地写到阿毛似乎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疾病,故事从此晕染上悲伤的色彩。阿毛的疾病让王老大特别揪心和心痛,但在阿毛看来却似乎并无影响,并没给阿毛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天真无邪总是能够战胜恐惧,冲淡灰暗,阿毛的生活依旧没有因疾病恶魔而改变颜色:
“她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黑了色不连菩也看不见?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橘子的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棵大橘露到院子外,一一橘树的浓萌俨然就遮映了阿毛了!但小姑娘的眼睛里立刻又是一园的桃叶。”
阿毛渴望的很多都出现在梦里,当然,联想和幻想的内容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比如妈妈。一方面,长时间与父亲相依为命,她明白父亲对她的爱,为她做的任何事情。但另一方面,阿毛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爱自己的爸爸“当初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半夜三更还要上街去!家里喝了不算还要到酒馆里去喝!但妈妈明知道爸爸在外面没有回也不应该老早就把门关起来!妈妈现在也要可怜爸爸罢!”在她的简单世界里,她无法理解的是父母亲的争吵,她纯真的眼中一切都应该是和谐而美好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只有互相帮助的纯朴。
《桃园》中的另一个主人公——王老大,着实是一个好父亲。也许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一个爱喝酒的酒鬼,但至少他是一个好爸爸。人无完人,或许王老大在很多方面有不足,然而废名在无意间还是将王老大塑造成了一个好父亲的角色。他对阿毛是极其的疼爱,虽然阿毛身患疾病,但他没有因为负担而放弃自己的女儿,相反却是全心全意的照顾,疼爱自己的女儿。
《桃园》从始至终都没有用大篇笔墨去描写阿毛因为疾病的摧残,痛苦不堪的场景,相反却将大量的笔墨用于描写一个患病的小女孩和爸爸相濡以沫的生活中。阿毛始终生活在桃园天马行空却又无限美好的幻想中,敏锐地感受着色彩变化、时间流逝和爸爸的喜怒哀乐。在女童稚嫩无邪的眼中,疾病、丑恶、贫穷、阶级意识都被过滤掉了,留下的只有美好、快乐、善良、满足、幸福、她的桃园和她的爸爸,还有那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妈妈。也许阿毛充满童话的内心世界是对艰辛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反衬。在对比之下,暗淡更加暗淡,缤纷则更加缤纷。
二、隐喻功能与事件关联
“桃”是中国民间公认的吉祥物代表之一,只要有“桃”出现的地域抑或是观念意识,总是和纯美吉祥联系在一起。“桃”这一实体性的东西在中国人的信仰世界里扮演着一种强大的抽象力量。在民间,每逢佳节,民众在院门上插上桃枝,以达到避邪祛凶的作用,北宋诗人王安石诗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就是这种民风民俗了;《诗经》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赞叹桃花之可爱;在神话传说里,桃实是延年益寿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的蟠桃,便有长生不老的奇特功能。总之,“桃”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众的信仰体系里,象征着远离邪恶,趋于良善,是和谐、纯朴、吉祥的代名词。
废名将故事地点设置在了“桃园”这个象征着世外桃源的地方,虽然它并没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其中往来耕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环境优美。但它也确实是一个没有钩心斗角,和平相处,对阿毛来说也是一个天堂般的好地方,因为在桃园里,只有阿毛和王老大两人平平淡淡的生活,这在阿毛眼中已经是“桃源”般的生活了。
“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桃子好吃。”
这应是小说的高潮,整篇小说似乎都是为了“桃子好吃”这四个字的说出。不仅仅对于王老大来说是“霹雳”一般的效果,对读者来说亦是如此。“桃”象征的或许就是王老大,一方面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桃正好和他身份相对应。所以,“桃子好吃”,阿毛想表达的或许是说:“爸爸真好”。
在小说中出现的另一个物象是“橘子”,橘子可以说是废名借以隐喻的是阿毛的妈妈。小的时候阿毛就失去妈妈的,她渴望自己能够和别的孩子一样,有妈妈疼,有妈妈爱,但在阿毛心中她最爱的或许依旧是她的爸爸,因为即使自己内心渴望有妈妈,但在她心里立刻呈现的又是“一园的桃叶”,满满的都是爸爸的影子。在她心中“林子外不像再有天,天就是桃,就是桃叶。”在她心中,爸爸就是她的一切,爸爸已经做了妈妈做的事情了,爸爸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废 名. 《桃园》废名集(第一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96-198.
[2] 袁国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M].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3] 郁宝华. 废名小说《桃园》解读[J]. 文学教育, 2014(01).
[4] 刘时艳. 废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 罗海峰. 书写灵魂的真实——论废名的小说创作[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 周作人. 《桃园》知堂序跋[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6: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