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女性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观

2015-11-03 21:43周莉
文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命价值生存状态女性

内容摘要: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及认识和把握环境是人生的两大课题。张爱玲在其独特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关注和思考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外思想文化内涵。她以实事求是态度、现代的眼光、炙热的情怀倾诉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女性生命价值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作初步的梳理,探析现代女性意识的内涵。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生存状态 生命价值

张爱玲是享誉海内外,并曾被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为除曹雪芹外无出其右的“大作家”。这样的界定是否妥当,文学史家们自会去讨论、辨析。不过,张爱玲的确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人。那么,张爱玲怎样认识和把握自身(女性),自然对笔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此类问题也时常对笔者有所困扰笔者窃以为: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及认识和把握环境——含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是人生的两大课题。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和对人生的探讨,所以笔者不揣浅陋,以蠡测海——因为笔者毕竟是个文学的“门外女”,试图在本文中,对张爱玲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作初步的梳理和探析,以资借鉴、或“几供景行”(鲁迅语),并就教于方家。

正如历史对现实的发展具有贯力和载荷力双重作用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人意识形态的更新同样具有推动和滞留的双重作用。更有,中国封建社会如此地漫长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大概不外乎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结构形态的超常稳定,辅之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结构的超常稳定。这两个“超常稳定”决定了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所起的“载荷力”和“滞留”的作用是何等的沉重:中国近代史的惨痛事实鲜明而突出地证明了其“沉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现代中国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其艰难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女性的生存状态

本文所说:“女性的生存状态”并不完全指张爱玲的生存状态,而是指张爱玲对她所处时代的女性(含外国女性)的生存状态所作的梳理、评判、并进而探析其中的文化内涵。

张爱玲对其所处时代的中外女性是非常留心的,这完全符合体验型、情绪型、自传型女性作家的创作心理特征的(庐隐、白薇、淦女士、苏青、萧红、丁玲等莫不如此,当然她们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张爱玲关注女性的角度大概是一般人也想象不到的——女性的名字(张爱玲从小看人看事就有一种奇异的眼光)。她认为“名字”代表一种“需要”、“缺乏”和期盼、取名是一种“小规模的创造”;并幻想今后是否会出现“名字”数字化(“数字化”这是我们现在电视和平面媒体出现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词汇之一)的“符号运动”;她还收集过二、三百个英国女子通用的芳名,比较中外“取名”不同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到张爱玲对中外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有深遂的洞察和见解。文中眼光的特别,语言的活泼和文气的老到让人惊诧。

从宏观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载荷力”(负面因素)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的“滞留”作用是相当沉重的,但影响到每个当事人的具体情形又是完全不同的。

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梳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内容很丰富,罗列起来有如下方面:

1.女性的形态美、服饰美(《更衣记》、《谈女人》);

2.男女“真正动了感情”的不同特征(《谈女人》);

3.女人爱“说谎”的习气(《谈女人》);

4.女人“认错难”的心理特点(《谈女人》);

5.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的悲怆(《有女同车》);

6.男女“调情”的不同心理特点(《谈女人》);

7.男女“求婚”的不同“权力” (《谈女人》);

8.如何看待“男性化的女人”(《我看苏青》);

9.怎样看待职业女性和“使男性异化”的女权(《苏青、张爱玲对谈录》);

10.女性择偶的年龄标准(《苏青、张爱玲对谈录》)等等。

从以上张爱玲对所处时代中外女性生存状态的梳理和评判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笔者窃以为,她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现代的眼光、炙热的情怀倾诉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女性生命价值的关注。这种内涵的女性意识表明:张爱玲的价值观已处于时代的制高点上,或者说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给人的启示是意味深长的(笔者进而以为: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人生又一大课题。其思路是,应以世界上几个起杠杆作用的大国的价值走向综合权衡——尤其是结合中国的国情——为标准,始终使自己站在正确价值观的时代最前沿)。

二.女性的生命价值

这里所说:“女性的生命价值”侧重于探讨张爱玲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及其中所包蕴的文化内涵。

张爱玲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反映在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识和把握环境以及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能力问题,也经历了感性体悟和理性思考两个阶段。

小时候,由于家庭的压抑和摧残,她对自己和人生感到十分迷茫,“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不解这人生的谜”,并忧虑着“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迟暮》)进入香港大学就读以后,她这种迷茫态度有些正面的变化,在《天才梦》中(发于香港的《亚风》杂志)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说明她觉得生活是可以期待的“有了梦想,就有了未来”,这是第一阶段。

香港炮火的洗礼,又一次经历了生死诀别(第一次是1937年夏天,父亲曾将张爱玲“软禁”在家,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并曾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的张爱玲回到上海后,又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靠卖文为生)。在“理性需求”和“生计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张爱玲成功地走上了职业文学创作的道路。这以后,张爱玲对女性生命价值的理解“达到对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类文明的本体意义的形而上关注”的高度了,这是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张爱玲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反映在她的言论和行动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父辈”(含祖父母、父母亲等)的生命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写);

2.对自己生存条件(换言之,生存能力)进行了定位和选择;

3.对自己生存方式进行了设计和实践,具体体现在她的所谓“食之欲”(饮食上的嗜好)、“穿之欲”(衣着上的审美和实践)、“眼之欲”(遇上自己喜欢的电影连看两场)和“名之欲”等行为规范上;

4.所谓“名之欲”,笔者理解:是张爱玲生命价值追求的核心部分,其中内涵包括她的功名思想、义利观和死亡意识等。熟悉鲁迅的读者都知道:尽管在很多方面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持否定态度,但在个人生命价值追求上,其文化内涵却是传统文化儒、墨文化的重义轻利论和义利兼顾论(这是通过将鲁迅的价值追求与儒、道、佛、墨等价值观比较后的结论)原因是否因为鲁迅说过:真正的“明哲之士”对中外思想文化应持“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这样的话。仔细辨析,张爱玲生命价值追求的核心部分的文化内涵和鲁迅一样,都接近儒、墨两家的价值观。他们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证明了鲁迅和张爱玲就是真正的“明哲之士”。这是笔者理解的牵强?还确实是“事出有因”(中国理解乌克兰危机用语),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思考。

纵观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然而,她们却上演着各自不同的悲剧。她们不寻求独立自主的生存状态,没有体现生命的价值,张爱玲通过对一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心理进行细致深刻的描绘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向社会传递:“关注女性、解放人性”的信号,由此告诫所有的女性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方希望。现代女性意识的内涵应该是“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参考文献

1.张爱玲:《私语》、《张爱玲文集》四卷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01页。

2.《孟子·滕文公下》、《四书五经》.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版51页。

3.《孟子·告子上》、《四书五经》.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版65页。

4.《礼记·昏义》、《四书五经》.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版337页。

5.谢凌岚:《荒凉中的人生诱惑》.北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4月

6.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杂文全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3页

(作者介绍:周莉,博士在读,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生命价值生存状态女性
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应对策略
枣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研究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
试析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研究
云南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研究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