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慧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变化极为显著,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在实践课题教学中,仍存在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当别人注意到就极为出格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妨碍了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秩序难以维护。
一、课堂问题行为概述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与教学目标不符,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他人或自身学习的行为。实质上,这些行为主要在于学生的人格和品行。比如,在实践教学中,有经常做小动作、违反教学纪律的学生;羞于进行课堂合作、胆怯的学生;或故意扰乱教学、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造成这些课堂问题行为有很多因素,而教育名家布罗菲、洛尔肯伯将其分为:教师、学生及师生共有三种类型。此外,美国心理学家科恩的研究结论表明,之所以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在于學生缺乏科学兴趣、同伴压力等。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文献、名家都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该问题是师生课堂互动的产物,无法否认的是教师教学效率低,管理不严谨也将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应对策略
1.教学内容要适量
小学生年龄较小且不具备英语基础,学生接受能力稍欠。一节课下来,低年级学生能学到几个单词已属不易,因此要适当地减少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但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时,单个模块教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要组合已学知识,促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饱满。教学内容的适量,是为避免教学内容过多,无法开展深入教学,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以及学生在课后难以进行有效的复习,长此以往,学生不但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消化不了所学知识,从而丧失学习信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状态,保证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
2.协调同学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构建良好的课堂规范和集体舆论环境。采用阳性强化法,及时奖励符合课堂要求且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的学生,可促使经常破坏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更严谨,帮助胆怯不敢参与课堂合作的学生重拾自信心,促使学生间伙伴关系更牢固,并推动学困生奋发向上,有效地缓解课堂问题行为的频繁出现。
综上所述,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还需要教师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降低学生出现这些不良行为的概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