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
摘 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礼乐教化”十分重视,当这种“德音雅乐”进入现代,用在“孝”这个问题上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做法将会产生深刻的作用。
关键词:德音雅乐;孝心孝行;作用
什么是“德音”?什么是“雅乐”?在中国封建社会,前人就将神乐署的中和韶乐称之为“德音雅乐”,意为以中和韶乐之音为德行,以神乐署演奏之乐为雅致。本文就来简析一下“德音雅乐”对培养孩子孝心孝行的作用。
一、通过“德音”,唤醒孩子的孝心
“德音”即“中和韶乐之音”,音乐之声,在于感受,强调从心里得到的感受。而在“中和韶乐之音”中,很多曲目都有涉及“孝心”,如《生命之河》,在学习《生命之河》时,带领学生哼唱这首歌的歌词“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和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在教导孩子哼唱时,慢慢地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命之河》里的“河”指的是什么?生命的河是什么?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思又是什么?不同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让学生沉浸在这首歌中,感受这首《生命之河》带来的心理感受,然后让他们思考最后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父母对于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从而得出父母的生命意义就是孩子,思考得到这个答案的孩子们,会很感动,就会知道“孝”的重要性,心里就有一份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孝心”。以“德理之音”教化孩子、唤醒孩子的“孝心”,是最好的方法。
二、在“雅乐”中,通过“手语”,唤醒孩子的孝行
在现代,教师往往将“神乐署演奏之乐”与“手语”相结合,来促进孩子的行动,而“孝行”则是其中内容之一,用来进行配乐的“手语”动作是十分讲究的,以下介绍两个配乐的“手语”手势。
1.拍手
拍手分为正面、左面和右面拍手,在教唱歌的時候,随着音乐声响起,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先正面拍手,然后左面拍手,最后右面拍手,然后重复动作,关于这个“拍手”的手语手势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生命之河》里的手语动作,此外,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父母,“拍手”这个手语手势动作还具有集体性和合作性,当所有孩子和父母一起跟着音乐的旋律,整齐划一地“拍手”时,孩子们会有很强烈的归属感,会想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长大后要“好好报答父母”的心愿,同时“拍手”这个手语的动作还可以灵活变动,具有合作性,如孩子们向左边拍手时,父母可以向右边拍手,然后一起“正面”拍手,简单地合作。“拍手”的手语手势简单容易,节奏感强,掌握度高,通过简单的“拍手”手语手势,让孩子们和父母们共同完成,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们的重要性,唤醒
“孝行”。
2.描绘
“描绘”是一种形象化的“手语”手势,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说的,为听力有缺陷的人们提供沟通交流功能的“手语”,如表示“天上的乌云”时,往往以左手为山,右手慢一点儿在山顶上盘旋。虽然我们所说的“描绘”手语手势是一般的手语,但也稍微有点不同的地方,如我们会用特定手语手势,表达古文的某些意思,如儒家文化里的一句名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为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先冷静下来,然后先找出自己的错,再找别人的错,然后客观分析,正确地解决矛盾,从这个名言,孩子们可以认识到与父母相处时,往往会发生矛盾,这时孩子们应该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错,有错则先向父母道歉,践行“孝行”。这个手势动作是:手心从外面慢慢抬起的时候往里面翻转。这个动作也十分简单,但内涵则十分有深意,其他的古文,如“人之初,性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名句的手语手势也十分简单。
三、通过“德音雅乐”,培养孩子们的“孝心孝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古文常道“文以明道”,强调文章中体现的思想感情,而音乐的思想感情往往被忽略,其实,音乐所迸发的思想感情比文章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更强烈,影响更广远。在礼乐之府——天坛神乐署,具有华夏正声别称的中和韶乐,时刻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教导人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尽孝,奉行以“孝”立身,从孩子们这一代做起,以“德音雅乐”,让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更好地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教导,最终可以使我们的社会风气改变,向更好的方向、更高层次的“孝道”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与文化文明的健康发展。
以德音明德理,以雅乐明雅致,在学习“德音雅乐”的过程中,我们将“孝心和孝行”联系起来,有利于弘扬古代优秀品格,又符合时代的发展,达到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王小玲,王玉聪.传统和声教材中持续音理论的完善与补充:以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2]彭林.礼,文明古流不可弃[N].人民日报,2014-05-06(005).
[3]彭林.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3-11-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