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4年12月16日举行的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表示——
目前经济发展存在几个误区,一是出口不是越多越好,出口进口应基本平衡。二是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如何使用,高外汇储备会使货币流通量不健康增大。三是高就业未必与高投资有因果关系,应把适度投资应用到融资难的短板领域,并重视民间投资。四是高利率并不能医治通货膨胀。市场、政府和道德调节缺一不可,三种调节并行符合市场规律,特别是道德力量调节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因为乡规民约既是无形也是有形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2014年12月14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分析——
中国的金融抑制特别是利率市场双轨制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中国金融体系已经相当完备,规模上看已经很大,但是金融市场的市场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利率市场仍然实行双轨制。这人为压低了银行等“正规系统”的贷款利率,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能从“正规系统”融到资金,大量低利率资金进入了产能已经过剩的“僵尸”企业中,真正需要资金生产的中小企业被逼入了影子银行、地下钱庄等“非正规系统”,“正规系统”的低利率一定程度上也抬高了“非正规系统”的融资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短期内的降准降息很有必要;其次,要改革利率市场双轨制的弊病,推动国企改革,避免大量资金流入已经产能过剩的企业;第三,要推动利率市场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2014年12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指出——
过去35年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很成功,解决了外汇短缺、资本短缺和商品短缺的约束,促使体制转型,但这种外向型模式是小国模式,未来35年,这种模式不能继续。中国GDP增速最快的阶段是年均10.7%,人均9.4%,城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7%。因此下一步如何能够实现包容性发展,实现基尼系数能够持续下降和收敛,这是新35年的一个重要目标。未来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努力:第一,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要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摆在首要位置;其次,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全面贯彻依法治国。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2014年12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表示——
现在不是新常态,是回归正常状态,是回归到潜在增长速度的正常状态。中国经济增速低于7%是通货紧缩,高于9%是通货膨胀,按照滤波法,中国经济正常增长应在7%~9%之间。两位数的增长从来不是中国的正常增长,从来都是过热增长,是宏观政策需要避免的事情。讨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需要辨明是短期还是中期问题。我们现在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问题,而不是潜在增长率有多少下滑。现在的压力在于要清除过去两轮经济过热产生的后遗症。很多紧缩性政策迟迟不放开,迟迟不回归中性,压得经济过低。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把过热的因素处理完,政策回归中性,7.5%的经济增速完全不成问题。
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遵义2014年12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发表演讲——
中国和美国人均GDP相差很大,目前在7000美元以内,想赶超美国任重道远,估计中国人均GDP要到2060年才能和美国趋同。现在并不需要过多考虑中国的收入差距,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一方面,中国的可见资产发展会非常快;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很大,发展不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和资源。因为中国是完全相对独立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外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和其它经济体相比非常稳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2014年12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演讲——
由于中国是超大型的巨型经济体,所以中国经济追赶速度的提升,实际上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的格局,我们看到世界上重大事件无不跟这个基础有关,中国仍然有很高的储蓄率,仍然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如果我们能够深化改革,保护产权,鼓励竞争,激活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活力。我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把海量储蓄变成高效的资本,推进中国结构的提升,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的提升,继续叙写或者演绎中国经济追赶的历史篇章。
海通证券副总裁、经济学家李迅雷2014年12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观点——
2014年11月CPI同比上涨1.4%基本上和预期一致,CPI同比增幅回落主要是食品价格相对稳定,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PPI同比下降扩大到2.7%,环比扩大0.5%,主要是因为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扩大,虽然煤炭价格反弹,但油价钢铁价格持续回落。总体来说,工业品通缩非常明显,这个局面还很难扭转。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的空间,但不要期望时间点会过早,目前刚刚降息不久,但实际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不景气。此外,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低迷、债务压力比较大,所以给了市场较大的风险溢价。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2014年12月6日在第六届全球PE北京论坛演讲中指出——
2013年中编办发文明确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解决了行业一直存在的多头监管问题。但是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证监会并没有考虑到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两个行业的明显差异,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单视同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套用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方式,有过度监管的趋势。此外,证监会授权行业协会行使行政职能,违背了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政社分开的宗旨和国务院发布的《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的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2014年12月5日在第10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主论坛做主题演讲——
当前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制定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情况下,要把握底线思维。当前的底线在于“稳中求变”,在社会能容忍的限度内稳住风险。这意味着,经济增速换挡期,在经济增速下降中允许一部分企业破产,但不能引起最终导致系统风险爆发。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底线是部分政府可以出点小风险,不能因为阵痛加剧引起全局性风险。在前期制定政策的消化期,底线在全国资产负债表可以缩水,金融应该去杠杆,企业可以破产,但是这些行为不能对当前经济增长、从而对就业增长产生全局性影响,不能引发全社会的经济危机。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2014年11月26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阵痛:制造业去过剩化、金融业去杠杆化、 房地产去泡沫化和环境的去污染化。并且,在改革创新驱动、互联网技术引领、 科技园区聚合以及并购倒逼下,中国已经迎来第四次创业浪潮。但创业浪潮需要政府的支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2014年11月26日表示——
地方债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很多人不承认有风险,实际地方债有三个特点决定了它有风险。第一,过分依赖融资平台;第二,过分依赖金融机构贷款;第三,过分依赖土地收入偿债。现在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地方债有可能引发区域性财政风险,此外,地方债还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区域性财政风险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互为因果,交织关联,循环影响,叠加蔓延。在地方债规模借新还旧展期超过一定期限后,巨大的债务不仅使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当中,也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区域性的系统性风险。
经济学家吴敬琏2014年11月22日指出——
单纯依靠高投资的高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经济增长速度减速不可逆转,要以平常心对待经济下行。因此不能用强刺激的方法拉动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增长动力需要依靠改革,技术创新和效率提高,来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此外,经济增速下行并没有带来就业的恶化,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到10月就已完成,2013年完成就业增长145%,这意味着改革“小试牛刀”的效应已经显现。如营改增改革,增值税有利于分工的深化;工商登记的便利化,前三季度新增工商登记户数量增长60%。因此,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