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炳霞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原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已成为历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快乐学习模式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动手操作来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学习中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共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教学情境;阅读能力;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在每堂课授完后,学生所获得知识的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思维的升华程度。在尊重学生获得的各种知识的同时,还要从其他方面判断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能否联系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能主动学习,共同探究,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将我工作十多年的点滴见解与同行们探讨。
一、认真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之前,我们的教学都是满堂灌、填鸭式,把教材里的知识搬上黑板,或者强调熟背公式、概念就可以了。这种模式,事倍功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致使农村的教育落后。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参加了培训,到外地听专家上课,回来经常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在进行新课改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调整课堂学习氛围是最佳方法,善于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才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且有趣味。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六册“如何求长方形面积”时,适逢接到一份校通知,要求把学校的建筑面积和校园占地面积上报改善办。我就把这份通知夹入备课本,师生互相问好后,我开门见山地请学生帮助学校干一项工作,学生问:“什么工作呀?”“老师,我们能完成任务吗?”我说,一定能,就看同学们乐意不乐意。学生大声回答乐意。于是,我拿出通知读了一遍,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难啊!我启发学生,课本可以帮助你,请大家打开课本,先自己阅读,领会教材意思,然后再互相讨论。学生立刻行动起来,随后,我问他们:大家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吗?学生齐声回答有。于是,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我带领学生丈量实地,学生有的丈量,有的记数,有的计算。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专用术语,一般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教学没有关联,其实不然。“语文”是百科之母,任何一门学科如果离开了语文,就没有进步与发展可言,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有许多概念、定义、推理是抽象的,有的可以借助直观理解,但大部分概念都要依靠字词去帮助理解,这就必须具有语文阅读能力,否则是无法透彻理解的。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语文阅读能力融入数学的理解之中呢?首先,要在语文教学中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每一句话中的每个字都要弄懂弄透,再把各个字词的意思连起来理解整句话的含义,积累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理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就不难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如果阅读能力提高了,对数学习题中的条件问题、各种量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从而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在教学“认识方程”这个内容时,对方程这个概念,学生感到很抽象。什么叫做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怎样引导学生用阅读的知识来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朗读几遍后,画出词语:含未知数、等式。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掌握解题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为数学就在生活的周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学生一定会感兴趣、乐学。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件发生在我家里的故事,我说:“同学们,今天是端午节收假第一天,请问,你们端午节开心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开心。”“同学们,本来老师也挺开心的,但有一件事没处理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忙,可以吗?”“可以!”大家爽快地答应了。我说:“昨天我从娘家取回了100个粽子,按风俗是要分给邻居共同分享的。大伯家有5人,二伯家有7人,三伯家有8人,我自己家有5人。请问大家该怎么分呢?
有的说4家平分,有的说不用分,一起叫来。我让学生讨论,经过一场讨论后,大家一致同意人多的多分,人少的少分。此时,我总结说,这应该用人数比例来分配最合理,这样的课堂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只要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使学生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尝到成功果实,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最佳的。
参考文献:
高美艳.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