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2015-11-02 08:41王迎春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迎客松黄山自然段

王迎春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绘祖国壮美河山的。《黄山奇松》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赞美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本课安排二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设计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边学边导”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如《泉城》《九寨沟》等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对于黄山,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理解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相关语句,感受黄山松的神奇秀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黄山美景的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黄山奇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忆课文,激发兴趣

师: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它的“四绝”闻名于世。哪位同学结合你找到的图片说说黄山“四绝”及你对黄山的印象?

生:黄山四绝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生:我感觉黄山很美,尤其那奇松更美。

师:今天,我们一起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黄山奇松。)黄山奇松“奇”在哪儿?本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片说说黄山“四绝”,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整体感悟,读有所思。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品读第二小节,小组内完成以下内容。

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儿必须走近奇松,如果让我们去寻找一个最佳的观赏点,去看看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

说说你对“黄山绝胜处”的理解。

课文共描写了哪几种松树?分别用横线、波浪线、双波浪线画出描写这几种松树的句子。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和补充。)

师:(读第一题)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收获?

生:我们小组认为如果让我们去寻找一个最佳的观赏点去看奇松,我们会选择玉屏楼。

生:我补充一下,因为玉屏楼被徐霞客称为是观松的“黄山绝胜处”。

师:怎样理解“黄山绝胜处”呢?

生:就是在黄山观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请看第三个问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自己或者小组内探索出的答案分享给大家?

生:课文一共描写了3棵松树,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设计意图:从课题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问题学生合作解疑,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2.品读迎客松,学有所法。

(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指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

师:同学们先来看第一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生: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生: 从“枝干遒劲” 体会到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生:从“饱经风霜、郁郁苍苍”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

师: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上千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片、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风霜。)

生:漫长的岁月,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上千年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师:虽然它饱经风霜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怎么样?(奇。)

师: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顽强生命力、奇读出来呢?

师: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

(课件出示句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迎客松被称为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教师小结: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 。指生填空。)endprint

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的象征,它更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3.回顾迎客松,思有所获。

师:对迎客松的学习,我们采取了哪些方法理解它的特点?

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1)用以上方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2)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继而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指导朗读 。(读出奇、美和喜爱之情。)

(3)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能力。)

三、观看图片,升华情感

1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 .结合课件写下来你喜欢的一种松,可用第三自然段词语,要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 .交流。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四、回顾总结,浅谈收获

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在这画的海洋里你有那些收获呢?

(如有时间播放黄山“四绝”视频,再次感受黄山之美。)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梳理的好习惯,学会总结与反思。)

反思: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进行想象。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课文“迎客松”一段时,引导学生分别去品味每一句话,充分接触文本。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画出词语通过理解“枝干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还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奇松,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迎客松的写法写一写,使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的课堂语言还需要磨练。如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根据特点及时评价,不能简单概括为“很好”等笼统的语言。

其二,细节处理不到位。如学生练笔想象应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说说,使他们充分想象,口语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大庆市高台子镇中心学校)

编辑/赵卓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迎客松黄山自然段
黄山守松人
黄山日落
咏迎客松
祝融峰上迎客松
黄山冬之恋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