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015-11-01 07:50张颖王晓荣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单核清液失血性

张颖,王晓荣

临床医学

创伤失血性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张颖,王晓荣*

创伤失血性休克;单核细胞核因子-κB;预后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许多因素参与了其病理过程。特别是免疫/炎症反应的失控,促炎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和抗炎反应过度强烈均可导致MODS[1]。因此对机体炎症反应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早期认识MODS病理生理紊乱,使其早期积极干预成为可能。本研究对创伤失血性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血清IL-6、TNF-a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他们的变化在MODS病情发生、发展中作用,为临床对MODS辅助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各种创伤失血性MODS患者4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指定的MODS病情分期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评分标准[2]。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5岁;平均24 h失血>1000ml,MODS病情评分为(13.54±3.89)分;死亡18例为创伤失血性MODS死亡组,MODS病情评分为(18.89±3.67)分;生存22例为创伤失血性MODS生存组,MODS病情评分为(11.34± 3.34)分。正常对照组为与MODS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4岁,平均43岁。上述参与者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和过敏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MODS患者均没有接受抗肿瘤药物、放射和免疫抑制药治疗。

1.2试验方法

1.2.1静脉血抽取MODS患者于确诊<24 h、24~48 h、48~72 h、>72 h抽空腹静脉血5ml,正常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m l,分别放入加抗凝剂的Falcon(12mm×75mm)试管内,1 h内送检。

1.2.2单核细胞悬液制备①取抗凝血100μl加入等量FACS溶解剂,室温20min,加PBS缓冲液漂洗一次。②立即加入250μl溶解液A 200μl、溶解液B和RNAase A,室温10min,1 500 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即得单核细胞悬液。

1.2.3计数和染色向制备好的单核细胞悬液中加入PBS缓冲液0.5m l,调整细胞数为1×106/ml。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单核细胞悬液10μl置于载玻片的一端,涂片,采用Wright-Giemsa法染色,镜下确证制备的悬液为单核细胞悬液。

1.2.4单核细胞培养将各组所分离的单核细胞分别用适量RPMI1640培养基混匀后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培养24 h,弃掉非贴壁细胞,将细胞浓度调至1×109个/L,分别加入24孔板内,置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培养12 h,留取细胞并收集上清液。

1.2.5 NF-κB的活性检测制备各组单核细胞核蛋白提取物,测定蛋白浓度;含κB序列(5'-AGC TTC AGA GGG GAC TTT CCG AGA GG-3',3'-AGT CTC CCC TGA AAG GCT CTC TCC AGCT-5')的两条寡核苷酸单链退火后结合成双链探针,在DNA聚合酶klenow大片段催化下,用α32-Pd-CTP(亚辉公司产品)标记探针3'端,纯化后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性。将图片进行密度扫描(数值以总灰度的对数表示),对NF-κB活性进行半定量分析。

1.2.6血清和培养上清液IL-6、TNF-a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试剂购自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按说明书操作,仪器为FJ2008G自动免疫计数器。

2 结果

2.1不同时间段对照组和MODS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小均保持在低水平(59.21±11.02)。MODS组在<24 h、24~48 h、48~72 h、>72 h时间段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分别为(666.58±137.18)(893.34±195.438)(751.52±176.36)(523.56±158.22),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比较(表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OD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在24~48 h达到峰值,随后逐步降低。

表1 不同时间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比较(±s)

表1 不同时间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NF-κB时间段<24 h 24~48 h 48~72 h>72 h对照组40 60.55±12.01 60.33±11.89 58.44±12.21 58.46±11.87 MODS组40 666.58±137.18*893.34±195.43*751.52±176.36*523.56±118.22*组别n

2.2不同时间段对照组和MOD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水平的变化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水平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小均在正常范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ODS组患者在<24h、24~48 h、48~72 h、>72 h时间段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水平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IL-6、TNF-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ODS组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在48~72 h达到峰值,随后有逐步降低趋势,见表2。

表2 两组IL-6、TNF-a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IL-6、TNF-a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MODS组IL-6(μg/L)TNF-a(ng/L)IL-6(μg/L)TNF-a(ng/L)<24 h(n=40)上清液17.13±3.65 23.23±4.12 481.34±165.36*214.15±84.34*血清16.52±3.32 22.14±4.33 105.65±39.45*123.34±34.25*24~48 h(n=40)上清液17.32±3.54 24.45±4.79 532.13±157.87*223.59±90.63*血清16.12±3.23 21.22±4.32 145.54±49.45*125.68±34.56*48~72 h(n=40)上清液17.24±3.48 23.56±4.71 612.31±189.63*258.71±89.68*血清16.34±3.15 21.32±4.22 165.32±45.21*126.24±34.65*>72 h(n=40)上清液17.32±3.34 23.61±4.56 591.65±179.28*236.76±86.36*血清16.42±3.22 22.12±4.31 163.21±43.23*126.12±34.10*时间对照组

2.3患者MODS评分、NF-κB、IL-6和TNF-a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死亡组患者MODS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死亡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686.58±148.12)与生存组患者(346.34±106.43)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死亡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含量与生存组患者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ODS组死亡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TNF-a含量与生存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各组MODS评分、NF-κB、IL-6和TNF-a比较(±s)

表3 各组MODS评分、NF-κB、IL-6和TNF-a比较(±s)

注:与生存组比较*P<0.01

组别TNF-a(ng/L)IL-6(μg/L)NF-κB MODS评分死亡组(n=18)上清液325.57±98.56*761.68±169.32*686.58±148.12*18.89±3.67*血清154.72±65.26*255.6±98.1*生存组(n=22)上清液116.71±79.37*521.36±149.12*346.34±106.43 11.34±3.34血清99.56±55.15 94.2±68.5

2.4 MODS评分与NF-κB、IL-6和TNF-a的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ODS组患者的MODS评分与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和TNF-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564,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中TNF-a含量与IL-6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1=0.5869,P<0.01;r1= 0.5102,P<0.01。

2.5影响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和TNF-a水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和TNF-a水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感染,胃肠道损伤,感染并发症、严重创伤均是影响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和TNF-a水平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影响MODS患者IL-6和TNF-a水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随着对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创伤/SIRS/MODS/MOF/死亡作为创伤并发症的演变过程已达成共识[3]。创伤后并发症如感染、ARDS和MODS等的发生率及其引发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为上述并发症发展速度极快。特别是病情发展到MOF阶段,即使采取最及时的治疗措施都难以遏止其发展进程[4]。因此如能早期实施干预措施,对逆转并发症的演变和降低病死率都有重要意义。

NF-κB蛋白是一种化学上高度保守的免疫反应蛋白,由Rel蛋白家族的两位成员组成。Rel蛋白间可形成多种形式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其中以p50/p65最为典型,几乎存在于体内所有细胞,但是p65 C端含有一个以上反式激活区,具有激活靶基因转录的功能。NF-κB未激活时以二聚体与IκB单体偶联,当细胞接受胞外刺激信号(如脂多糖、TNF-a、氧自由基等)后NF-κB激活迅速由胞浆向胞核移位,并与核内相应DNA上κB序列结合,通过调控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炎性因子过度表达释放,通过“扳机样作用”触发炎性因子的“瀑布样效应”[5]。

在严重创伤或出血性休克的情况下,有效血容量明显减少,心输出量明显下降,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障碍,从而直接影响主要脏器如脑、心、肺、肝、肾等的功能[6]。在失血性休克大鼠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在伤后NF-κB迅速表达,伤后6 h达到峰值,伤后8 h仍维持较高水平,NF-κB持续高表达一直维持在肝这一病理过程的始终,表明NF-κB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伤后肝继发性损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7]。同样的研究发现,在失血性休克鼠模型的肺组织细胞中NF-κB的活性在短期内立即升高,随后各种细胞因子的含量也明显增加,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产生瀑布样反应,导致脓毒症,甚至脏器功能不全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10]。

MODS是严重创伤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研究表明NF-κB的活化在创伤后MODS的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处于信号转导的核心地位[11]。大量的动物实验均表明严重创伤的早期已可诱导NF-κB的活化。在LPS引起的MODS大鼠模型中,显示在NF-κB启动子控制下可表达虫荧光素酶DNA:LPS刺激时,NF-κB活化表现为器官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给予LPS 1~2 h后,可诱导肝NF-κB活化,2 h后使肺NF-κB活化,以及1~4 h激活脾中的NF-κB。在给予LPS 6 h后,可发现肺NF-κB依赖性细胞因子mRNA和血清细胞因子增加,24 h后可发现粒细胞性肺泡炎的组织学证据。这些结果提示NF-κB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采用盲肠结扎或穿孔制成的鼠脓毒血症模型中,3 h后可在肝和肺中检测到早期激活的NF-κB。对鼠全身应用胰酶后,肺炎症反应与NF-κB在肺内的活性增加有关,可解释急性胰腺炎时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机制。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NF-κB参与了MODS的发生和发展[12]。

Altavilla等[13]在失血性休克小鼠模型中发现休克早期即出现肺、肝、脑细胞NF-κB的活化,提示NF-κB为MODS病理生理变化的启动因子。Paterson等[14]发现危重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NF-κB活性远较健康人的高,在10例患者中,存活96 h的患者单核细胞NF-κB活性不变,而4例死亡者在死亡前的NF-κB活性则较存活者的明显增加。同时血IL-6,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升高,但与NF-κB活性无关。Foulds等[15]研究发现,术后发生MODS的患者外周血单核和中性粒细胞中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死亡患者的NF-κB水平高于存活者。Bohrer等[14]观察到败血症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结合力增加,且所有6 d内死亡病例的第1天NF-κB活性均高于基础值2倍以上,并显示NF-κB活性与APACHE-I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有研究显示,MODS组各时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第3天为最高点,说明MODS早期存在NF-κB的活化增多;NF-κB活性在存活组呈降低的趋势而死亡组维持在高水平,提示持续高水平的NF-κB活性预示预后不良。

本资料结果显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小,均保持在低水平,而创伤失血性MOD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24 h内就有NF-κB的强烈表达,这可能是细胞受到氧化剂、细菌、毒素等刺激后,IκB经历快速和大量的磷酸化后被非特异性蛋白酶水解,导致胞浆内NF-κB大量快速向核内转移,结合在被诱导基因启动子序列上与之对应的κB位点,并促进基因转录蛋白质,24~48 h达到峰值。同时结果还显示MODS组死亡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活性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MODS患者的MODS评分与NF-κB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内NF-κB明显激活。动物模型[16]研究发现,使用NF-κB拮抗药可抑制NF-κB激活。若临床能早期适度应用NF-κB抑制药,抑制NF-κB激活,阻止炎症介质的大量表达和释放,对防止MODS的发生可能会起一定作用。

同时资料结果还显示,创伤失血性MODS组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ODS组死亡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含量明显高于生存组,MODS患者的MODS评分与者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6、TNF-a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TNF-a含量与IL-6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说明急性失血致循环血量骤减而发生的一种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导致各脏器有效血流灌注不足及缺血性损害。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机体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内毒素移位、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形成炎症瀑布反应,使组织器官损害发展加重[17]。提示IL-6、TNF-a在MODS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的发展趋势的一个辅助指标。

总之,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MODS可导致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IL-6、TNF-a含量的显著变化,其变化与MODS病情发展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对创伤失血性MODS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转归具有一定预警作用。推测临床能早期适度应用NF-κB抑制药,抑制NF-κB激活,阻止炎症介质的大量表达和释放,将对于防止MODS的发生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1]Bone RC.Immunological dissonance:a continuing evolution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nd the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J].Am Intern Med,1996,125(6):680-687.

[2]王今达,王宝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3):346-348.

[3]沈其遒,李培,刘彪,等.创伤后MODS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5):531-534.

[4]梁华平,王正国.创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的预测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3):310-312.

[5]陈文亮,王选,韩曙光,等.急性胰腺炎患者核因子-κB激活的检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6):579-581.

[6]Bini R,Olivero G,Trombetta A,et al.Effects of dimemethyl sulfoxide,pyrolidine dithiocarbamate,and methyprednisolone on nuclear factor-kappa B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a rat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J].Trauma,2008,64(4):1048-1054.

[7]罗东林,刘宝华,周继红,等.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剂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4):335-338.

[8]魏明,傅聿铭,卢永申.创伤失血性MODS患者血中可溶性脂多糖受体sCD14的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9):534-536.

[9]魏明,傅聿铭,张俊峰.创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LTB4和LPS的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4):331-333.

[10]Takumi T,Yoko K,Hiroko K,et al.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on mortality r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endotoxin-induced shock in rats[J].Crit Care Med,2004,32(6):1322-1326.

[11]Lin L,Spoo rMS,Gerth AJ,et al.Modulation of Th1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ion by the NF-kappa B repressor Foxp[J].Science,2004,303(5660):1017-1020.

[12]Higuchi S,Wu R,Zhou M,et al.Down-regulation of hepatic cytochrome P-450 iso-forms and PPAR-gamma:their role in hepatic injury an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a double-hit model of hemorrhage and sepsis[J].JSurg Res,2007,137(1):46-52.

[13]Altavilla D,Saitta A,Guarini,et al.Nuclear factor kappa B as a target of cyclosporine acute hypovole hemorrhagic shock[J]. Cardiovasc Res,2001,52(2):143-152.

[14]Paterson RL,Galley HF,Dhillon JK,et al.Increased nuclear factor kappa B expressed and postsurgical organ dysfunction[J].Ann Surg,2001,233(1):70-78.

[15]Ginis I,Jaiswal R,Klimanis D,et al.TNF-alpha-induced tolerance to ischemic injury involves differential control of NF-kappa B transactivation:the role of NF-kappa B association with p300 adaptor[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2,22(2):142-150.

[16]苏继荣,赵志成,陈文亮,等.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497-1500.

[17]Oberholzer A,Oberholzer C,Moldawer LL.Sepsis syndromes: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y[J]. Shock,2001,16(1):83-96.

[2015-03-06收稿,2015-04-02修回]

[本文编辑:宋敏]

R541.6+4

B

451150河南新郑,河南省军区教导大队卫生所(张颖);250002山东济南,济南军区联勤部干休一所(王晓荣)

王晓荣,Email:rong61181@163.com

猜你喜欢
单核清液失血性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建筑施工废弃泥浆环保型分离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Effect of surface property on mass flux in a variable-section microchannel☆
离心机技术在过滤回收硫泡沫系统中的应用
一种简单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方法的建立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单核Ru(Ⅲ)-edta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