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景观营造与节点设计
——以汶川县为例

2015-11-01 01:11吴其付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汶川县大地景观

□吴其付 陈 静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10068]

大地景观营造与节点设计
——以汶川县为例

□吴其付陈静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068]

一、大地景观的概念与内涵

大地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区域景观,地面上所有的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都是大地景观的表现形式。大地景观是天地人神物相互交融的景观,是一种生存景观、丰产景观、生命景观、艺术景观[1],具有调节功能、生命功能、生产功能、精神功能[2]。

大地景观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基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更新的基础上,通过科学与艺术手段,改变原有的场地特征,塑造出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生态景观系统。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3]、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4]等提出,大地景观规划应该与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大地景观规划不但能够有效的保护生物和自然,实现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而且能够创造美景,体现自然性与生态性、整体性与综合性、功能性与艺术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内在统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带来了诸如滑坡、泥石流、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如何修复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重建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共同面临的难题,考验着人们的智慧。而大地景观规划,以重建地方的生态安全网络格局为宗旨,对于实现地质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有重要意义,特别适用于因地质原因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关地区。

二、汶川县大地景观营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汶川县所处地域,是我国岷江水源的重要涵养地,是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对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5]。该区域也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水土流失严重,河谷植被退化明显,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特别是5·12地震后,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活动更为频繁,山林植被损坏更为严重,景观连接性降低;景观破碎度增加,大量生态斑块孤岛出现[6]。景观本身的调节功能、生命功能、生产功能不能及时恢复,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到汶川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近五年来自然恢复和人工植被重建计划的启动,灾区植被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在震后滑坡体植被覆盖逐步恢复,其中大型滑坡体的植被覆盖恢复已进入缓慢发育阶段,大熊猫栖息地植被面积和郁闭度已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泥石流活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堰塞湖风险已完全解除,损毁的农田得到较大恢复使用,耕地利用率较高,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7]。这为汶川县人地和谐的大地景观重建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汶川县大地景观功能划分与节点选择

汶川作为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恢复有效的生态景观系统是大地景观的首要任务,因此,需要从区域整体的生态植被恢复出发,提出不同海拔区域的景观建设方案。其次,从景观标志与地方文化内涵展示角度,提出在关键区域的重要景观节点,以塑造出具有较高观赏和游憩价值的地理文化场所。

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因素,将汶川县的大地景观设计划分为两大类型。

一种类型是以线形廊道为轴线形成的立体型多层次的大地景观带。主要以岷江及其四大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的河谷及沿岸道路为轴线形成的整个县域生态植被与人文民俗景观带,其目的是恢复汶川的生态系统,解决区域景观的协调、美化与提升。

另一种类型是以沿线的景区景点和重要标识地段为核心形成的大地景观节点,主要以映秀镇、县城威州镇、绵虒镇、萝卜寨为节点形成的大地节点景观。其目的是形成大地文化与景观地标,解决节点景观的标识、认知与留念。

四、汶川县廊道大地景观带设计

廊道大地景观带是线性开敞空间,在视觉特征上具有方向性、连续流畅、移动感,在生态特征上呈现出斑块——基质——廊道的景观本底网络,在功能特征上形成水安全、遗产安全、生物保护等景观安全格局。

(一)滨河湿地景观带

结合区域地质条件,由水泡、树岛、灌木岛等生境构成岷江及其支流的沿河景观绿地,形成斑块之间的隔离效应,其功能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小河流对两岸的侵蚀,同时截留水分,固结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

(二)夹岸疏林景观带

夹岸疏林景观带分布在沿河湿地两侧的上端。自水岸至道路低缘,为缓坡草地和乡土乔木林,林木由疏而密过渡,绿化种植以见绿为美,树大成景,树大成林,形、色、香搭配,季节变化,移步换景,举目皆有绿。基调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乔木、灌木及地被,如槐树、银杏、红枫、海棠等。

(三)交通道路景观带

沿河分布的交通干线是人为活动干扰强烈的地区。结合道路总体形象定位及沿线景观具体条件,将交通干线道路景观带分为二种类型。一类是半开敞型景观,将沿线景观有选择地引入道路中,形成近景和中远景的混合界面,道路边坡植被以常绿小乔木为主,局部种植低矮地被,另一类是开敞型景观,将沿线景观引入道路中,形成一定范围内连续开敞的中远景视域界面,道路边坡植被以常绿灌木丛和低矮地被为主。

(四)山地果林景观带

在道路沿线的山地缓坡上,种植地方特色果林,包括樱桃、枇杷、核桃、梨等。利用特色果林的观光价值和水果销售,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其他经济产业发展,在果林下饲养土鸡或种植草莓、韭菜,开展采摘游,举办樱桃采摘节,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和产业高度协调。

(五)城镇聚落景观带

在山间台地布局居民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居民点周围种植绿化树木,减轻环境污染,以减少对生态核心区的干扰。居民点主要承担居住功能,同时又兼具旅游功能,特色的羌族民居和藏族民居,可供观赏游玩,同时围绕民族特色,可以发展民族特色产品,如牦牛系列产品:牦牛肉、牛角梳、牛骨饰品等,藏族酥油茶、羌族特色饰品等带动居民致富。

(六)乡村田园景观带

在居民点外围布局耕地菜园和麦田,一是这一地块地势较为平坦,二是居民就近耕作,景观相容度较高、敏感度较低,是自然生态的前沿缓冲区。农业用地的主要功能是粮食生产,但是由于区域土壤肥力不高,因此要处以保持土壤肥力合理耕作,同时要防止毁林开荒。

(七)畜牧草地景观带

在农业用地上部布局呈带状分布的牧区草场,形成农业用地与自然林地的大缓冲带,两边分别形成农牧交错带和林牧交错带,这一地带是农业区物种和林地中生物群落向外扩展的活动范围,能量流和物质流都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牧区主要是放牧,承载畜牧业和野生动植物的草料来源,但是为了保持牧区的承载力,必须严格控制牲畜头数,保持牧区牧草的正常循环,实行轮牧使该区成为自然森林和人造景观的一个大型的缓冲区和融合地带。

(八)自然林地景观带

牧区以上的山体上部是生态脆弱区,一遭破坏,对周围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布局自然林地,自然森林是景观基质,主要是区域生物食物和能量来源。自然林地的布局对区域的自然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保护都极为重要,可以固结土壤、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该区是物种多样性极丰富的区域,生态敏感度也较高,因此要合理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汶川县大地景观节点设计

大地景观节点设计主要通过大地艺术设计手法呈现,一般以广阔的大地、田野、海滩、山谷、湖泊为艺术材料,通过大规模的挖掘、堆叠、染色、包裹、筑构等方式,创造一种体量巨大的环境艺术,达到既与周边环境相融,又不失自然浪漫效果。[8]

大地艺术的形式语言追求简单化,通过点、线、环、螺旋形等形式,创造出简单清晰的结构和质朴感人的景观,产生神秘性、宗教性、象征性、抽象性的大地艺术美感,唤醒人们对于内心精神意识的强烈感知。[9]

(一)映秀镇大地景观节点设计

1.现状分析

城镇性质:“5·12汶川大地震”的旅游及纪念中心、川西北地区的旅游门户重镇、汶川县域的重点建设镇。

交通区位:映秀镇是阿坝藏羌自治州的门户重镇。向东南距成都88公里、与都江堰市毗邻,有213国道、303省道和都汶高速公路通过,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重要的交通要道。

自然条件:映秀镇地处岷江河谷,渔子溪河和岷江穿境内而过。四周群山环抱,雨量充沛,植被丰茂,冬暧夏凉,气候宜人。镇区主要集中于渔子溪河与岷江交汇处的冲积台地上。除环抱镇区的周围山体外,整个镇区地形西北偏高,东南较低,地形起伏比较平稳。受地震影响,镇区各主要山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地面植被耕地等受损严重,局部地区存有少量耕地。

2.设计方案

节点定位:地震遗迹、城镇通道、情绪培养、旅游度假观光。

节点主题:展示抗震救灾的事迹与精神。

场地选择:处于都汶高速映秀镇出口。

场地现状:有10~20米的地形高差,区域植被零散单一,道路沿线景观不丰富,景观识别性不强,不能展示映秀镇本身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景观名称:凤凰涅槃

设计思路:运用大型雕塑与特色植被,提取地震文化素材,通过景观设计展现出映秀镇灾后重建、浴火重生的精神内涵,同时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方案:利用地形高差,依托道路本身的弯曲反转弧线,设计形成数个螺旋形的波形景观界面,一直延伸到城镇入口,并通过彩色植被形成花纹型的绿色景观,其形状如同孔雀的五颜六色的羽毛和羽毛上的眼睛。在螺旋形界面的景观中心,设计地景雕塑——凤凰涅槃,用红蓝两种色调,加上玻璃钢素材,抽象形成展翅飞翔的凤凰,象征映秀镇在灾后重建中获得新生。雕塑、草木、碎片,创造出精神化的场所,勾起人们对汶川地震的感知与追忆。

图1 “凤凰涅槃”景观参考图[9]

(二)萝卜寨大地景观节点设计

1.现状分析

萝卜寨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高半山台地之上,处于九环线到九寨沟的必经之路上。萝卜寨所处的高半山台地地势平缓宽阔,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的场所。萝卜寨是黄泥羌寨,自然环境独特,乡村风光优美,是著名的民族旅游村寨,地震使得村寨完全损毁,重建中旧寨遗址被保留,并在附近修建新寨,灾后的产业以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

2.设计方案

节点定位:沿线服务接待、岷江峡谷观光、地震遗址展示、乡村休闲、民俗体验。

节点主题:美丽乡村、特色乡村展示。

场地选择:处于317国道旁,矗立有羌碉和烽火台的萝卜寨入口。

场地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在入口处矗立有羌碉和烽火台、商品购物点,植被零散单一。

景观名称:云朵上的美丽村庄

设计思路:运用特色农作物薰衣草与向日葵,通过成片的起伏的不同颜色的薰衣草,并以樱桃树、核桃树作为景观点缀,营造出绚丽多彩的大地农业景观。

设计方案:从317国道萝卜寨入口处的羌碉和烽火台开始一直到萝卜寨,绵延10余公里的道路两侧,大面积种颜色不同的薰衣草作物和向日葵,起伏的地势和广袤的山野,花色烂漫,多彩迷人,一直延伸到萝卜寨村庄。蓝天、白云、峡谷、乡村和薰衣草,形成动人心魄的美丽景观。同时在薰衣草的外围配置向日葵,形成边界,在花海中点缀樱桃树和核桃树、还有特色小木屋。一望无际、色彩斑斓的花海一直延伸到远方的树林和小屋,犹如童话般缤纷亮丽的花毯。花田中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聚在一起,用各自不同的色彩和仪态带给访客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形成美的享受。

图2 “云朵上的美丽村庄”景观参考图(图片来自百度)

(三)绵虒镇大地景观节点设计

1.现状分析

绵虒镇位于都汶高速必经之路上,地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属高山峡谷地貌,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冷凉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绵虒镇是古文化集镇,遗存有奎星阁、禹王宫、老城墙等古迹,境内有大禹故里旅游区。目前,部分居民进行旅游接待服务,而且规模较大。所属羌锋寨是羌族地区唯一建在平坝上的用石头建造的羌寨,寨中的碉楼高30米,呈方形,有500年的历史,碉身上还有费孝通撰写的“西羌第一村”5个大字。这里有大禹的出生地石纽山,依山傍水。男女均着云云鞋,说羌语,吃蒸蒸饭、烧馍、荞面等,饮咂酒、唱山歌、跳莎朗,特别是女性,习惯坐在门口挑花刺绣。

2.设计方案

(1)羌峰村节点

节点定位:沿线服务接待、乡村休闲、民俗体验。

节点主题:展示羌族建筑文化。

场地选择:处于317国道旁,羌峰村所在的河谷平地。

场地现状:有高速通过,用地空旷,植被零散单一。

景观名称:高楼之母

图3 “高楼之母”景观参考图(图片来自百度)

设计思路:羌寨里最壮观的建筑是碉楼,作为羌人用石头砌成的历史见证。在羌族建筑中,碉楼既承担着战争防御职能,又承担着羌族的宗教功能。运用后现代手法,充分展现碉楼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高楼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功能作用,体现羌族碉楼的开创价值。

设计方案:把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碉楼结构与现代社会的土地利用、居住改善等结合,设计碉楼高楼。昭显出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的原始来源,寓意羌族是世界高楼建筑之祖。设计采用“小山梯田”一样的建筑模式,每个“小山”中都拥有住房和办公区域、广场和购物中心、博物馆和休闲区域。所有建筑的屋顶和平台还将串成一座生态公园,用于改善城市中的区域气候和通风。每座“小山”周围被植被所环绕,各楼层之间的流通系统将会把水储存起来,用于日常的浇灌。

(2)大禹故里文化旅游区节点

节点定位:沿线服务接待、大禹祭拜、生态农业观光、乡村度假。

节点主题:展示大禹治水功绩。

场地选择:处于都汶高速旁,大禹祭坛上的河谷平地。

场地现状:有高速通过,用地空旷,植被零散单一。

景观名称:延伸的河堤

设计思路:大禹治水是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其治水的方式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其治理中国河流水系的功绩与世无双。通过河堤与岷江河流的巧妙结合,来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设计方案:使用两种景观进行拼接,位于陆地上的是广场,广场设计采用鹦鹉螺这一特殊自然形,其中点缀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的中国版图图案。在鹦鹉螺形成的禹贡九州版图案上,人行走其中非常奇妙,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张力将你吸入其中。位于岷江河流中的是螺旋形的防波堤,通常防波堤是笔直的,作用是防止河水侵袭陆地,但当遭受巨大的地震灾害或者是山体滑坡等灾害时,防波堤是不堪一击的,河水会直接漫过防波堤摧毁沿岸的建筑。通过螺旋状的防波堤的设计,表达出人们对河流的重新思考,人类不应该阻碍河流,而应该与河流和谐相处,向祖先大禹学习,要疏导河流而不是阻挡河流,修螺旋状防波堤延伸到河流中,似乎要把岷江抱在怀里,情感上由抗拒变为了拥抱,行动上也从“堵”变成了“疏”,中国古老的治水经验与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高坝水库和城市河堤的修建都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图4 “延伸的河堤”景观参考图(图片来自百度)

(四)县城威州镇大地景观节点设计

1.现状分析

县城威州镇位于都汶高速的重点,是全县经济文化中心,是人口集聚最多的城镇。城区四面环山,城东抵围顶山,城东南有玉垒山和姜维城山,城西有羊龙山,城北有龙山(布瓦山),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于保子关山脊两江桥头,羌寨村落依山傍水分布于江河两岸群山。沟壑纵横、岭峦错落,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是岷江上游有名的干旱河谷地带。目前,县城的会议、休闲、接待功能较为突出,形象展示极为重要。

2.设计方案

节点定位:服务接待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休闲。

节点主题:展示综合性的地方文化内涵。

场地选择:处于317国道旁,岷江河谷地带。

场地现状:有高速通过,位于城市入口处。

景观名称:圆形地震波广场

设计思路:运用线条、几何图案等,展示大自然的神秘与膜拜。

设计方案:由于汶川县城用地较为紧张,因此,广场可以作为城镇居民休闲场所。设计中以圆形广场为场地特征,以地震波为主导线条,利用直线、曲线、射线、波浪形、圆形、三角形、立方体和其他东西,打造地震波广场。设计的特别之处在于一组平行线与一组同心圆相交。直线是开放的,代表发射;园是封闭的,代表收缩,二者相交产生了联系,引人联想到宇宙的结构、大地的结构,两者相交,形成一种切割,产生神秘寓意。通过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和时间的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贴切地感受自然,进而在经过处理过的自然场所中感受设计者所传达出的更深层含义。

图5 “圆形地震波广场”景观参考图(图片来自百度)

六、结语

大地景观是我们的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它来自于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来自于探寻远离洪水和敌人侵扰的过程,来自于土地丈量、造田、种植、灌溉、储蓄水源和其他资源以获得可持续的生活的实践。生存的艺术反映了真实的人地关系,而正是这种真实的人地关系给予人们文化归属感以及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大地景观规划就是要重归土地,重拾在自然灾害经验中、在城镇选址、土地耕作、粮食生产等方面累积的生存艺术,重建我们对地方的文化归属感与精神联系,实现我们在这个区域诗意的栖居[10]。

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生物多样、景观奇特、文化独特是汶川县自然人文景观的总体特征,但也存在着生态脆弱化、景观碎片化、纹理断裂化的明显缺陷。汶川大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从自然地貌、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要素入手,把汶川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适宜性好、景观连接度高、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生态修复典范区。

[1] 俞孔坚. 生存的艺术: 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 建筑学报, 2006(10): 39-43.

[2] 俞孔坚. 景观作为新城市形态和生活的生态基础设施[J]. 南方建筑, 2011, 143(3): 10.

[3]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M]. 黄经纬, 译.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4]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 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M]. 程里尧, 译.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 胡宝荣.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汶川县地震前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09.

[6] 王益谦. 汶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EB/OL].[2014-08-01].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 s.aspx?k=20080723111922585.

[7] 李大庆. 汶川: 生态环境和城镇建设显著改善[EB/OL].[2014-08-01].http://finance.china.com.

[8] 于洋. 论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张力体现[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 白舸, 顾柯. 向大地艺术学习——本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方式的思考[J]. 华中建筑, 2010(1): 39-41.

[10] 俞孔坚. 回归景观设计学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原[N]. 中华建筑报, 2013-02-05(11).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Nodes Design——Taking Wenchuan County for Example

WU Qi-fuCHEN Ji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610066China)

The landscape is a kind of large-scale regional landscapes. This kind of regional landscape is not formed by nature, while it is a harmonious ecological landscape system between culture and nature formed by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methods based on the organic renewal of ecosyste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eco-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 geological vulnerable area. This paper takes Wenchuan County for example, divide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Wenchuan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climate condition, landform,eco-environment, historic culture, folk costumes and other elements. Particularly, one is the three-dimensional multi-layer landscape based on the axis of linear corridor, and the other one is the landscape nodes based on the core consisting of scenic spots and important identification locations along the line. Moreover,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sign thoughts of landscape nodes, such as the mother of high-rise building, nirvana of phoenix, outspread river levee and earthquake wave square, for the towns of Yingxiu, Weizhou and Miansi and the Radish village.

landscape; Wenchuan County; landscape corridor; landscape node

大地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区域景观。大地景观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自然生态系统有机更新的基础上,通过科学与艺术手段,塑造出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生态景观系统。大地景观规划对于地质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有重要意义。以汶川县为例,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将汶川县的大地景观规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线形廊道为轴线形成的立体型多层次的大地景观带,二是以沿线的景区景点和重要标识地段为核心形成的大地景观节点。并以映秀镇、威州镇、绵虒镇、萝卜寨为具体设计对象,提出了高楼之母、凤凰涅槃、高楼之母、延伸的河堤、地震波广场等大地景观节点设计思路。

大地景观;汶川县;景观廊道;景观节点

2014-09-30

汶川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师范大学校地合作项目“汶川县旅游发展前瞻研究”子课题.

吴其付(1976-)男,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陈静(1990-)女,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生.

编辑邓婧

P596

A[DOI]10.14071/j.1008-8105(2015)01-0107-06

猜你喜欢
汶川县大地景观
大地之歌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裂开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