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痰湿内蕴证与脂代谢紊乱关系初探

2015-10-31 00:41余阳洋陈咸川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蕴中医药大学斑块

余阳洋 倪 伟 陈咸川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上海 200032)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痰湿内蕴证与脂代谢紊乱关系初探

余阳洋倪伟陈咸川△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上海 200032)

目的:探讨EH合并CAS患者痰湿内蕴证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测定EH合并CAS痰湿内蕴、非痰湿内蕴患者的TC、TG、LDL、HDL,统计异常率,并相比较。结果:EH合并CAS痰湿内蕴证与非痰湿内蕴证患者,在血脂TC、TG、ldl间有明显差异,在hdl无明显差异。EH合并CAS痰湿内蕴证与非痰湿内蕴证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在tc、tg、ldl之间有明显差异,在hdl间无明显差异。EH合并CAS痰湿内蕴证患者tc、tg、ldl值均大于非痰湿内蕴证患者。结论:Eh合并CAS痰湿内蕴证患者与脂代谢紊乱可能有关。

高脂血症不仅可以加重心脑血管患病风险,还可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随着肥胖病人日益增多,我国血脂异常患者逐年上升,脂代谢紊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1]。脂肪浸润学说为EH合并CAS的发生机制之一,通过血脂管理稳定能逆转EH合并CAS的斑块。在中医中EH合并CAS称为“痰浊”、“眩晕”,脂代谢紊乱命为“脂膏”,其病理因素都有“痰”“湿”,可见两者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探讨两者之间联系,作者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所观察病例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及住院部的老年EH合并CAS患者,共78例,其中痰湿内蕴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85.62±1.61岁。非痰湿内蕴患者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60~95岁之间,平均年龄84.67±1.6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已排除脑血管意外,心功能不全,恶心肿瘤,精神疾病等。

诊断标准 参考《2010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采用探头频率为7.5MHz的美国ATL.HDL-5000型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由固定人员检测双侧颈总、颈内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单位mm)及内径、腔内是否有斑块形成及位置、大小、数量。颈动脉硬化的诊断:CAS是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系统任意一个血管节段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动脉内膜一中层(IMT)增厚或粥样斑块之一,即认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颈内动脉IMT>1.0mm,分叉处(膨大处)IMT>1.2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若IMT>1.3mm为有斑块形成。血脂的正常范围值依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TC<5.18mmol/L,LDL-C<3.37mmol/L,HDL-C≥1.04 mmol/L,TG<1.70mmol/L[3]。

痰湿内蕴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治疗眩晕证的痰湿内蕴证。痰湿壅盛证:眩晕,头重如裹,头痛,胸闷,呕吐痰涎为主症。心悸,失眠,食少,口淡,苔腻,舌胖,脉滑为次症。辨证分型符合主证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并结合舌苔和脉象,由两名主治医师辨证即可诊断。

研究方法老年病人均予高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测后,入选符合EH合并CAS患者者共78例。多有入选患者均检测血脂,采血之前,避免高蛋白饮食,服用降血脂药物者停药2周后入选实验,标本均置于干燥抗凝管中送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生化实验室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170S)测定血脂TC、HDL-C、TG、LDL-C,操作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作每日质控。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查,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血脂比较通过秩和检验后,发现痰湿内蕴证患者TC、TG、Ldl值均大于非痰湿内蕴证患者相应的TC、TG、LDL值。且痰湿内蕴证与非痰湿内蕴证患者血脂TC、TG、LDL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痰湿内蕴与非痰湿内蕴症血脂情况(mmol/L)

脂代谢紊乱发生率比较以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正常血脂水平为切点: TC≥5.18mmol/L为异常,LDL-C≥3.37mmol/L为异常;HDL-C<1.04mmol/L为异常,TG≥1.70mmol/L为异常。通过卡方检验后发现,痰湿内蕴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在TC、TG、LDL中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HDL中没有统计学差异。

表2 痰湿内蕴、非痰湿内蕴证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比较

讨论 本研究发现,EH合并CAS痰湿内蕴证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于非痰湿内蕴证患者,故可认为EH合并CAS痰湿内蕴证与脂代谢紊乱发生存在一定关系[4]。从两者中医发病的病因病机相似,病位同在脾脏 ,病理因素同为“痰”及两者相联系的西医发病机制,都可予以证明。老年EH合并CAS在中医中命名为“痰浊”“眩晕”,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因痰致眩”的理论。“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EH合并CAS密切相关的“痰”主要指祖国医学所说的“无形之痰”。“无形之痰”的产生,其始动因素在于或过食肥甘,或毒邪内侵,或情志失调导致五脏之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水谷难以化生精微,脾失健运,聚而为痰。可见其病位主要在于脾脏。关于血中之“痰浊”的病理实质,现代医家研究认为“痰浊”多反映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而EH合并CAS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又为脂质代谢的异常,故表明了EH合并CAS与痰浊的密切的关系。

古人关于血脂的存在的初步意识源于张景岳在《类经》中关于脂膏与血的关系:“精微和合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由此可见,膏作为津液之稠浊者,与津液同源,是人体血的成分之一,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认为,“脂膏”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湿、浊、瘀。因此,“脂膏”是多种病理因素所致的综合病理反应,以痰浊瘀血为标,肝肾不足、气阴两虚为本。“脂膏”的病位主要在脾、肝、肾三脏。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精亏虚加之嗜食膏粱厚味使津液失调,停留成饮,凝聚成痰,痰浊内聚,酿为脂膏,注入血脉是其关键病机。可见脂代谢紊乱与EH合并CAS在中医中都有相同的病理因素“痰”,病位“脾脏”,及相似病因病机[5]。

西医中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发病机制之“脂蛋白滞留-应答学说”,含ApoB脂蛋白黏附滞留于血管内皮下层,在细胞外基质分子作用下发生氧化修饰,在来源于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的刺激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大量吞噬氧化修饰后的LDL,再转化为泡沫细胞;以非适应性炎症反应为主的局部生物学反应继发于LDL滞留之后,进一步促进了脂蛋白的滞留和病变进展,从而导致AS斑块[6]。且有大量实验证明通过调节血脂降低LDL-C阻止AS进展;升高HDL-C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减退;降低LDL-C同时升高HDL-C逆转AS斑块。来稳定斑块已被广泛应用。可见其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好转与脂代谢密切相关。

从本次实验可得出,对于EH合并CAS伴脂代谢紊乱患者,在治疗上除针对原发病外,可考虑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化痰,祛湿,健脾等中药。也可推断出,EH合并CAS伴脂代谢紊乱患者中医辨证多为痰湿内蕴证,但具体证实还需大量病例调查。这给予临床治疗及辨证此类疾病带来了一些新思想。

[1] 陈分乔,许文忠,董旭,等.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的关系[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90.

[2] 李仕林,苏虹,雷亚玲.李军教授从痰瘀论治高血压病的思路[J].现代中医药,2010,30(4):1-2.

[3] 王端可,张丽妍,张强,等.309例高脂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9):67.

[4] 王昕雯,杨康群.荷丹片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高脂血症临床应用进展[J]. 陕西中医,2014,35(2):246-248.

[5]陶亮,陈民.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105-107.

[6]赵水平.老年人血脂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4):274-275.

(收稿2015-04-10;修回2015-05-20)

R541.3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0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上海 200437)

主题词 高血压 老年医学 @痰湿内蕴证 脂类代谢紊乱

猜你喜欢
内蕴中医药大学斑块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