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编辑部
我国芦荟健康产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
文 | 本刊编辑部
芦荟
本栏目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协办
继2010年第一份芦荟产业报告面世以来,我国芦荟产业逐渐向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产值从2010年的不足百亿飙涨至2013年的300多亿元人民币。为了更好地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经验,摸索发展新路径,经过几年的悉心准备,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再次推出了芦荟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专著——《中国芦荟产业发展报告》(2014)。
在我国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转型阶段,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强。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产业之一,健康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健康产业的一部分,随着民众对芦荟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芦荟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广泛,该报告认为,芦荟产业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
芦荟化妆品产业方兴未艾。芦荟安全无刺激,且具有防晒修复、保湿美容、去屑等功效而深受市场青睐。报告显示,完美中国、北京昭贵、台山美环健、自然堂、美即、六神、成都赛维、广州雅丽洁等一批知名品牌的芦荟日化品销售年增长率显著,芦荟在日化行业前景看好。
芦荟保健品行业需求旺盛。保健品行业是芦荟产业最早涉足的产业之一。报告研究分析认为,2014~2016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对库拉索芦荟凝胶和全叶粉的采购量为50~75吨/年,采购金额预计为3000万~4500万元/年。
芦荟应用日益广泛。芦荟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迅速成为各种饮料、酸奶、果丁添加物,除了传统芦荟食品外,开发出芦荟口服液、胶囊等,受到市场追捧;在医药行业,芦荟多种活性成分在促进伤口愈合、治疗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动物饲料领域,芦荟加工副产品作为饲料添加物不仅降低了饲料经济成本,而且对于减少兽药、激素使用量有一定好处;在纺织行业,芦荟制品可作为贴身衣物进行穿着,为纺织业带来保健性的革命。
从分子层面到应用领域,近年来芦荟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报告分别从芦荟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研究、成分安全性评价研究、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应用开发新亮点及产业设备设施等多层面、多方面介绍了芦荟产业科技创新新进展,梳理了近年来行业内重大技术突破与成果应用。
同时,报告也指出,在基础研究方面尚未厘清芦荟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仍欠缺系统性研究,如何快捷简单地进行活性筛选,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芦荟非安全性成分的去除与其科学利用将会是高水平、高回报地发展芦荟健康产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年来,国家对芦荟在内的新食品资源等部门规章和管理办法愈见清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支持增加,芦荟产业相关品种标准、原料制品标准、食品产品标准、化妆品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等日趋完善,与此同时科技强力支撑,这些都为芦荟产业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如图1所示,据该报告预测,到2016年全国芦荟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超过25%。
虽然芦荟产业潜在市场需求大,产业前景大好,但报告分析认为我国芦荟产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芦荟产业目前仍面临中小加工企业较多的问题,整个行业生产设备落后,所开发的芦荟产品大多属于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的大路货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够,高端产品普遍缺乏,使得芦荟种植和原料制品与后期终端产品加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是芦荟及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不足,使得从种苗繁育、栽培、植保到鲜叶、中间产品、终端产品等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缺少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难以满足现代化、国际化需求。
三是产学研结合力度不够。我国学术界对芦荟的研究起步较晚,参与其中的科研机构和学者也比较少,缺乏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持,有关芦荟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相对于飞速发展的芦荟产业来说,显得非常薄弱,对于支持芦荟向高、深、精发展更是力不从心。
为此,报告在对芦荟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链价值增长点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保障、投资护航、人才建设、机制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发展芦荟健康产业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据介绍,该报告在大量翔实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系统地总结了芦荟产业现状、发展特点、科技创新和产业大事记等内容,分析了芦荟市场需求与发展环境,其所凝练的发展经验有望影响芦荟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为促进我国芦荟产业在新经济常态下向健康产业更好更快地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撑。
2010~2016年全国芦荟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