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创新与实践的前提是理解,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要以理解为其出发点和最高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从促进学生理解这个视角出发,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本文从网络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学习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该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网络课程;理解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120-03
目前网络课程比较重视资源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呈现,但这些资源大多数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而忽视了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和学习活动这两个重要的维度,不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解决不了“促进学生理解”这一教与学的本质问题。如何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从学习者出发来设计网络课程,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是目前网络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从“促进学生理解”这个视角出发,以“为理解教学模式”为指导,从网络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做了一些尝试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理解视角下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理解”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明白、了解、懂得”。从教育哲学的观点来看,理解是一种倾向和能力。[1]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还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生命及生活的意义,所以理解本身就具有教学价值,知识、技能、理解这三者共同构筑起我们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知识,应是教学的最高追求。注重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的宗旨应是为学习者提供机会,真正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习者能够深入地理解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世纪90年代由斯宾塞基金资助的零点项目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了“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价四个组成部分,该模式解决了理解教学中“为什么要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是否理解”这四个理解教学的基本问题。[2]注重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应从该模式出发,结合网络课程特点,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设计、完善学生积极参与能有助于形成理解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
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以理解的维度安排课程内容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它包括功能设计和知识内容设计两个部分。注重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内容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去设计。
1.网络课程功能设计
网络课程功能设计以“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为导向,围绕“为什么要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是否理解”这四个理解教学的基本问题来进行。设计时将功能分为理解学习引导、理解学习、理解学习支持、理解学习评价、理解学习深化这几个模块,其中,理解学习模块是核心,其他模块对该模块起帮助和促进作用,通过这几个模块的组合全维度地促进理解目标的达成。各个模块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以该结构为导向,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为:①理解学习模块是网络课程实现理解学习的关键,通过理解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理解学习。它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习活动、参考资料等几个组成部分,用学习活动引导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开展。②理解学习引导模块是在学习前对学习者进行启发引导,让学习者带着理解的目的有备而学。③理解学习支持模块是学习者在理解学习过程中,针对理解主题,自由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学),并可通过该模块以合适的方式向教师和同伴求助(助学)。④理解学习评价模块是对学习者网上学习活动进行实时适当的评价,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其后续学习指明方向。⑤理解学习深化模块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本课程的拓展学习内容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性学习。
2.网络课程学习内容设计
格兰特·威金斯将理解分为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实现六个维度。[3]每个维度代表了理解的不同层次,理解水平决定了学习内容的安排,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实现过程。首先,要选择那些有理解价值即在课程内容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持久性的价值,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潜能的理解主题。其次,一门课程理解的主题肯定不止一个,选择出那些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后,将主题根据理解的层次和水平进行区分,按理解水平成递增趋势排列、组织课程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设计采用的是“模块—主题—问题”的结构:一是根据课程理解目标和知识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分成六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又呈递进关系;二是根据每个模块的理解目标,确定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
理解性学习目标的设计:以理解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设计,在引导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将理解目标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更高层次目标,将学生学习的重心放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理解上,在理解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理解性目标不是教材目标的形式化,而是要具体地界定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哪些观念、关系或问题,以及要达到什么程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过程,因此,理解性目标要注意分层级地进行,且目标之间要相互关联和不断深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如可设计理解性目标为从基于问题理解目标到主题理解目标,再到模块理解目标的递进结构。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设计知识目标和理解目标的双目标引导方式;对于实验教学部分,设计技能目标和理解性目标的双目标引导方式。理解目标要在学习活动之前公开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带着目标进入学习活动。下页图2是理论教学部分模块四——主题1教学设计概述的双目标引导式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活动开展理解过程
网络课程的学习活动应是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利用已设计好的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环境,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过程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主动内化知识、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首先,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知识、技能、理解三个目标为引导,围绕理解的维度,对学习活动进行排序和结构化,形成学习活动序列,以促进更有效的学习。可根据理解维度将学习活动分为初级理解学习活动、中级理解学习活动和终极理解学习活动三类。初级理解活动主要适合解释或诠释维度的理解目标实现,其活动方式主要是交流讨论;中级理解目标适合应用维度的理解目标的实现,其活动方式是一系列探究活动;终极理解目标能够涵盖前面理解活动所要达到的理解层次,其活动方式主要是协作应用。
其次,要根据知识类型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任务,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例如,自然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围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假设,引导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诱发学生得出结论,以及引领学生展开验证等基本环节进行;人文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理解与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社会需要以及个人生活的知识,从而真正学会做人;社会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建立正确的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达到社会知识学习的理解性目标。[4]
从任务情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建议和任务成果的设计这三个方面说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方法:①理论教学的学习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将问题情境化呈现,在交流、反思中达成知识理解的目标。由于学生经历了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等五个环节设计活动过程,所以活动的过程成为一个引领学生反思各种思想、反思现实和反思个人的过程。活动成果设计是让学生体验、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反思成果,而不是对一些观念和立场的机械强化和汇总。活动的形式包括阅读、交流讨论、反思等。②实验教学的学习活动以任务为驱动,在虚拟情境中进行实验和体验,在完成成果中达成应用技能的目标。活动成果设计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如可以设计让学生写研究报告、创作作品等。活动形式包括体验虚拟情境、网络探究、作品创作等。
结语
本文从促进学生理解这个视角出发,提出了注重理解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主张,希望能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一些帮助。网络课程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让网络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明选.论网络环境中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2]王会,张琨.哈佛“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及其应用实例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
[3]Grant Wiggins & Jay Mc Tighe.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王均霞.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J].教育信息化,2010(17).
本文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多维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5JDZ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