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策略

2015-10-30 00:56祝全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验高中数学应用

祝全力

【摘要】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愈加突出,《高中数学新课标》也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体验、生产与发展”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高度重视。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分析,深入探讨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体验 生成和发展 应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2-01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色彩明显。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校效率,成为教学工作者高度关注的课题。高中数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教育体制中对于分数、成绩的重视程度仍然没有改变。数学科目在高考中的比重尤为巨大,也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重灾区。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考能力有着很大的限制。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僵硬,启发式教学应用较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1]。正式基于此种现状下,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展开了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体验、生成和发展”正是其中重要一种。

二、高中数学“体验、生成和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提升数学教学人文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于学生的理性思维。但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人文色彩,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挖掘。基于对数学教学方式的传统性认识,更多的人认为数学应对单纯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而感性思维模式则会在语文、英语等学科中实现。随着数学教学理念的进步,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对数学的人文性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生成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运用,在题目设置上更加人性化,从而消除数学上的冰冷,使数学教学更加具有人情味,缓解学生上课压力,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培养出能够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公民,我们还要让我们所有的人成为幸福的人。”数学教学的人文化,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

(二)广泛应用数学史料,提升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引经据典,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公式、概念以及例题讲解,教师如果一味单纯的讲解,效果自然难以理想[3]。教学概念的讲解过程需由浅入深、由里及表,因此,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地应用。在印度中有一个关于“国王、象棋、麦粒”的故事,其中考查了学生的对于乘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讲解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在教材中,存在着大量有关数学典故,教师应该对其熟练掌握与运用,提升数学趣味性。高中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知识点一直都是高考中必考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韦恩图的历史渊源进行介绍,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三)强化情景设置,注重学生心灵体验

数学情景的设置能够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数学场景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情景模式的设置,主要应用于对相关公式、概念的理解上[4]。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定义”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椭圆,然后对公式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太大的兴趣,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在“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模式,提升学生对圆锥的理解与认识。将学生分组,准备一个刀片、橡皮泥圆锥、注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要求学生观察静止玻璃杯水面的形状,然后倾斜再次观察。此时,要求学生利用刀片将橡皮泥切出椭圆形。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四)加强师生、生生互动,生成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经常通过小组划分方式,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体验、生成和发展”的教学策略中,教师应创作一切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实践。例如,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活动中[5]。积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对比三种基本证明方法,并引导其进行灵活运用,对不等式加以实践与研究。如:

“已知a≥0,b≥0,且a+b=1,求证 :(a+2)2+(b+2)2≥25/2”。

在上式中,学生通常会采用基本证明方式加以证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构造直角三角形、三角代换等方式进行证明。如利用几何方式求证:

在平面坐标系中,取线段x+y=1(1≥x≥0),将(a+2)2+(b+2)2视为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距离平方。由于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点与该直线中的任意一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d2=(∣-2-2-1∣)2/2=25/2, 因此(a+2)2+(b+2)2≥25/2。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指引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新方法、新策略,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五)加强创新性思维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教学感悟,从而有助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通过“体验、生成与发展”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成为课题上的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角色,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探索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体验、生成和发展”教学方式运用,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性教学方式,情景设置与人文性教学,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创新性思维,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喇玉萍.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生成和发展”[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8):59-59.

[2]薛玉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融入“体验、生成和发展”理念[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6):13-13.

[3]廖艳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生成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4,(43):89-89,90.

[4]王立荣.让高中数学知识呈现符合学生认知[J].新课程·中旬,2014,(4):66-66,67.

[5]封福洪,刘超.“体验型”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建构刍议[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3,(8):3-5.

猜你喜欢
体验高中数学应用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