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雄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9-02
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层上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有一类学生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即学习、生活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严重影响着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共同的表现是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主动性,自卑、敏感、自暴自弃,尤其是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学习成绩往往不及格。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成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中职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基础差、能力低。体现在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考分低、厌学等方面,是数学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把握学困生的特征,弄清楚其形成的不同原因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本人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中职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评价,总结出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品质较差,缺乏求知欲望
学习品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往往是上课不认真听讲,缺少思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解题过程没有步骤,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后自学能力差,不愿意深入思考,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考试成绩自然不高。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易受干扰,抄袭作业,只求速度,应付了事;不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记忆和定理的掌握,甚而有些人睡觉、玩游戏。其结果必然是一知半解,积重而返。
2.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意志薄弱。表现在学习中怕数学,烦数学,不愿多听多练多做。特别是对某些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很少会主动去寻找致错的原因和解题的方法。其中大部分人不善于调动自己的智力情绪,没有任何兴奋感,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更不要说找一些参考资料精研加强,悟出道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必然导致学习兴趣缺乏,学习能力下降,甚而放弃学习。
3.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策略不当
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重要因素。初中毕业,年龄偏小,贪玩好动,学习的自主性差,不善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合理的科学学习方法。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自行进行比较,前后融汇贯通,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和操作性,只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效果和进行试卷分析。这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成绩难以提高。
4.教学方法偏差、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是影响学生的又一大因素。教师对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掌握不够,讲课内容和速度让学生无法适应。稍微绕点弯的问题学生就思考不出来,如果再出偏题难题,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其次,教师讲课忽视了数学学困生的存在。老师讲课,下面吆喝,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那只是几个优等生在与老师“互动”。其实,学困生往往闭口不语而做他想或玩。再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难以反馈,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这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优等生越来越好,差生越来越差。
二、数学学困生的解决对策
以上是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下面浅谈一些解决对策。
1.激发好奇心,培养数学敏感度,提高兴趣
中职学生年龄大多16、17岁,社会好奇心较强,且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较复杂。而数学学困生却因各种原因而使其数学好奇心一闪即逝,这就需要老师从外部刺激激发。教师应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和数学魅力,将其心思引导到课堂上来。例如:一个农夫有17头牛。他临死前立下遗嘱,要把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长子分一半,次子分三分之一,三儿子分九分之一。他死后,三个儿子怎么都分不清,你能帮他们分清楚吗?让他们体验和欣赏数学游戏的奇妙性,形成自觉学习和追求新知识的倾向。
2.找困难、找原因,耐心指导,树立信心
教师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数学学困生,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老师应积极主动的与他们交流思想。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困生本来在学习上下的工夫较少且不爱复习,不想练题。所以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方法不适当、畏难害怕所至。例如,对问题“已知等腰底边长为8cm,求此三角形的顶角”。学困生往往只画等腰三角形,却想不到做底边的高线从而引出半角公式来解题。所以,要在反复的、深入浅出的教学分析中,使学生达成理解基础知识的目的,还要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派上用场,以提高其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小结的习惯,督促学生勤练题,慢慢的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由“活”到“悟”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1]张海东.《情景问题引入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