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仁坤 王昌福 胡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学主观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素质、成绩而研发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为题,主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6-02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素质教育都处在关键节点。首先,文化课程,高中毕业就会面临着高考,此时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对学生成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未来学业道路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将严重阻碍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无法消化接受应试化的、教条化的课本知识,对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自主学习观念不强烈是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个性能力以及素质发展为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实现学校、课程、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其中教师若想得到有效发展,那么学生与课程的全面发展是其基础;教学硬件设备、教学软件若想得到发展,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基础。要想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的切身参与协助是关键。学校的教育成果若想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其前提,然而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还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的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开发中去,这样才能全面、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发展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育严重束缚了教师与学校,教条化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并且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不错成绩,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必须要将这一问题解决。首先,在课本的内容上要做出改变,为学习增添一些选择性内容以及兴趣内容。其次,在知识的传授方式上要做出改变,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课本内容作出了调整,但是传授方式还是按照教条的形式,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将不会有太多改观。针对这方面的开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调查学生文化课程的个体差异、生活知识的了解程度、生活实践能力等等,然后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制定相应的校本课程。
2.在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源头,例如,在高中政治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政治知识与当前热点时事内容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3.利用心理发展、爱好、兴趣、年级等等几个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类,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要以这些分类为依据。
(二)强化学习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素质能力得到实用性提高,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指导方法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针对性、实践性这是学习策略与学习指导必不可少的特征,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自强自信、自主独立的素质精神。
2.实践课程模块的增加也是校本课程增加的关键点。所谓实践课程就是要在内容上多多体现实用价值,重视研究性的学习内容。要想改变、革新学习方法,课程设置是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在课堂上多增加交流、合作等等环节。例如: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英语是一门综合课程,兼具着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切不可让学生死记单词与语法,应该多设置学生间的英语交流,如可以根据英语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习印象。
三、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技能、个人喜好、思维方式都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能够与学生个性化差异相匹配,就要求在校本课程组合内容必须要实施个性化设置,这样学生便可以从自身的爱好与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和自身发展相关联的个性化课程组合。然而要想将此种校本课程有效设置,就要求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个体上的差异、知识掌握的框架与结构,设置符合其自身特征的课程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将有重大帮助,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高考成绩。
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含量,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有效学习指导目标,这是标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要求与前提,以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仁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8:25.
[2]宋贤.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和形成性评价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