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教材,让数学回归生活

2015-10-29 11:54邱雅琴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分数

邱雅琴

摘要: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应摒弃以教材教教材的教法,灵活运用教材,让数学回归生活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达成的共识。努力改变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活用教材;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72-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教材入手,深入研究,用活教材,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活学、活用。在课堂教学时,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把教学植于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下面我结合《认识几分之一》一课,谈谈如何用“活”教材,让数学回归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主动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例题1时教材呈现了一幅两个小朋友分东西的主题图。照教材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难于调动起来的。我在教学时,考虑到生活中经常也会碰到分东西的情景,于是“活”化教材中的情景,把它与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星期天,明明和兰兰去公园玩,瞧他们带了哪些食物?学生看图回答,我相应出示实物(矿泉水、苹果),学生看了很开心。接着我问:怎么分他们两人会满意?谁来分一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被调动起来,个个都想试一试。学生分完实物后很快能回答两人分的一样多就会满意。我顺势推舟追问:两人分的同样多叫什么?学生回忆起以前学习的知识:平均分。接着出示蛋糕图片让学生来平均分,学生就会把蛋糕先对折再一分为二。引出分数1/2,然后对照分好的蛋糕图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趣味性比较强,学生乐于参与,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感悟这节课平均分的重要性。还注重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学习的内容置身在现实的背景中,唤起学生原有的经验,学生很自然、很实在地感知到:在我们生活中不仅仅存在整数还有分数。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有了依托。另外,还使孩子们在上课的开始就有了兴趣,在兴趣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活化“生活经验”,突出“数学思考”

生活经验是对一类具有同样性质的生活情境结构的抽象,这种抽象是以自悟的形式在生活环境中积累下来的。数学生活化的关键在于构建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背景的联系,而不是生活素材的简单介入。作为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例2时,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1/2和1/4,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学生往往搞不清楚。为了让学生能清楚明白简单记住比较的方法。我先让学生分组,左边学生表示1/2,右边学生表示1/4,猜想1/2和1/4哪个大?学生有说1/2大,有说1/4大。问1/4大的学生为什么?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生活中2比4小,所以1/2比1/4小。我顺势推舟,回答的挺有道理,生活中2比4小,所以分数1/2比1/4小,大家同意吗?很多学生同意了,但是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1/2大。我说你怎么证明?他把同桌的图片和自己的比较一下,比较了涂色部分后,大家异口同声1/2大。我追问为什么?那站起来学生回答,一个圆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正是我想告诉学生的。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从生活经验迁移过来,让他们自己发现是错误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究出方法,效果明显比我一味的讲解好,学生也印象深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应该远远超越“生活数学”的范畴,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实情境,要将数学活动与已有数学知识整合。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优化“数学练习”,突出“生活元素”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研究一些毫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问题。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两道生活化题目。第1题出示法国国旗,让学生联想,说说联想到哪个分数?学生想到1/3。追问:谁是谁的1/3?再出示我国国旗,让学生观察五角星,你联想到了什么分数?这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主动发现分数。第2题,出示巧克力你联想到了什么分数?怎样分?

你还联想到什么分数?怎么分?

巧克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两道练习的设计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让学生很好地巩固对分数的认识。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也给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分数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可怕的分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