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的苏式品德课堂特点

2015-10-29 11:47张惠芳
关键词:品德课堂创新生活

张惠芳

摘要:叶圣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教育改革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教为不教思想、养成习惯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等。学习与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那么,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的品德课堂应具备怎样的特点?本文通过三个案例,阐述了“以生活为基石,体现学生本位,凸显从容、丰实的苏式课堂特点”、“以研索为核心,体现过程本位,凸显灵动、觉悟的苏式课堂特点”、“以创新为推力,体现能力本位,凸显共生、智慧的苏式课堂特点”的观点,积极践行了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品德课堂;生活;研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31-2

叶圣陶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20世纪我国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它具有普遍意义、当代价值和民族风格。叶圣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教育改革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教为不教思想、养成习惯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等。[1]笔者认为,学习与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正如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所说:“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一、品德课堂的研究重点

品德课堂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所在,是真正培育德性的所在。[2]叶老认为:学生决非“空瓶子”,等着“揭开瓶盖,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因此,品德课堂的研究重点应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自为研索”、“自我历练”,在思想、品德上“自辨是非”“自我修养”;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的品德课堂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3]“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述,是他长期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品德学科的教学是一种德育过程,是个体品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或有选择性的道德的社会传递与个体道德体验相统一的过程,它既要有社会正向价值的传递(“教”),同时,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建构,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不教”)。[4]那么,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的品德课堂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1.以生活为基石,体现学生本位,凸显从容、丰实的苏式课堂特点。

品德课堂需要不断开发并优化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叶澜教授告诉我们:“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5]

案例:《诚实的孩子》

小晨是个活泼聪明的男孩。因为静不下心来,他的试卷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天的语文练习卷,小晨破天荒地得了满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可是就在下午发下试卷的不久,他闷闷不乐地走上了讲台。因为他的试卷上有一处明明扣分了,但老师在算分时却漏扣了……

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就有一课名为《皮诺曹的鼻子》。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喜欢用“狼来了”或“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做导入。而我的这个故事就成为了我教学这一课的导入环节,并组织学生围绕这件事展开讨论:小晨该表扬吗?为什么?你或者你的身边有无这样的事例,请你赞一赞。这个例子源于生活,比起那些不是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其他例子,学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显然更有说服力。

生活即教育。“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生活”,这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体验感悟为途径,从而使全体学生从中受益,并最终运用于生活,这就是德育的宗旨所在。

2.以研索为核心,体现过程本位,凸显灵动、觉悟的苏式课堂特点。

品德课堂是围绕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目标要求而展开,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动状态。“儿童的天性本是注重事实的,欢喜自己去做的。”叶老这么说,教育“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学生有自由发展思想的能力”。因此,品德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案例:《我的这六年》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有一篇名为《我的这六年》的课文。实施教学的前一周,我就布置孩子们以“我的成长记录”为话题,收集自己小学六年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或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一棵成长树。话题是树的主干,照片或故事是片片树叶,每张照片或故事边都伸展出许多枝桠来,那是自评、互评的空间。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制的,别具风格的“成长树”,老师、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在学生的“成长树”上做点评、写留言。每一个踏进教室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即将离别的师生们是多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绘制、装饰各自的“成长树”的同时也在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净化。

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才是课程的核心所在。”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淡化课堂模式观,用活动沟通心灵,用体悟培育师生的人格力量,建立一种促使学生在原有人格特征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学习场。

3.以创新为推力,体现能力本位,凸显共生、智慧的苏式课堂特点。

品德课堂的生命力借助于对话,植根于思辨。但对话式的思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先让学生根据思辨的中心内容画出思维导图,教师就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思考过程,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对话式交流,课堂的效果会更佳。

案例:《网络连接你我他》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网络连接你我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或侵害,而后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教学时切忌简单说教,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悟,才能达到自省与自醒。教学中可以以“我看电脑热”为中心议题,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交流思维过程,从中有效地辨析网络的“利”与“弊”。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有效的引导,明确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教师做适当引导后,学生可以只完成图中的空白处,也可以重新思考、罗列利与弊的表象。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叶澜教授说得太有道理了。我们只有用教育的智慧去激发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教育的共赢。品德学科教师的教育智慧就集中体现在爱的艺术上,这种爱是从容的,温润的。我们用艺术的爱传递情感,培育出充满幸福感的学生,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给学生的品行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叶圣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为人生”是其精髓所在,为学生的学习人生,也为教师的教学人生。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苏式品德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教育人生。以生活为基石,以研索为核心,以创新为推力的苏式品德课堂,充分体现学生本位、过程本位、能力本位的新教育理念,凸显“温润以丰厚累积、灵动以注重感悟、共生以激发智慧”的苏式品德课堂特点。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践行叶圣陶教育理念,这将是姑苏教育人永恒的坐标。

[参考文献]

[1]沉默是金.从叶圣陶教育思想所想到的——读〈六位教育家〉有感之三[CP].http://blog.sina.com.cn/hongdulrx,2010(03).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叶圣陶教育论语[G],2005.

[4]成尚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Z]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2).

[5]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三联书店,1999.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创新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浅谈品德课堂探究学习话题的设计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