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啤酒“喝出”荷兰首富

2015-10-29 15:52楚金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5年7期
关键词:弗雷迪喜力啤酒

楚金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并不出众的传统公司一跃而让人望尘莫及。喜力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但公司第四代传人香伦却异常低调,甚至不参与管理事务。

提到荷兰,人们想到的就是橙色、郁金香和风车。实际上,可以作为荷兰代表的还有它的啤酒。荷兰喜力啤酒天下闻名。这家有100多年历史的啤酒酿造商经过海内肯家族几代人打拼,已经成为全球啤酒业的巨人。如今,看管公司的是喜力第四代传人香伦·德卡瓦略·海内肯。59岁的她是名副其实的荷兰首富,2014年福布斯估算其财富为104亿美元。

22岁青年买下400年老厂

喜力的历史始于1864年。当时,年仅22岁的杰勒德·海内肯斥资买下阿姆斯特丹一家有400多年历史的老啤酒厂,经过一番努力,他酿造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啤酒。1873年,喜力啤酒公司成立,它的啤酒口感平顺甘醇,极受市场欢迎,不久就在荷兰打出了名气。

不过,虽然公司日渐壮大,但在上世纪40年代初,由于债台高筑、家庭矛盾和管理不善,海内肯家族失去了对喜力公司的控股权。

1942年6月,18岁的弗雷迪·海内肯进入祖父创建的这家公司。他头脑敏锐,很快熟悉了商圈规则。通过不动声色地购买喜力公司股份,他在1950年终于成为喜力的最大股东,为家族重新夺回了对喜力的控制权。

弗雷迪一心要把家族的这份生意做大。他在产品包装和推销方面有过人的才华,除了亲自将绿色定为喜力的标志色外,喜力啤酒瓶也采用绿色而不是传统的棕色,商标中的三个字母“e”按照他的意见都微微倾斜,让人看起来生动亲切。弗雷迪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卖啤酒,我卖的是快乐。”

1971年,弗雷迪出任喜力公司总裁。在啤酒生意上,他相当富有远见。他是最先认识到可以把啤酒业务扩大到国门以外的欧洲酿酒商。在他的带领下,喜力公司由一家家族公司,发展成为一家由家族控股的股份制公司集团。喜力啤酒不仅渐次进入欧洲其他国家,而且远涉重洋登陆北美、亚洲、非洲、拉美。可以说,喜力公司当年在成为全球品牌方面,远远走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

弗雷迪曾于1983年11月与司机一起遭人绑架,付了1800万美元赎金后重获自由,自此他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1989年,弗雷迪让出了喜力公司总裁之职,但他仍担任荷兰海内肯控股公司主席,并通过这家独立核算的控股公司,控制着喜力公司50.005%的股票,从而保持着对喜力的控股权。2002年1月3日,弗雷迪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78岁。

独生女成唯一继承人

弗雷迪去世之后,喜力公司的控股权交到了他唯一的孩子和继承人香伦·德卡瓦略·海内肯手里。

2002年4月,香伦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出现在媒体面前。她时年47岁,是5个孩子的母亲。由于是唯一的继承人,香伦在1988年就成为公司的管理董事会成员。她和她的投资银行家丈夫米歇尔·德卡瓦略常年生活在伦敦。

米歇尔是曾经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滑雪运动员,目前任喜力公司监管委员会成员兼伦敦花旗集团公司负责投资金融业务的董事会副主席。

香伦在莱顿大学学的是法律,她对喜力公司的事务相当关注,不过,她不像父亲那样对喜力公司的经营事必躬亲,而是把公司的日常事务,交给公司CEO。她并不回荷兰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代表海内肯家族对外发言的事情,也通常是由她的丈夫德卡瓦略去做。

喜力控股公司董事会行政主席弗斯汀表示,香伦的性格有点像她母亲,人品很好,说话慢声细语,非常优雅,非常有气质。

不过,作为喜力公司的控股人,香伦对产品新包装、公司并购等许多生意上的事情拥有最终决定权。CEO在做任何重大决定的时候,都不得不对他的这位主要股东有所顾忌。香伦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定要保持喜力公司的独立性。她对海内肯控股公司的股东们说:“我们要对喜力公司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负责。”虽然一直有人猜测,如果价格合理,香伦有可能愿意出售她在喜力公司的资产,但她的丈夫德卡瓦略排除了出售该公司任何资产的可能性,他说:“我们的任务是把一个健全的公司交给下一代。

十年缔造“喜力奇迹”

然而,香伦接手后,喜力却遭遇空前危机,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不寻常的多雨夏季、“非典”肆虐造成亚洲各地酒店关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到2004年,公司的净利润较往年大幅下降了33%,公司的股价也一跌再跌。

为改变公司现状,2005年负责公司欧亚及中东地区生产的执行委员让·弗朗索瓦·范博迈临危受命,出任喜力公司CEO。范博迈为喜力工作超过30年,是喜力历史上首位非荷兰籍CEO。同时,喜力公司决心对管理层大刀阔斧地改组:执行委员会将由5人减少至3人,高管层人数由36人裁至13人,全球运营区域由6个合并至5个。

与前任CEO的保守不同,范博迈积极扩张。在他看来,非洲、拉美、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对喜力的全球增长战略至关重要。为此,范博迈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收购,通过几桩成功的收购活动,喜力已经牢牢地把当地市场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过去的十年中,喜力公司完成了39项收购交易,也依靠这些成熟的当地品牌顺利地进入了30多个新兴市场。

2011年,位于广州黄埔的喜力酒厂投建,香伦还特地从荷兰赶至参加庆典。

2012年,喜力斥资45亿美元收购亚太酿酒集团,成功让喜力股价涨幅超过40%。亚太酿酒由新加坡星狮集团和喜力合资,在新加坡有约80年的历史,生产虎牌和其他品牌啤酒。

本月21日,喜力在浙江嘉兴市下属的嘉善市投资新厂奠基,项目用地近300亩,总投资达1.3亿欧元,预计明年秋天投入生产,年产量达30万吨,规模超过海南、广州的喜力酒厂。

范博迈的一系列扩张动作,让喜力销售收入持续增加,2011年达171亿欧元,2012年达209.8亿欧元,2013年更是增至212.5亿欧元,净利润15.8亿欧元——业内称之为“喜力奇迹”。

专业化全球化成就霸业

除了亚洲地区之外,在当今欧美各国的首富中,几乎没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财团。相反,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是一个流行的趋势。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并不出众的传统公司一跃而让人望尘莫及。喜力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它原本是一家濒临破产的荷兰公司,弗雷迪在上世纪70年代掌管公司后,富有远见地预见到了欧洲统一市场即将出现,喜力啤酒从而走出荷兰,成为第一个实施了跨国界生存的欧洲啤酒公司。

与喜力公司相似,瑞典的宜家、法国的欧莱雅、西班牙的Zara、韩国的三星,正是因为及时而长久地坚持了跨国战略,成就了公司的一代霸业。(编辑/南风)

猜你喜欢
弗雷迪喜力啤酒
一片叶子落下来
浅谈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场面调度对角色的塑造
喜力®× F1®上海嘉年华即将燃爆魔都
《啤酒》
哼哼猪买啤酒
高品质需要时间雕琢喜力啤酒携手张震再度呈现“总有星发现”营销战役
阳朔啤酒鱼
男人有啤性 才能帅到外太空
把第一部iPhone 6丢进啤酒
临危受命,灵智精实助阵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