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军等
摘要:基于2010年的CGSS数据,利用有序概率模型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原因认知与危害程度认知都会显著影响其减排行为,危害程度认知影响程度高于原因认知;(2)环境问题关注度和公共物品保护意识对公众减排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3)性别和学历对减排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愿意采取减排行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减排行为努力程度越高;(4)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环境问题关注度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程度最高,气候变化危害认知次之,公共物品保护意识排在第三位。
关键词:气候变化;认知;社会责任感;减排行为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10.09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10-0039-05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CGSS2010,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public mitigation actions using the ordered probability model. Result showed that:the public cognition of caus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harm extent cognition both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ublic mitigation action, and harm extent cognitive affected higher than cognition of causes; th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protection to public goods both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ublic mitigation action; gender and education also had a marked impact on mitigation action, and women were more willing to take mitigation action than men, meanwhile, the higher of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more efforts to mitigation action; th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d the highest degree of influence on public mitigation actions of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cognition of harm extent came second, the protection to public goods ranked third.
Key words:climate change; cogni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mitigation actions
近年来,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而受到国内外政府及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持续的气候变化使得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农业灾害,制约我国的粮食生产[1],使得森林病虫害以及森林火灾频繁发生,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2],气候变化对水文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径流量的减少并改变径流量季节变化,进而引起区域性的干旱或者洪水灾害的增加[3]。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分析,大气中的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已上升到过去800年来的最高水平,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增多和土地利用变化是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气候变化的目标与公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一致的[4]。要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就要适当调整人类活动,减少生产生活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其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1文献综述
Dienes对世界35个国家进行了一项个人对气候变化认知与减排支付意愿以及减排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公众气候变化认知不仅影响其支付意愿,并且影响其减排意愿[5]。Rikard等人认为鼓励公众思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鼓励公众开展环保行为的第一步,同时还指出气候变化风险认知与责任归因之间存在关联[6]。Lorenzoni和Pidegeon研究表明美国、欧洲的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主要依赖于个人经验[7]。Agho等人认为了解公众对气候变暖的风险认知是气候变化政策与计划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公众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状况进行了描述[8]。
常跟应等人基于5次全球调查数据对我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状况与美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公众对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了解,认可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并且担心气候变化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中国公众愿意为减缓气候变化而改变生活、出行方式等[9]。谢宏佐等人基于3489份调查问卷对影响我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为意愿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众气候变化关注程度与气候变化认知都会显著影响气候变化行动意愿[10]。洪大用和范叶超对世界31个国家公众气候变化认知与应对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公众都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可,但是对于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后果则不甚了解,公众愿意为气候变化付之行动但仍然缺乏自觉性[11]。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对气候变化认知与减排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关的研究大都主要分析气候变化认知与减排行为或减排意愿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其他的因素。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其关于此事物的相关行为。关于气候变化认知对于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相关学者进行了研究[9,10],借鉴他们的研究,本文将气候变化认知作为公众减排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气候变化认知细分为原因认知和危害程度认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众减排行为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个人对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伦理关怀与义务,因此,理论上,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可能会影响其减排行为。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社会责任感细分为环境问题关注度、公共物品保护意识、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政策规定和遵守法律法规5个方面。除了气候变化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公众的个性特征也可能影响其减排行为,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考虑了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和学历4个方面的特征。
22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缩为CGSS)数据。2010年CGSS的抽样设计采取多阶分层概率抽样,其调查点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单位,在全国一共调查480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25个家庭,每个家庭随机调查1人。CGSS2010年调查总样本量11783人,其中公众减排行为与气候变化认知相关样本量共计3672个。
2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有序概率模型(Ordered Probit Model,OP)来估计不同因素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有序概率模型的方法表述如下:
24数据与变量描述
本文以减排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气候变化认知、社会责任感和个性特征三个维度以及2个控制变量共计11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具体变量解释及变量统计特征见表1。
表1变量解释与统计特征在实证分析中,问卷中的“不适用”、“无法回答”等选项都按缺失值处理,故在赋值中未予考虑;在学历中,有10人选择了其他,本文中做缺失值处理;为了考察年龄与减排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模型中增加了年龄的平方项。
3实证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气候变化认知、社会责任感及个性特征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采取有序概率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然后进行边际效应分析。
31回归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除了Oprobit模型,本文同时利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和序列变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Ologit)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表2的回归结果中,模型1是OLS的回归结果,模型2是Ologit的回归结果,模型3是Oprobit的回归结果。从方程的整体效果看,模型3的卡方值为2679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模型的整体效果比较好。
从模型3的结果来看,气候变化原因认知和危害程度认知都会显著影响其减排行为。公众对能源消耗影响气候变化的认可度越高,其减排行为就会越积极,同样,对于气候变化危害程度认知越高,其减排行为也会越积极。
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看, 环境问题关注度和公共物品保护意识对公众减排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度越高,其减排行为就越积极,同时,公众公共物品保护意识越强,其减排行为也越积极。但是,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政策规定、遵守法律法规对公众减排行为均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交通规则、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执行,而公众减排行为不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公众遵守交通规则、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可能是由于其强制性,而不是因为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从个性特征角度来看,性别和学历都会显著影响公众减排行为,女性比男性的减排行为更为积极,受教育程度越高,公众的减排行为就越积极。收入和年龄对于公众减排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女性的减排行为更为积极,可能的原因是女性操持家务更多,更能深刻体会到气候变化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于减排行为的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公众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就越是理性,因此其减排行为也会越积极。
32边际效应分析
为了能够更为直观地获得解释变量对减排行为的影响,需要计算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表3显示了边际效应的分析结果。
从气候变化原因认知的角度来看,随着公众对气候变化原因不认可程度的加深,其减排行为为“1”的概率上升0019个百分点,减排行为为“2”的概率上升0007个百分点,而减排行为为“3”和“4”的概率则分别下降0014和0012个百分点。从危害程度认知的角度来看,随着公众对气候变化危害认知程度的降低,其减排行为为“1”的概率上升0040个百分点,减排行为为“2”的概率上升0015个百分点,而减排行为为“3”和“4”的概率则分别下降0029和0026个百分点。
从环境关注度的角度来看,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增加,其减排行为为“1”和“2”的概率分别下降了0068和0025个百分点,而减排行为为“3”和“4”的概率则分别上升了0049和0044个百分点。公共物品保护意识的边际效应也呈现相同的变化,随着公众公共物品保护意识的增强,减排行为为“1”和“2”的概率分别下降了0036和0014个百分点,而减排行为为“3”和“4”的概率则分别上升了0266和0235个百分点。
从公众个性特征角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公众减排行为为“1”和“2”的概率分别下降了0027和0010个百分点,而减排行为为“3”和“4”的概率分别上升了0020和0017个百分点。与男性相比,女性减排行为为“1”和“2”的分别少0027和0010个百分点,而减排行为为“3”和“4”的分别高0020和0017个百分点。
4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有序概率模型,基于CGSS2010调查数据,对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社会责任感和公众个性特征与减排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气候变化原因认知和危害程度认知都会显著影响公众减排行为,危害程度认知比原因认知对减排行为的影响更大。从回归结果来看,公众对于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的认可度越高,其减排行为就越积极,同时,对于气候变化危害认知程度越高,其减排行为也越积极。从边际效应分析来看,相对于原因认知,危害程度认知对于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
(2)环境问题关注度和公共物品保护意识对公众减排行为都有显著影响,环境问题关注度比公共物品保护意识对于减排行为的影响更大。从回归结果来看,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高,其减排行为就越积极,同时,公众公共物品保护意识越强,其减排行为也越积极。从边际效应分析结果来看,环境问题关注度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要大于其公共物品保护意识。
(3)性别和学历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愿意采取减排行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减排行为积极性越高。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女性与男性减排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节能减排行为更为积极,此外,学历对于公众减排行为也有正向的影响。
(4)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环境问题关注度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程度最高,气候变化危害认知次之,公共物品保护意识排在第三位。综合回归分析与边际效应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环境问题关注度、气候变化危害程度认知和公共物品保护意识的影响排在前三位,其次是性别、学历和气候变化原因认知。
参考文献:
[1]潘根兴, 高民, 胡国华,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9): 1698-1706.
[2]魏书精, 孙龙, 魏书威, 等. 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J]. 灾害学, 2013(1): 36-40.
[3]董磊华, 熊立华, 于坤霞, 等.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J]. 水科学进展, 2012(2): 278-285.
[4]沈永平, 王国亚.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2013(5):1068-1076.
[5]Dienes C. Actions and Intentions to Pay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the Role of Economic Factor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109): 122-129.
[6]Rickard L N, Yang Z J, Seo M, et al. The “I” in Climate: The Role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in Systematic Processing of 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4(26): 39-52.
[7]Lorenzoni I, Pidgeon N F. Public Views on Climate Change: European and USA Perspectives[J]. Climatic Change,2006(77):73-95.
[8]Agho K, Stevens G, Taylor M, et al. Population Risk Perceptions of Global Warming in Australia[J].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0):756-763.
[9]常跟应, 黄夫朋, 李曼, 等. 中国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与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12): 1481-1487.
[10]谢宏佐, 陈涛. 中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内网民3489份的调查问卷[J]. 中国软科学, 2012 (3): 79-92.
[11]洪大用,范叶超.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和行为表现的国际比较[J].社会学评论,2013(4):3-15.
资料出处说明:
本论文使用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主持之《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作者感谢此机构及其人员提供数据协助,本论文内容由作者自行负责。
(责任编辑:石琳娜)